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来娣
摘 要:语文学科源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小学语文学科中大部分的知识点都是源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存在着语文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轨的现象。如何进行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育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方法探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通过为小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等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就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谈笔者对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几点看法,望抛砖引玉。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当今社会是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社会,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能否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关键在于他们能否在学校中获得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能力。学校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文化课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这就要求,小学语文学科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教学,还应当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走向社会实践。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小学生的年龄段较低,这也就决定了他们的理解能力不高,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较简单的问题,对于他们则具有着相当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也会经常的发现,一些较难的知识点往往会严重的阻碍学生的学习进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去体验,去感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如在教学《你好!新年》这一文章时,笔者在进行新课讲解的过程中,会首先为学生播放我国春节的一些习俗,放鞭炮、点花灯、贴对联等,通过这些符合学生日常生活特点的知识点讲解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新课程改革倡导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依托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文本阅读,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文本,受到感情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发。也就是說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简单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而应当让学生更多的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点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积累的学习经验进行学习,并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点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父爱的伟大,笔者会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父亲对自己无私的关怀,从真实的生活之中体会父亲的爱。通过这样生活中真实的情景导入,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父亲对于儿子深沉的爱。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语文学科生活化教学不仅仅只局限在课堂教学之中,同时也应当积极的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践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课外活动时间课程,这也为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自制能力差,对于新奇的事物往往充满着探究的欲望,通过开展趣味性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四、开展生活化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可学习的内容。在进行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快速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往往对学生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虽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致使教师的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在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教学切入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紧抓语文特色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认为生活化教学既是简单的生活情景的堆砌,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并不是学生生活情景的再现,而是语文知识点和学生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这其中既突出教材中的知识点,又要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进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使小学生在符合自己实际学习生活的课堂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究。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能力,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点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的实际生活经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牟宇琪.浅析小学语文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养成[J].课程教育研究,2012(29).
[2]廖维芬.浅析“生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J].文理导航(下旬),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