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

2018-01-05 11:35李永奎
新一代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兴趣创作

李永奎

摘 要:教育必须遵循唯物辨证法的观点,明确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确定教育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因是学生。只有内因得到充分的调动,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才是成功的教育。

关键词:学前教育;创作;兴趣;相信

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我们都觉得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行为习惯不好等问题;学生文化素质不高,导致了他们自信心严重不足,在稍微遇到点困难或挫折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就是逃避和放弃。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学习兴趣爱好所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呢?作为一名职业学校幼教专业的美术老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几点感想。

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在15~16岁,正处于青春期。由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素的制约,在学习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低落情绪;另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影响,注意力的持续性比较低,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并不能充分理解。这两个原因,使得音乐、美术这些本应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学生面前也变得黯然失色。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课堂,克服这种浮躁?现实告诉我们,教育必须遵循唯物辨证法的观点,明确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确定教育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因是学生。只有内因得到充分的调动,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才是成功的教育。

一、寻找创作的源泉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追求纯粹的所谓技能技巧,并将此放在教学目标之首位,作为衡量美术教学效果好与坏的标尺,在这种教学动机的指导下,学生就会跟在教师后面去模仿,他们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一切就很难找到答案。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应考虑的是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识和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理解事物构造及形象,如何有“新的创造”?比如,在一年级进行简笔画《交通工具》一课教学时,发现有很多学生的作业本上有多次涂改的痕迹,甚至还有学生直接告诉我:“老师,我不画了,我不会画!”笔者感到很奇怪,因为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他们一个个兴趣盎然,可真到了下笔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是自信满满的开始动手。把一个原先要画摩托车的学生找来,问他为什么不想画了,他指着自己只画了寥寥几笔的画说:“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该怎样画”。这时,才想起创作源于生活这个道理!没有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和接触,学生都不明确要表现对象的形体轮廓和特点,怎么能要求学生凭印象而画?于是,停下了原本的教学安排,先是和学生一起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找了他们喜欢、感兴趣的,尤其是和平时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交通工具的图片来看,教会他们正确观察和表现方法后,再要求学生作画就容易多了,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学生学习能力受年龄、思维以及生活经验的约束,处于发展阶段,各种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开发。“欲速则不达”,只有先培养学生对“美”的观察力,使他们有表现美的欲望,我们才有谈创造美的可能。

二、激发创作的兴趣

美术这门学科,从总体上看是大多数学生喜欢的科目。但具体到每个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兴趣、持久性有多长,就要看教师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激起学生的创作兴趣了。

三、用信心架起成功创作的桥梁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個小小世界的探索。想象无限,构思大胆,手法自由,尽情宣泄、不受约束,这正是学生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体现。

在评阅学生作业时,发现学生的创作在表现手法上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欠缺,但也有独具魅力的地方。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对待学习非常的认真和努力,但由于天赋的问题,他的写生作品总是和实物相差甚远,有时还遭到同学的嘲笑。于是,他害怕上美术课,害怕自己的画被同学、老师看见。其实,有哪个学生不想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有哪个学生不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于是,给他看了一张《梵高的自画像》,告诉他这个世界顶级画家梵高的故事。之后,那个学生自信地举起了自己的“印象派”画作,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她第一次坐在那里腼腆地笑了。

利用电教媒体作为信息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实践的操作中搭建桥梁。多媒体辅助教学,声形并茂,生动直观,能有效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记忆深刻。比如:在二年级《名画百幅欣赏》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PPT,Flash等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学生乐于看,乐于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职学生由于学习、行为习惯等问题,在小学和初中很少得到老师的关注。因此,教师科学合理、正面有效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因此,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教学来说意义重大。在评价中,要遵循以人为本、公正合理的原则,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比如,在美术教学中,就可以利用考试评价、技能评价、进步评价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各项评价标准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样,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又能使他们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我们在指导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作为创作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教师只做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想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作一些完善式的补充。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成就感,才能树立起自信心。有了自信,学生就不会再有畏难情绪;有了自信,孩子就敢想画了;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画面。

作为学生走上美术创作之路的引导者,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诚去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燃起艺术的火花,使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兴趣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