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伟
多层螺旋CT在儿童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谢丽伟
目的探讨不同患病年龄肺结核儿童的胸部CT图像特点。方法对116例儿童肺结核患儿的胸部多层螺旋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汇总, 统计各种病变的发生率及患病年龄。结果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56例(48.3%), 平均患病年龄(2.2±0.5)岁;血行播散21例(18.1%), 其中急性8例,平均患病年龄(3.6±1.5)岁;慢性13例, 平均患病年龄(8.5±2.4)岁;渗出实变28例(24.1%), 平均患病年龄(2.5±1.1)岁;肺内条索、结节及斑片74例(63.8%), 平均患病年龄(10.5±3.5)岁;空洞病灶41例(35.3%), 平均患病年龄(6.8±1.3)岁;支气管病变33例(28.4%), 平均患病年龄(4.6±0.7)岁;胸膜病变47例(40.5%), 平均患病年龄(11.1±2.8)岁。结论患病年龄较小者, 病灶形态以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渗出实变以及急性血行播散、支气管病变多见;患病年龄较大者, 病灶形态以肺内条索、结节及斑片、慢性血行播散、空洞病灶及胸膜病变多见。
多层螺旋CT;肺结核;儿童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全球每年近200万人死于结核病, 其中儿童13万, 感染率约为4.6%~14.4%[1], 由于其影像表现多变, 因而易出现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现对2010年3月~2017年9月本院诊治的116例儿童肺结核CT图像进行分析汇总, 旨在提高小儿肺结核的影像诊断水平。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116例儿童肺结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肺结核临床诊断标准[2], 其中男69例, 女47例, 年龄3个月~14岁, 平均年龄(10.6±2.8)岁, 病程1~23个月。
1. 2 检查方法采用G E 64排螺旋C T机行胸部平扫, 层厚5 m m, 管电压120 k V, 自动管电流, 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膈肌。按照C T图像表现分为以下几种病变类型: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长径>1 c m)、血行播散、肺内渗出实变、条索、结节及斑片影、空洞病灶、支气管病变、胸膜病变。C T图像由两位高年资医师进行独立分析, 结果有差异时经讨论得出一致意见。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各型病例病变部位及各型病例患儿患病年龄情况。
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者共56例(48.3%), 其中淋巴结钙化16例, 肺内无明显表现10例, 合并颈部淋巴结肿大2例, 腋窝淋巴结肿大1例, 腹部淋巴结肿大1例。血行播散21例(18.1%), 其中急性8例, 表现为“三均匀”微结节影,一般<2 mm, 边界清;慢性13例, 表现为多发大小不一结节影,可融合, 边界欠清。胸膜病变47例(40.5%), 其中干性胸膜炎17例, 湿性胸膜炎30例。渗出实变28例(24.1%, 11例多发)。肺内条索、结节及斑片74例(63.8%, 57例多发, 39例伴钙化)。空洞病灶41例(35.3%, 共计93处)。支气管病变33例(28.4%, 21例多支气管受累)。各型病例病变部位具体情况见表1。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患儿平均患病年龄(2.2±0.5)岁, 急性血行播散患儿平均患病年龄(3.6±1.5)岁,慢性血行播散患儿平均患病年龄(8.5±2.4)岁, 渗出实变患儿平均患病年龄(2.5±1.1)岁, 肺内条索、结节及斑片患儿平均患病年龄(10.5±3.5)岁, 空洞病灶患儿平均患病年龄(6.8±1.3)岁, 支气管病变患儿平均患病年龄(4.6±0.7)岁,胸膜病变患儿平均患病年龄(11.1±2.8)岁。见表2。
表1 各型病例病变部位(n)
表2 各型病例患儿患病年龄情况( ±s, 岁)
表2 各型病例患儿患病年龄情况( ±s, 岁)
病变类型 例数 平均患病年龄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 56 2.2±0.5急性血行播散 8 3.6±1.5慢性血行播散 13 8.5±2.4渗出实变 28 2.5±1.1肺内条索、结节及斑片 74 10.5±3.5空洞病灶 41 6.8±1.3支气管病变 33 4.6±0.7胸膜病变 47 11.1±2.8
以往认为小儿肺结核多以原发型肺结核为主要表现, 包括原发综合征和肺门淋巴结结核, 但近年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患儿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 尤其3岁以内者诊断较困难,只有不到40%的患儿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3-5]。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及低剂量扫描技术的应用, 越来越多的患儿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 为病情的诊断提供更多帮助。
3. 1 儿童肺结核的临床及病理 结核基本病理表现为渗出、增生及变质, 最初主要以渗出浸润为主,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增生, 可形成空洞。若病变进一步进展可导致干酪性肺炎、支气管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及其他脏器结核等, 病变好转则表现为吸收或钙化。
3. 2 不同患病年龄的病变类型 淋巴结肿大多见于婴幼儿,小儿肺结核以渗出性改变为主, 这与成人以增生为主有较大差别。由于小儿机体处于高敏状态, 原发病灶周围炎症可扩大到一个肺段、肺叶, 甚至跨越肺叶, 年龄越小, 此种大片性病变改变越明显[6-8]。学龄期和青春期儿童则多表现为结核性胸膜炎和继发型肺结核, 这可能与各年龄段患儿的免疫状态有关, 也是此次研究的目的之一。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56例(48.3%), 平均患病年龄(2.2±0.5)岁;血行播散21例(18.1%), 其中急性8例, 平均患病年龄(3.6±1.5)岁, 慢性13例, 平均患病年龄(8.5±2.4)岁;渗出实变28例(24.1%), 平均患病年龄(2.5±1.1)岁;肺内条索、结节及斑片74例(63.8%), 平均患病年龄(10.5±3.5)岁;空洞病灶41例(35.3%), 平均患病年龄(6.8±1.3)岁;支气管病变33例(28.4%), 平均患病年龄(4.6±0.7)岁;胸膜病变47例(40.5%), 平均患病年龄(11.1±2.8)岁。患病年龄较小者,病灶形态以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渗出实变以及急性血行播散、支气管病变多见;患病年龄较大者, 病灶形态以肺内条索、结节及斑片、慢性血行播散、空洞病灶及胸膜病变多见。
文献报道, 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发生率为35%~65%, 以左、右主支气管为主[9,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双肺下叶支气管并且多支同时受累更常见, CT表现为支气管管壁增厚, 部分钙化, 管壁凹凸不平, 管腔均有不同程度狭窄, 以气道变窄及肺不张、肺气肿为主要表现;另外一种情况当增大的淋巴结压迫支气管时, 可导致管腔狭窄, 婴幼儿支气管软骨发育不完善, 管壁柔软而更易发生。
小儿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变化多端, 鉴别诊断内容较多,CT较X线可进一步了解纵隔和肺门淋巴结情况、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而进行鉴别诊断。相当比例的肺结核患儿合并肺外结核病, 对诊断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然而CT较高的辐射剂量令人望而却步, 作者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低剂量CT扫描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 范立新, 贺亚琼, 刘建滨, 等. 3岁以内婴幼儿肺结核CT诊断.放射学实践, 2012, 27(9):1001-1005.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儿童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试行). 中华儿科杂志, 2006, 44(4):249-251.
[3] Richter-Joubert L, Andronikou S, Workman L, et al. Assessment of airway compression on chest radiographs in children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ediatric Radiology, 2017:1-9.
[4] 李倩, 马静, 赵凤美, 等. 经支气管镜综合介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内膜结核45例.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5, 30(16):1229-1232.
[5] 韩云学.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4):672-673.
[6] 陈华文, 彭光明. 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湖北科技学报(医学版), 2017, 31(3):245-247.
[7] 王红, 贾文霄, 马景旭, 等. 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 8(5):1-4.
[8] 李波, 赵泽刚, 罗君华, 等. 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组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13):14-15.
[9] 陈苏云. 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究.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9):95-96.
[10] 梁海川. 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 25(1):52-5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4.026
110044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放射科
201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