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森
供给侧视角下服务业结构性改革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
●田 森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后中央和地方纷纷出台相关实施意见或政策,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部署或安排。成都作为中西部地区服务业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全面梳理总结服务业供给侧结构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推进服务业整体优化、能级提升和国家服务业核心城市建设意义重大。
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四川省和成都市均将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2017年的工作重点来抓。这其中,推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发展,成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有必要全面考察成都服务业的发展,并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对推动成都服务业提质增效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1.提升供给总量是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服务业总量及占比提高是普遍的规律。美、英、法等传统发达经济体服务业占比已接近80%,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也已达到60%以上,服务业占比均明显高于中国。因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服务业新兴增长点,补齐补强服务业产业链条,持续做大服务业总量,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2.优化内部结构是优化服务业供给结构的重点。成都市服务业以传统的、低附加值的服务业态为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的问题突出,服务业内部结构亟待优化。因此,大力提高服务业供给结构对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补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短板,大力推动传统生活性服务业升级转型,发展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强力推动作用的现代服务行业,成为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另一个主要内容。
3.形成服务业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是增强服务供给内生动力的重点。当前,服务业智力、高新技术等要素贡献率较低。在利用新技术、创新模式与业态的背景下,改变单纯以低端劳动力投入为驱动的发展模式,加快形成高质量人力资本为支撑的内生性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将成为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生发展动力。
4.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是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保障。当前,服务业发展面临着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要求不匹配等问题,迫切需要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服务业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和市场管制,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减少行政审批,简政放权,完善服务业信用制度建设,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充分降低企业成本,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
1.从服务业总量来看,成都服务业结构性改革是支撑成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704.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2.8%,撑起经济“半壁江山”,总体规模中西部领先,在副省级以上城市1中排名第7。随着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成都服务增长速度呈放缓趋势,近三年基本保持9%(按可比价计算),比2006-2012年平均增长速度低3-4个百分点。
图1 服务业增加值及其增速情况
2.从行业供给结构来看,2006年以来,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增加值均稳步上升,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增长速度较快,2010年增加值首次超过生活性服务业,到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7.3%,比2006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同时,生活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占比有所下降。
图2 三类服务业增加值情况(亿元)
3.从行业投入产出来看,2006年以来,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2013年跃居三类服务业首位,占服务业总投资的比重达到45%以上,但单位投资产出率下降较快,2014年产出系数仅为2006年的1/6。与此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在经历“十一五”时期快速增长后,“十二五”以来增长速度趋缓,2011-2014年年均增长仅为6.9%,与生活性服务业35.3%的增速形成巨大反差,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占服务业总投资的比重也跌落为24.8%。另外,公共服务业每年投资总额相对稳定,单位投资产出率也持续低水平状态。
图3 三类服务业投资产出系数
1.供给总量及效率有待提升。虽然近年来成都服务业总量规模持续扩大,但与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对比显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增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人均服务业增加值排名更加靠后,这说明成都服务业供给总量提升空间仍然很大。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52.8%,在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排名中居第12位,远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70.1%的平均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居第11位,低于重庆、武汉、西安等中西部城市;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仅3.9万元/人,约为北京、深圳、广州的1/2,居第14位。
2.服务业发展能级仍然不高。近年来成都服务业发展大多属于增量变革,没有从根本上有效实现质化发展水平的提升,虽然总量规模在中西部处于领先地位,但结构矛盾突出,传统服务业比重偏大,新兴服务业、高端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能级仍然不高,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作用十分有限,更缺少综合实力强劲、能够服务全国和全球的总部企业和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影响力的本土跨国品牌。2015年成都百强企业中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23家,而服务业仅占5家;服务业100强中有多达38家企业年营业收入低于10亿元。
3.有效供给与需求存在偏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技术的涌现和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全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消费需求逐渐走向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与国内其他城市或地区类似,成都市以往的服务业供给体系没有快速适应这种变化,还以原有的业态和模式生产销售,服务业态和模式创新不足,导致有效供给与需求存在偏差,造成全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或社会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4.服务业发展制度供给待优化。随着成都市服务业转型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原有的服务业制度设计逐渐不能适应服务业发展的要求,甚至会影响部分服务行业的有效供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服务业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均较低,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一方面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另一方面服务业市场对外开放不够,对服务贸易政策性、体制性的限制仍然较多。
5.影响服务业供给的短板待补强。总体来看,成都市服务业高端从人员缺乏,城乡社区尤其是农村社区服务配套不完善,城市交通、信息等基础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都将影响服务业转型发展和服务供给的优化提升,亟需进一步补强。
1.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一是着力补齐生产性服务业短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突出发展高端服务环节,提升成都服务业发展能级和服务“成都制造”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制造发展的能力。二是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品质化转变,充分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商贸流通、旅游、文化创意、健康服务、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供给。三是增强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推进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在服务产品、技术、业态和模式上不断创新。四是重点打造不同层级的服务业发展平台,推动服务业集聚集群发展,提升产出效率,形成分级分层、特色化的服务业供给格局,实现全市服务业发展“量质齐升”,增强“成都服务”供给能力。
2.优化服务业供给结构。一是以产业升级需求和消费升级需求为导向,结合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国家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等一系列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大力推动服务业态和模式创新,推动服务新兴业态发展。二是前瞻性地创新培育跨越传统产业边界、市场潜力巨大的服务新供给,促进服务业供给结构调整优化。三是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扩大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优化医疗及养老资源供给,增加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供给。四是促进金融服务领域健康发展,加快金融后台及服务外包业集聚发展,推进高端金融和新兴金融集聚发展,同时强化去杠杆风险监测。
3.创新服务业制度供给。一是深化服务业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服务业领域“放管服”改革,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建设多方参与协同治理新体系,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综合评估与社会监督机制。二是推进服务业领域市场化改革,重点推进公共服务领域改革,按照政府主导、市场放开的原则,进一步破除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限制和隐性壁垒,创新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机制。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服务贸易发展新模式,重点推进与欧盟国家在法律、医疗、旅游、咨询等领域的深入合作,提升对欧服务贸易水平。
4.补强服务业发展短板。一是强化服务业发展人才保障。吸引服务业领域海内外高端、高科技人才聚集成都,注重本土服务人才的培养,积极发展与服务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和治理体系。扩大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与服务业发达国家或地区合作建立人才实训基地。二是强化服务业发展金融支持。创新“轻资产”行业信贷政策,加快建立由第三方评估机构科学评估抵押资产的制度,解决服务业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服务业基金杠杆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加强财政金融互动,壮大成都市服务业投资基金。
[1]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的通知(川府发〔2016〕17号)[Z].2016-04-02.
[2]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成府发〔2016〕13号)[Z].2016-05-17.
[3]王瑞.供给侧视域下服务业结构性改革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1).
[4]成都市商务委员会.深化服务业供给侧改革建设全国服务业核心城市[N].成都日报,2016-04-13.
2017-07-07
F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47(2017)04-0089-03
田森,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城市与服务经济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00)
责任编辑 李 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