唐月娥
[摘 要]现阶段,我国的各大高校均已基本形成“班导为核心”的班级管理模式,虽然说先进的管理模式已经将管理中心放在班导上,但由于班导个体的教学能力、职业技能、心理素养均有不同,这些差异性的出现让这一全新的管理模式出现了与预期相反的情况,因此,一场关于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与革新已成为首要问题。
[关键词]班级管理模式;班级组制度;学习共同体;创新及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3-0083-02
在高中的教学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班主任所起的作用,尤其是在班级组织管理或是教书育人等多个方面的作用。但相对的班主任所遇见的问题也是很多的,比如工作过程中的压力、工作安排的难度以及如何在班级中树立班主任的威信等问题。针对诸如此类问题的发生,某中学开始了全新的班级管理模式研究,以建立班级小组制度,从而打造全员参与的班级管理模式。在新的管理模式中,要求班级内部形成多个不同的小组,再分别由班组成员选择担任学习共同体的指导教师。这种全新的班级管理模式,优化了教师资源,也使得学生被全面关注,实现了优势的互补。
一、高中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1.班主任的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且科学性不高
在高中的班级管理模式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班主任,而高中班主任兼职科任教师已经是很普遍的事,因此班主任大多都缺乏一定的管理能力,也缺少班级管理经验。再加上高中的教育活动少之又少,这些问题都会导致班主任管理理念的偏差,高中学生普遍厌烦班主任,这就是一项原因,也是一種不利于高中生全面成长的现象。例如,高中英语课堂中,很多英语教师总是持“死记硬背”和“老师教、学生学”的教育及管理观念,导致很多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没有得到创新,因为学习思维受到限制,最终不但影响了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还增加了高中班级管理的难度。
2.班级管理的方式种类极少
近些年,明显可以感觉到大部分高中班主任在与时俱进,不断地将班级管理模式进行改变,但是一些班主任依然采用传统强制性的管理方式,没有真正保持口中所说的“以学生为本”的首要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般是被动学习,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会严重影响班主任的管理与科任教师的教学质量。
3.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强
很多高中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长大,在学校也是一直被班主任或是科任教师呵护,因此,学生一般对于家长与班主任产生的依赖是很大的。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太听话,从而一味模仿,限制了思维的发散与创新。
4.班级管理不全面
首先,虽然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用到了众多有用的管理方法,但由于教师没有顺应时代的步伐,以至于影响全新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让有效的管理模式没有发挥其原本的力度。其次,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以及系统化管理培训强度不高,很多班主任都是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来管理班级,由于这些教师的班级管理理论知识欠缺,从而导致班级管理的不全面。
二、高中班级管理模式创新措施
1.转变班级管理理念
首先,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个原则要求班主任在管理时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本体。其次,树立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理念,实现管理过程中学生创造与管理能力的双向提升,能达到提升班级管理效率与质量的目标。
2.贯彻和落实民主管理模式
首先,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显现出民主的管理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班级管理制度,保证高中班级管理模式的规范运行。其次,在班级中,全员参与竞选班干部,辅助班主任完成对班级的管理。例如,进行英语课堂管理时,班主任要尽可能留些时间给学生自行学习、记单词和思考,为学生营造公平、民主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如高二必修四Unit 5—Theme parks 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支持英语教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习句子的“合成、派生、转化”等,并且要公平民主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疑问。
3.通过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来激发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把学生的良好表现告知家长,让学生在心底充满成就感,这也是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满足感及荣誉感,又能引导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了班级管理质量及效率。
4.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和系统化的班级管理培训
首先,加强班主任教育培训力度,使其掌握更多的管理理论,促进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其次,以学生为主,一切工作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最后,学习、引进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与方法。
三、新型学习共同体构建分析
1.构建意义
首先,它能够有效促进高中班级管理模式的完善与改进。在全新的学习共同体中,每名学生的喜好与认知都有可能对整体产生影响,整体也会影响到局部,从而促进高中班级管理模式的建立。其次,可以促进班级学生相互间进行交流,从而找出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后,可以有效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让学生与教师相互理解。
2.构建内容及策略
(1)理论建构
班级管理共同体的构建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因此对教师的理论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就是意识间的培养与转化,由于传统管理模式深入人心,束缚着新模式的实行,因此,必须要提高学生、教师、家长的意识,从而提高理论认识和理论掌握程度。
(2)思想碰撞
可以让众多教师群体相互间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自己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理论,以研讨出的问题为主,进行下一步的研究与改进。
(3)反思建构
“试点实验”接近尾声的时候,当然免不了对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整理,在这里,要有明确的目标,可以从教师、学生、家长能否适应或是从班级管理效果是否明显等方向入手。
(4)推广传播
教师要经过周密的商讨交流,得出最终的确切措施与预防策略。之后的工作就是推广与宣传,可以利用一系列专业渠道进行最正确的传播与引导,制定完善的推广体系,依据实践的理论进行分层次的建构。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名校的品牌优势,360度全方位地辐射性推广,从而提升优秀高校的案例宣传力度,以达到刺激部分高校的目的,总之,班级管理模式要不断地跟随教育技术与教育理念,持续创新、发展。
高中班级管理无论对班主任还是高中生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对整个高中学校的管理也有着不可磨灭的深远作用。虽然说高中的班级管理在新课改下进行了提高,但在实际的管理中,依然存在着管理理念不科学、管理方法单一、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因此,更需要班主任不断革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技能,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从而构建新型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特约编辑 斯 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