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台湾地区在所推出“大学教学卓越计划”中以三个子计划形式推动教学品质的提升,其中在“区域教学资源中心计划”的六个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建设中,图书资源服务平台为区域内院校图书馆战略协同提供了实现的途径。论文通过查阅台湾地区教育资讯,对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建设目标、管理机制进行了阐述,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北一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图书资源服务平台,从其管理模式、发展愿景、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内容等方面总结其实践经验,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战略协同与联盟合作的深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教学资源中心 院校图书馆联盟 双一流
分类号 G253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Model Analysis of Taiwans University Libraries Under the “Program for Promoting Teaching Exellence Universities”
Wang Lijie
Abstract Taiwan launched the “Program for Promoting Teaching Exellence Universities”, which promote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in the form of three sub-programs. Based on the “Teaching Resource Center” sub-program, six regional teaching resource centers are built, and the book resource service platform provides a way for the strategic collaboration of the regional college libraries. The construction goals,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Teaching Resource Center are elaborated and analyzed by consulting 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of Taiwan region. The representative Book Resource Service Platform of First Northern Taiwan Teaching Resource Center is selected to analyse the development mode, vis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echanism and constructional strategy. The experiences and enlightenment are derived,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epening of strategic synergy and alliance cooperation among libra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first Class construction.
Keywords Taiwan. Teaching Resource Center. College library alliance. Double-first Class.
在高等教育的改革进程中,高校图书馆也必定在改革中通过自身的定位和措施提升为高等教育的服务功能。本文在通过查阅台湾地区教育资讯、台湾图书资讯馆际合作协会的相关文献和统计数据,以及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网页与中心学校图书馆馆讯信息的基础上,对台湾地区“大学教学卓越计划”中的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建设目标、管理机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北一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图书资源服务平台,从管理模式、发展愿景、协同创新、等方面总结其实践经验与不足,以此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战略协同与联盟合作的深化提供参考。
1台湾地区的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建设
2001年至2010年,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在数量与质量上均发生了很大变化[1],其中大专院校数量的不断扩充导致大学教育出现教育质量低落及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为提升大学竞争力,鼓励大学提升教学品质,自2005年起,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推出“大学教学卓越计划”,该计划包括“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区域教学资源中心计划”“重要特色领域人才培育改进计划”三项子计划,其中对于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的建设又于2009年台湾教育主管部门颁布了“补助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及区域教学资源中心計划实施要点”[2],在推广教学经验、资源共享平台、优化教学环境、调整改进课程、提升学生学习成效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区域教学资源中心计划”的成效目标。
1.1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管理模式
2007年,“区域教学资源中心计划”共设置了大台北地区、中部地区、云嘉南地区、东区、高屏区共5个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后随着实际发展的需要,2008年调整为北一区域、北二区域、桃竹苗区域、中区区域、高东屏区域、云嘉南区域6个区域教学资源中心。
区域教学资源中心根据“区域教学资源中心计划实施要点”,要选举有能力与知名度的大学担任区域内的中心大学。中心学校实行资格审查与动态调整机制,申请成为中心学校,需是最近二年内获教育主管部门“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及“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经费补助,且执行良好的学校。必要时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动邀请“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执行绩优学校,或已获教育主管部门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补助学校担任中心学校。
中心学校动态调整机制保障了区域资源中心的工作成效。每一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年度计划结束时需要提交成果報告,教育主管部门组成考评小组实地考评,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是否继续补助、补助额度以及是否续用中心学校的参考。2007年分别是大台北地区政治大学、中部地区逢甲大学、云嘉南地区成功大学、东区华东大学、高东屏区义守大学。2008年区域调整后,各区域联盟的中心学校分别为北一区区域东吴大学、北二区区域台湾大学、桃竹苗区域中央大学、中区区域逢甲大学、高东屏区域中山大学、云嘉南区域成功大学。
1.2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组织架构
区域教学资源中心设有指导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会负责业务咨询与管理考绩。指导委员会由参与学校校长或副校长共同组成,中心学校校长担任召集人,负责督导资源中心业务推动事宜。指导委员会下设推动工作小组,由各参与学校指派一级行政主管共同组成,并置专任主管一人及专职工作人员若干人组成中心办公室,负责执行资源中心业务。各参与伙伴学校有专责联系窗口,协助推动资源中心业务,推动各项校内教学品质提升措施。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2台湾北一区图书资源服务平台发展愿景、发展共识、协同创新机制
2008年成立北区区域教学资源中心(2010年改为北一区),东吴大学担任中心学校,由开始的17所伙伴学校陆续增至21所[3],包括东吴大学(城中、双溪两校区)、台湾政治大学、台湾阳明大学、台湾台北艺术大学、台湾海洋大学、辅仁大学、中国文化大学、法鼓佛教学院、真理大学、台湾台北大学(三峡、台北两校区)、台北市立大学、铭传大学(台北、桃园两校区)、实践大学、景文科技大学、淡江大学、耕莘健康管理专科学校、国防医学院。
从2008年到 2017年,“图书资源服务平台”历经十年的持续发展,依靠网络、新技术和馆际间的相互支持,服务功能从初期读者互访、馆际互借、合作编目的开展到联合书目的热门书检索、各项个性化设定、自动化系统API、数字化项目开发、数字资源推广合作等等,。目前平台的服务功能日益完善深化,用户简单易用。
2.1发展愿景
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下,依靠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管理平台与合作机制,整合伙伴学校图书资源,运用现代科技资讯技术与服务理念,搭建院校图书资讯战略协同平台,以馆际联盟作为运作模式,联合目录为工具,提供馆际借书证,开展代借代还、个性化读者服务,发挥资源共有效益,实现建构无缝式图书资讯服务,达到互惠互补共建共享提升北一区院校优势的目标。
2.2发展共识
区域图书资源平台作为馆际联盟,服务对象是学生和专任教职员工,馆际合作达成的发展共识为“资源中心图书馆联盟的可持续发展有赖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凭借持续优秀得到政府相关单位持续性补助,盟主及会员必须具使命感及高度参与感,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提升相关资讯素养,努力推广电子资源合法使用,电子资源能大幅改善研究环境”。
2.3协同创新机制
随着网络技术、电子资源的迅速发展,馆际联盟的协同作用逐渐显现,作为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的服务平台构建,将更有利于使用者与机构、机构与机构间的协同,其中中心学校的作用尤为重要。协同创新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在协同中要坚持共用权利、共同决策、共荣共惠原则,重视收集伙伴学校的意见,凝聚各校力量共同建设。
北一区域图书资源平台采取以中心学校东吴大学图书馆为主,建立区域图书资讯会务制度,年度计划申报研讨制度,联盟馆文献传输、复印优惠政策,联盟馆书刊代借代还经费补贴制度,从系统开发到馆际互借、联合采购、联合仓储,平台的系统商、馆配商均参与工作会议,平台、图书馆、馆配商三方及时沟通推动平台发展。伙伴学校图书馆以议题模式举办讨论会、工作会、工作坊、会议座谈、活动推介、互相参访等方式,频繁组织各图书馆分享彼此的工作经验,共同成长。平台工作成效以统计数据的方式,每年予以公告,组织专家评估,评估结果反馈各馆。
3 台湾北一区图书资源中心建设实践内容
3.1立足区域教学资源 规划与构建联合目录
北一区图书资源服务平台是以台湾图书书目资讯网(NBINET)和台湾期刊联合目录两大图书查询系统为基础建立区域联合目录。台湾图书书目资讯网采用集中式资料库,由合作成员图书馆定期上传书目。台湾期刊联合目录是在台湾文献传递服务系统(NDDS)中,归属于台湾国科会科学技术资料中心成立的台湾全域馆际合作服务中心。北一区图书平台的联合目录界面设置有“一般搜索”或“进阶搜索”,通过检索即可获知各馆馆藏即时状态,进而实现馆际互借申请,一站式整合查询与借阅。在联合目录检索到文献后,若该书所属图书馆并未提供代借代还或虚拟借书证服务,平台系统还可自动对此类文献转介切换至台湾文献传递服务系统(NDDS),方便读者即时申请付费取得图书。
北一区域于2009年9月推出“图书资源服务平台”,平台中有20个伙伴学校提供533万余条书目资料,经“图书资源服务平台”进行整合后,有700余万册图书可供读者检索,2011年24所伙伴学校提供671万条书目资料,1510万册图书可供读者检索。
3.2开展馆际互借业务,实现智能化馆配服务
2009年10月,“图书资源服务平台”推出馆际互借服务。读者可于线上申请其他图书馆馆藏图书,通过宅配送至读者指定取书馆,读者收到通知后在指定学校图书馆取书,阅毕后在自身学校还书。据统计,在初期的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馆际代借代还图书受理达到16180件,而在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馆际代借代还服务已达到31738次[4],可见此项服务的便利。
虚拟借书证机制是馆际互借的延伸服务,在为用户馆际资源互借方面又提供了新的渠道。虚拟借书证是伙伴学校师生经由“图书资源服务平台”提出馆际互借证申请,成功后线上打印借书证,持该借书证就近至伙伴馆找书并办理跨馆借阅,毋须使用代借代还和宅配运送。2010年虚拟借书证在区域内17个校际馆先期开通使用,据统计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虚拟馆际借书证服务已达6408人次[4]。
馆际互借是否受欢迎还取决于能否迅速传递书刊资料,随着科技的发展,联盟馆资料使用无线射频辨识系统(RFID)技术,简化实体馆藏流通作业,方便图书预约、图书找寻,极大地方便了图书的物流配送。台湾最专业的物流公司捷盟行销股份公司采用RFID虚拟平台,配送人员手上带有RFID标签电子手表,标签内记录拣货人员需要拣选的货物,协助配送拣货人员迅速找到目标,提高准确率。北一区域东吴大学图书馆统一与货运公司签订合约,用宅配方式交换图书,每周到各校收取书箱两次,各馆每次都送给其他各馆一个书箱,以定点、定时、定量的运送模式,建立代借代还统一送书规范。
3.3运用大数据管理,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
大数据对图书馆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数据分析进行图书馆管理决策与用户服务。数据统计报表是读者服务的重要指标,“图书资源服务平台”充分运用数据记录,研究读者的阅读与获取资源的方式,为新服务的开通提供数据参考,如以大数据对虚拟借书证的数据统计显示用户就近阅读的倾向,2016年“图书资源服务平台”开通利用定位系统引导读者至临近图书馆借阅功能和手机扫描条码比对平台书目资料的功能[5]。根据伙伴馆的需求,平台提供多样式的业务报表,便于平台的学校利用统计数据,分析馆藏增值服务,例如申请使用代借代还记录,虚拟借书证的使用情况,伙伴学校馆际互借申请量、受理量,读者使用馆际互借频率与内容,进而开展以大数据进行代借代还使用量和各馆人力资源与宅配送经费投入量分析,以此评估此项工作的效益,优化平台的资源配置协同机制,提高效率,降低配置成本。
4台湾区域图书资源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
台湾地区的区域图书资源服务平台虽然在提升服务教学科研的品质,协助教学卓越计划实现方面获得教育主管部门“教学卓越计划”经费支持,资源平台得到院校师生与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同,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图书资源服务平台实行虚拟借书证方面,存在需亲自前往各馆借书的问题;同时用户用虚拟借书证可以自行借阅,使用虚拟借书证借书未归还,申请馆无法即时知道,无法进行有效管控。其次在用户使用代借代还服务方面,为保证自身一定获得文献会向不同馆发出借阅相同图书的信息,造成辅助运费的浪费,虽然目前有教育主管部门的补助经费保障,但从长效发展看,面临考虑平衡运费成本下建立用户付费的概念问题。
另外,随着电子资源使用量增长,网络提供许多期刊全文免费下载。区域联盟成立,虽然提供图书馆之间免费借书,但NDDS统计显示台湾岛内馆际互借服务量却逐年减少。2007年有156 442申请件,而2013年只有81581申请件[6]。另据统计,在2011年至2015年,台湾院校图书馆通过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图书馆开发的RAPID(Rapid Access, Processing and Information Delivery)系统进行文献传递数量逐年提升,这一新趋向为馆际合作馆藏资源建设提出了新问题。
5 图书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模式启示
高校图书馆依托联盟整合校内校外资源,目前建成的有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系统(BALIS)、南京城东高校文献资源共享联合体、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豫北地区高校资源共享平台等[7]。这些资源平台虽然经过多年的运行,在高校的资源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缺少与教学教改互动,联盟成员馆间的合作并没有实现紧跟教育发展趋势服务创新的态势,虽有合作业务开展,但存在不能向纵深发展的问题。台湾地区院校依托“区域教学资源中心计划”建立图书资源服务平台的模式与经验,可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战略协同与联盟合作的深化提供一定的启示。
5.1服务平台物资产权清晰
图书资源服务平台是建立在以分享教学资源为目的校际联盟基础上的馆际联盟,依据“补助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及区域教学资源中心计划实施要点”,遵循教学资源中心的管理模式,在图书资源的共用经费与物资保管方面,由中心学校保留统合推动经费的管理权,负责经费执行管控,伙伴学校依计划向中心学校申款,经费支出凭证、经费收支报告表由伙伴学校填审后,送中心学校收整,中心学校审核后报教育主管部门办理审结事宜[2]。
图书资源服务平台计划所购图资开放给各伙伴学校共享,由各申报学校财产管理人员验收盖章,列入财产目录。计划内所购置财产,执行学校在计划完成后,因故无法继续执行时,依相关规定,商请计划执行学校拨借其他机构继续使用[2]。
5.2院校图书馆随教育环境调整自身服务
由台湾教育主管部门规划建立的区域教学资源联盟,将院校图书馆纳入其中,提供了院校圖书馆了解教育教学环境改变,及时调整服务方式与服务理念的平台。面对高等教育趋向培养学生能力导向学习,图书馆调整服务角度,开展如何协助教学能力导向教育,建设能动学习共享空间,如台湾大学建设基地营,分享多元学习环境供北二区域师生使用,北一区域开放教育资源与磨课师工作,开展ORCID(Open Research and Contributor ID)服务提升对学术研究的可见度,桃竹苗区域图书资源平台参与区域“提升学生英語能力,推行Four Years to Fly Program”、“促进桃竹苗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合作”等方案。区域教学资源中心作为校际联盟,通过跨领域多部门协作,展示区域最新教学动态与资源,提供了馆际合作新方式。
5.3馆际合作嵌入各图书馆业务
图书资源服务平台借助区域院校地理位置相近优势,馆际虚拟借书证实现读者可就近借阅它馆图书,随着区域资源中心的运行,不仅读者享用的便利增多,更多依靠联盟解决图书馆发展问题的优势亦得到发挥,如联合目录、合作采购、合作仓储的开展,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自动化收藏、管理、共享等。2012年东吴大学图书馆主持召开“2013年北一区图书资源服务平台计划讨论会”,利用法鼓大学正在建设的机会,将北一区伙伴学校联合图书典藏空间纳入规划,借助联盟馆的力量实现联合仓储,成为区域内馆际合作新方向[8]。2016年,开发使用“北一区域图书资源服务平台APP”,新增“伙伴学校活动公告”、“伙伴学校友好链接”、“伙伴学校成果发布”等链接,加强伙伴学校横向交流,区域馆际合作嵌入到各图书馆的采购、编目、阅览、流通、推广、人员培训等工作中,如图2所示。
资源有限资讯无限的时代,面对经费及空间困窘的问题,图书馆联盟独有的馆际合作、资源共享等功能让这个时代更需要图书馆间合作共赢。
5.4善于利用各项联盟资源
区域图书资源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已有各项联盟资源协助自身建设。跨领域合作方面,利用区域资源中心作为校际联盟的优势,由资源中心办公室协调图书馆与教务、学务合作,在数字素养培训、通识学习等领域实现了跨域合作;利用台湾大专院校图书馆馆长联席会议与台湾中华图书资讯馆际合作协会,发布区域中心图书服务推广,进行学术经验交流;基于各伙伴学校在建立文献资源过程中,选用平台、介面等标准不一,存在不易沟通共享、重复建设、规模有限的困难,区域图书资源服务平台借助台湾图书书目资讯网与台湾文献传递服务系统进行联合目录建设,用以校际间共享交换依据。如北一区域联合目录系统。
5.5图书资讯跨区域共享
教育主管部门旨在透过区域教学资源中心达成各校开发共享资源,协助区域内学校提升及改善教学品质的目的。随着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的发展,通过“典范移转”“合作共享”“共创加值”等校际交流运作机制,每个区域中心提出一项特色资源分享至各区域,并透过各地区域中心代为推广,充分发挥整合效能,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了跨越区域范围的共享。各区域图书资源服务平台都有自己重点与特色服务选择,2011年8月台湾大学召开“北一区与北二区图书资源合作方案讨论会”实现合作分享服务,北二区台湾大学图书馆制作100张借书证,供北一区伙伴学校图书馆使用,北二区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艺术大学提供基地营给北一区师生跨区使用,分享多元学习环境给需要的学生,学生可以获得其他区域中心的图书资源。北部两个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图书资源服务平台以中心学校为首合作跨出了区域间合作的一大步。
6结语
台湾地区“区域教学资源中心计划”形成了依托中心大学的区域伙伴学校联盟,建设共享学科资源、图书资源、教师专业、学生成就、课程规划、通识教育等多样化资源共享平台,其中的“图书资源服务平台”为区域院校图书馆战略协同提供了实现的途径,扩大了台湾院校图书馆横向服务范围。其服务模式与经验可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整合优质资源、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服务功能、深化战略协同与联盟合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2011台湾高等教育简介[EB/OL]. [2017-02-11].
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829446EED325AD02&sms;=26FB481681F7B203&s;=B9F4508E7B95A75E.
[2]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主管法规查询系统: 高等教育部分 [EB/OL]. [2017-02-11] .
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48409.
[3] 北一区域资源中心: 大专院校图书馆[EB/OL]. [2017-02-11].
http://www.nttlrc.scu.edu.tw/bin/home.php.
[4] 李珊玮.共创图书资源蓝海 簡述北一区图书资源服务平台[J/OL].东吴大学图书馆通讯,(32), http://www.lib.scu.edu.tw/.
[5] 北一区图书资源服务平台2015-2016年度计划第一次伙伴会议[J/OL]. 东吴大学图书馆通讯, (41). http://www.lib.scu.edu.tw/.
[6] 图书馆年鉴: 大专院校图书馆[EB/OL]. [2017-02-12]
https://www.ncl.edu.tw/periodical_304_851.html
[7] 张文娟. 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运营模式研究:以豫北地区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为例[J]. 图书馆, 2012(2): 123-125.
[8] 北一区图书资源服务平台筹划馆际合作新方向[EB/OL].东吴大学图书馆通讯,(35). http://www.lib.scu.edu.tw/.
王立杰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馆员。山东青岛 266003。
(收稿日期:2018-03-08 编校: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