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振亚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1—0058—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标志,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未来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急需要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社会的竞争主要是指人的创造能力的竞争,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理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需要教师克服传统教育理念的弊端 ,在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人才观等方面树立新型教育理念。在具体实践中 ,教师应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例题讲解中,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就要讲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很容易约束学生的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就要摒弃这种教学方法,而是应用超常规思维进行有效分析。
二、 大胆改革课堂结构,让学生体验到“创新”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对每堂课精心设计,努力进行课堂结构的改革,让学生体验到“创新”。课堂结构的改革主要体现在:
1.导入要“新”。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在新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碰碰”壁,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矛盾,以此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
2.要使学生参与探究的全过程。课堂结构的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允许学生尝试、出差错,然后自行解决错误。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学生创造思维的前提。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动机,激起情感,思维才能活跃起来,创新才成为可能。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情境。
比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可以以“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从而发现规律,尝试“以此类推第五个、第六个格子中应放多少粒麦子”,再列出计算第64个格子中麦粒数的算式。以此来引入新课,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效果立竿見影,学生立刻就集中了注意力,从而在观察思考、尝试、列式中,感受到有学习新知的必要,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开放性
1.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宽知识面。 求异思维又称发散思维、辐射思维,是与求同思维相对而言的。数学中的求异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评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通过数学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况与新问题之中,以满足学生对数学好奇的心理。同时,通过数学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数学知识的总量,提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策略,刻意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
2.训练学生的开放思维,增强思维的深刻性与严谨性。所谓开放思维就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淮答案,没有唯一性,让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这样提问,激发的正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正是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将一些常规性题目改造为开放型题,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改造成给出条件,猜结论,再进行证明的形式;还可以改造成题目给出多个条件,通过整理、筛选以后才能求解或证明的题目;还可以改造成要求运用多种解法或得出多个结论的题目,加强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总之,创新思维作为一项独创性与主动性相结合的思维形式,它突破了思维定势的约束,具有很好的独创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采取合理的方法,开拓创新,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利用想象,让学生试着从不同方面、途径解决问题,养成发散思维的好习惯与品质。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