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本素材与地方特色

2018-01-05 00:19程楚楚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

程楚楚

[摘 要]普洱市語文教学采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教师主要从文本素材和地方特色结合背景介绍、文本素材分析、普洱特色文化分析、文本素材和地方特色文化两者的关联、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这五个方面入手,主要通过文献法、实操法来进行论述。希望能通过初探扩充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吸纳地方特色文化的精髓,帮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家乡的文化。

[关键词]人教版语文教材;普洱地方特色文化;两者相辅相成;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3-0008-02

普洱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选用的教材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系列丛书,从作者接触以来一致认为,教材中的很多环节是值得教师深入挖掘的,尤其综合性学习是教师在课堂中值得深入探究的环节,也是引荐地方优秀文化的良好契机。

一、文本素材和地方特色结合背景介绍

1.文本素材中“综合性学习”的特殊性

我们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分有很多模块,包括: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课外阅读、诗歌朗诵、名著附录(写作技巧、修辞、知识等)。其中综合性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和发挥的平台,所以教师不能单纯地依赖课本所得来进行授课,应该多去汲取课外的知识和内容来帮助学生学习。

2.“综合性学习”和地方特色结合的契机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民俗民间文化”的内容,综合性学习是与之相辅相成的“到民间采风去”,是了解、理解家乡方言的主要来源。在课前预习中很多学生悉心准备,将本次课堂活动开展得妙趣横生,不禁让我觉得综合性学习都能灵活地将家乡文化融入其中,使之更加充实饱满。

3.两者结合背景介绍

在以上的“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初次尝试后,我在教授其他部分的课程时也把将当地文化、特色巧妙地融入课堂中,因此,课堂显得更加活跃,也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关注、了解更多的当地特色文化。

二、本文素材分析

依据个人拙见,现我将素材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1.课文类

简言之,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总的要求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课文后对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内容能够熟练知晓,并且能够有运用知识的能力。

2.写作类

写作类主要是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学法指导和运用指导,力求让学生在学习了一些写作技巧后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一些规定的作文或者随笔练习。

3.综合类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实际上,语文能力不仅仅是指课本知识掌握情况,更多的应该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毕竟课本知识是有限的。综合类主要指的是综合性学习和课外拓展类,这个部分是最能考查出学生语文素养和积累运用能力的。

三、普洱特色文化分析

1.普洱的自然文化

“普洱市森林覆盖率超过67%,茶园多,有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缩影;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被联合国环境署称为‘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普洱市森林覆盖率高,自然景观一绝。近年来开发的景点:普洱国家森林公园、茶山、梅子湖、镇沅古茶树、西盟龙潭等都是自然景观极佳的胜地,如果能将这些自然景观以图片、视频等形式迁移到课堂中,会是很好的素材,如果能将其运用到语文的综合性教学中,将会让学生更加关注家乡,热爱家乡。

2.普洱的人文文化

“普洱市有普洱民族团结的誓词碑;有反映傣族历史文化的孟连宣抚司署;还有《婚誓》《阿佤人民唱新歌》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民族歌舞。”人文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让普洱的人文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这样的特殊性和多样性也能让语文教师把这些文化和特色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能够把家乡的节日运用到写作或者综合性学习中。比如,有些综合性学习中要求你介绍家乡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学完了《安塞腰鼓》后,你了解了陕北的艺术特色,请你也写出一种家乡的艺术特色。此时你就可以介绍家乡泼水节中的“赶摆”,葫芦节中的“拉祜摆舞”,火把节中的“跳笙”,这样你既能再次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也能向他人介绍家乡,一举两得。

3.普洱的民族文化

“普洱市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居住着汉、哈尼、彝、拉祜、佤、傣等1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1%。普洱当地的民族传统节日有佤族木鼓节、拉祜族葫芦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少数民族都有一种独特的文化记忆”,而普洱市是个多民族聚居地,民族文化丰富多样, 更是民族文化发光发热的大舞台。例如普洱的“跳歌”“山歌”“吹管乐”等都是值得师生关注的文化。

4.普洱的其他文化

由于普洱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因素,普洱最负盛名的当属普洱茶。现在衍生开的是与之相齐名的咖啡、石斛,并称为“普洱三宝”。很多综合性学习中会提到家乡的特色,虽然有西湖龙井在先,却也改变不了普洱茶的地位。

所以,普洱的特色文化是值得被关注和发掘的,也是值得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并运用的一大特色。

四、文本素材和地方特色文化两者的关联及作用

1.两者相辅相成,能够完善知识体系

“文化与文化间的兼容,互染速度是惊人的”,这里的两种文化是兼容并包的,也是相辅相成的,需要的是教师有善于发现的眼光和极强的信息搜集能力。这样就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从乡土文化和文本素材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例如,八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就是一次课本文化和实际运用的结合。在进行此综合性学习前,我们学习了《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文章,已经跟作家体验过祖国的大好河山及民俗民间文化。现在需要解决的是我们如何将知识运用转化成为自己的能力,也让自己像作家一样,能将所到之处或者自己的家乡写得那么美。endprint

同時我们的家乡文化也需要不断与新的文化碰撞,因为“我们是民族史诗中跳动的音符”。

2.引导学生关注当地文化,热爱家乡,是一场文化寻根之旅

寻根文化是现下很多人关注的,也是教师应该做的。我们的家乡正在发展,但是很多方面出现了不均衡,拿我们最熟知的丽江来说,“像丽江这样一个从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一跃成为著名世界遗产地和旅游接待地的神奇地域,地方发展与文学成就非同步或不般配现象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普洱现在虽然没有像丽江一样大红大紫,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胜地,但是文化底蕴深厚,教师更应该关注到这点,让教育资源和特色文化能够最大限度地走进课堂,回归家乡。

3.教师长期引导,学生或许具备作家的雏形

“少数民族作家不能忘记自己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责任。”普洱现在的当地特色杂志数量屈指可数,办得较好的可能属《太阳河》,均是一些当地作家或者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大部分都以民族化、口语化的语言和内容来书写普洱特色,出版的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已经为宣传和传扬当地特色文化做出了贡献。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如果教师长期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特色文化,久而久之,学生耳濡目染,可能会将家乡的文化建设放在心上,或许也会将家乡的文化写入人生,成为一名真正的“灵魂作家”。

五、建议及未来的发展

1.建议

(1)教学中注意结合时政,关注民族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故事?”实际上,中国故事从哪来?应该从民间来、从民族中来,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熟知家乡的故事其实就是最好的中国故事,也是最好的家乡故事,人文故事。少年的前途和眼光应该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

(2)地方可采取试点文化宣传教育

应“在全省择优选择一批积极开展校园民族文化活动并取得一定影响力的学校,创建民族传承示范学校”。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在实践民族文化和当地文化特色方面有了一些成果,不少关于民族文化的课型也正在实践,形成了良好的平台,可以让我们去展示和创作。

(3)教师应该将传扬当地特色文化作为己任,给学生最好的教育

“吾人不但需教育,而且需要好教育”“教育之事业亦非可独立存在者。因此,政治、风俗、农工商、交通、水利等等之进步亦即所以谋教育之改进。”所以,教育和所有的社会因素都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目光,善于发觉和发掘。从前人的话语中我们也了解到,只有真正掌握了大语文观的概念和内涵并加以实践,教师才能给学生最好的教育。

2.未来的发展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变迁,教师都应该从历史、当下、未来中寻求智慧。而在普洱或许教师更应该问问“原住民”,“原住民乐知天命,不贪图,不取多,不超越。他们崇拜高山,崇拜自然,相信森林、植被、月亮和星星都是神。他们表现出对世界的尊重。”现在的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正是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家乡的教育发展看家长,看教师,看社会,更看少年。教师要有能够不断去发现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

六、结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文主要从文本素材和地方特色结合背景介绍、普洱特色文化分析、文本素材和地方特色文化两者的关联、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这几个方面入手,做了初步探析。主要通过文献法、实操法来写作。

希望能通过初探扩充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吸纳地方特色文化的精髓,真正实现“大语文观”,帮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

(特约编辑 斯 陌)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
试论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浅淡德宏瑞丽傣族传统舞蹈迦楼罗舞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河北民间音乐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杜尔伯特蒙古族短调民歌探微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
河南大调曲子传承与发展新途径研究
现代计算机技术对赣南采茶舞蹈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