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湖北国有工业的建立和恢复发展

2018-01-04 03:44严雄飞姚静文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湖北省湖北工人

严雄飞, 姚静文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建国初期湖北国有工业的建立和恢复发展

严雄飞, 姚静文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建国初期,湖北相继投资于纺织、冶金、轻工、建材行业,主要新建、改造和扩建了武汉国棉一厂、华中钢铁公司和湖北省造纸公司等企业,使湖北国有工业比重明显上升,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和设备利用率大大提高,能耗大幅度下降。而民主改革运动、增产节约和生产竞赛运动的开展,促进了湖北工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为湖北国民经济和国有工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建国初期; 湖北省; 国有工业

湖北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是由官僚资本企业收归而来的,也有一部分是由解放区军械修理、被服厂、卫生材料厂等军需工业转化而来。1949年底,湖北国有工业企业达4111个,其中中央企业42个,工业产值2.45亿元(按1952年不变价计算),占全省工业总产值51.15%。但原有国有企业数量少且规模小,迫切需要在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基础上较大规模地建立和恢复国有企业。湖北省人民政府通过扶持原国有企业恢复生产,并新建、改建和扩建了若干国有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1 湖北国有工业企业建立

中央和湖北省为适应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和国防建设需要,在财政十分困难情况下,从1950年至1952年共计投资8383万元(含1949年1万元),年均投资2794万元,其中地方投资占44.6%,达3729万元(按1957年不变价计算)。主要集中在纺织、冶金、轻工等行业,占投资总额的66.7%(表1)。

据统计,湖北全省有60万公顷棉田,年产棉花10 万t,其中八保、樊城等地细绒棉俱称上品。湖北棉花资源十分丰富,纺织工业也有较好的生产技术基础,而纺织品市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湖北纺织工业被国家列为发展重点。国家三年投资达3495万元用于纺织行业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其中投资1830万元,兴建了当时全国五大棉纺厂之一的武汉国棉一厂,占纺织行业总投资52.4%。武汉国棉一厂1950年6月25日动土兴建,1952年6月建成投产,拥有纱锭5.04万枚。该厂的兴建使湖北国营纺织工业在全省机纺的比重上升到25%,打破了私营纺织企业垄断湖北机器纺织工业的局面,使国营工业的领导作用大大加强。

表1 中央、地方投资金额行业分布比例表

冶金工业也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国家先后投资1293万元,主要用于华中钢铁公司(大冶钢厂前身)的改造和扩建。1950年给予华中钢铁公司相当于4万t小米价格的经费,扩大原有生产规模。上半年将其66 m2高炉改建成83 m2高炉,并投入生产;年内建成15 t平炉1座,安装了17英寸轧钢机1套。该厂的钢材、钢、冷铸车轮都比1949年有大幅度提高。11月,中央决定大连钢厂南迁到华钢插厂扩建。1952年迁建工程基本竣工投产,钢生产能力已由1949年253 t增加到4.4万t,湖北冶金工业也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国家投资轻工业887万元,改建和扩建了武汉化工厂、武汉燧华火柴厂(1952年转为国有企业)等企业,新建了湖北省造纸公司(汉阳造纸厂前身)和武汉印刷厂等,其中造纸工业投资548万元。因嘉鱼至天门一带盛产的芦苇、鄂南盛产的竹材均为造纸的优良原料,因此,湖北省投资250万元在汉阳沌口镇筹建“湖北省造纸公司”,中南财经委员会决定将华中造纸厂并入,统筹建厂,1953年正式投产。1951年国家投资121万元,兴建湖北沙市制油公司(沙市日用化工厂前身),日处理油料37.5 t,除榨油、炼油外,年生产肥皂能力达1000 t。

建材行业,国家投资673万元,主要用于水泥、水泥制品、石膏和砖瓦等生产企业建设。其中兴建大型轮窑砖瓦厂6个、膏矿1个。投资100万元续建了华新水泥公司大冶水泥厂,1951年底全面竣工,当年生产水泥23.9万t。投资100万元在汉口兴建水泥制管厂,1952年10月投产,成为中南地区最早创办的水泥制品企业,当年就生产出14.9 km钢筋混凝土排水管。1950年春成立的国营湖北膏盐公司,获资35万元兴建了国内首座年产12 t的膏矿井。

1950年国家还投资24万元在武汉、沙市、宜昌、孝感、黄冈和襄阳等地建立了一批农具制造厂。其中湖北农具制造厂(湖北柴油机厂前身)是省内建立的第一个地方国营企业,是试制改良农具和新式农具的生产基地。1952年省政府为贯彻关于制造和推广抽水机的中南农业机械会议精神,投资52万元重点扶持湖北农具制造厂。该厂先后试制出轻便犁、轻便耙、打谷和砻谷机、轧油机、草绳机、喷雾器、改良水车等50多个品种的改良和新式农具,为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发挥了很好的效益。

综上看来,经过三年投资、新建、改建和扩建一批国有企业,湖北国有工业在数量和实力上都有了很大增强,国有企业数增至976个,固定资产达3.11亿元,流动资金达1.48亿元。湖北逐步建立了以武汉为中心的国有工业企业集群,为湖北国民经济和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湖北国有工业企业的民主改革、生产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

湖北没收官僚资本所建立的国有企业,虽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由于企业是完整地原封不动地接管和没收过来的,其内部的封建把头制等封建主义残余、官僚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以及一些落后的管理制度还依然存在,使企业在经营方向、管理方式上都不能适应新制度要求,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实行企业民主改革,建立适应新社会制度的企业内部民主管理制度,强化工人阶级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就被摆上了议事日程。

1950年2月28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关于国营企业管理委员会的指示》指出,为完成1950年国营企业恢复与发展生产的中心任务,必须对官僚资本统治时代遗留下来的各种不合理的制度,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系列改革。1951年5月湖北省总工会召开全省首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集中讨论在工厂、矿山等开展民主改革,决定发动工人群众参加民主改革。8月8日,中南局发布了《关于放手发动工人群众开展民主改革运动的指示》。中共湖北省委要求全省城镇和厂矿开展民主改革试点。9月3日至13日,召开城镇工作会议,总结民主改革初步经验。此后,在各地公私营工矿企业及近20个主要市镇搬运业中,开展了民主改革。

第一,依靠和发动工人群众,取缔反动党团组织,废除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留下来的压迫工人的各种规章制度,如纺织行业中的搜身制、矿业中的把头制、搬运工中的包头制等,清除了隐藏在企业中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残余势力,为建立与生产资料相应的新型的生产关系扫清了障碍。仅应城石膏矿就清除了145人,占全部职工的5%;源华煤矿30人,湖北农具厂6人另有4个新建企业清除28人。

第二,改革了企业内部的分配关系,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废除对工人实行超经济剥削的封建把头制、包头制;对企业不合理的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初步建立了按劳付酬制度和体现国有企业优越性的劳动保险制度等。

第三,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消除了旧企业留下的某些职员和工人的对立、不信任情绪,克服了某些职员不依靠工人群众办企业的资本主义思想,要求他们转变到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来,尊重工人阶级领导地位并自觉接受领导。同时,要求工人群众认识团结留用职员、发挥其特长和积极性的重要性,尊重并相信他们。

实现工厂管理的民主化和建立厂长负责制。湖北纺织企业从1950年至1951年,先后开展了民主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废除搜身制度和私刑等不合理的处罚规则,发动群众批斗封建把头和青红帮、反动会道门等封建势力。一纱厂通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控诉,在北厂斗杨冬芝、鲁子卿等恶霸,在南厂斗大麻子、封建女头佬胡秀云。工人们愉快地歌唱:“带走恶霸大麻子,喜得工人拍胯子。”又说,“搬了大石头,工人伸了头,雪恨报了仇,生产更加油”。称这一斗争为“千年铁树开了花”“人民国家新气象”“工人作主又当家”。改革企业领导机构和行政机构,选派工人、技术人员代表参加工厂管理委员会、职工代表会议,提拔在群众中有威信的先进分子参加管理;改选行政机构,精简科室人员;建立车间班组制度;贯彻科学管理原则,改变过去传统管理办法,建立生产责任制。1951年,湖北的公营机械工厂先后开展了民主改革。其它行业也先后开展企业的民主改革。到1951年10月,湖北各地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运动基本结束。

通过从1951年8月至10月各企业的民主改革,清除了残余在国有企业中的封建反动势力和反革命势力,扫清了生产上的障碍,纯洁了工人队伍,使国有企业在政治上更加巩固;对企业旧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了工人群众参加企业管理的制度;在民主改革运动中初步成长了一批工人干部。源华煤矿从工人中提拔了106名干部,应城膏矿15人,湖北农具厂15人(其中6人任股长)。民主改革也充分调动了工人的生产和民主管理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华中钢铁公司工人在此次运动中先后提出了3200多条有关改进生产工具和操作方法的合理化建议,为公司节约经费数十万元。沙市染织厂在企业既要归还花纱公司所借棉纱,又发不出工资的情况下,工人改变了过去“对工厂不管不理,到时拿工资”的态度,主动提出不拿工资,并自己出钱买原料,积极生产,积极向外推销产品,使该厂度过了难关。申新纱厂改革后,工人自觉遵守纪律,摇纱车间的回丝过去满地乱扔,浪费经常在12磅以上,现在降到了2磅,比原来降低了66.6%

在实行民主改革的同时,湖北国有企业于1951年11-12月开展了“增产节约”和生产竞赛运动。是年,湖北省委召开的第一届工业会议确定了在民主改革基础上,开展“增产节约”和生产竞赛的大政方针,动员各厂矿进行劳动竞赛,提高产量,减少浪费,减低成本,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纺织行业通过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改进了配棉、混棉,调整了清棉、梳棉工艺及各工序操作方法,使每件纱用棉量从1949年的210 kg下降到200 kg左右。在生产竞赛中涌现出一批革新能手、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如朱玖、朱早弟和沈桂英等。竞赛范围从个人、小组,扩大到同工种、同业务和厂际之间。在竞赛中,“郝建秀工作法”得到了普遍推广。自1951年10月开始推广该工作法后,不仅提高了工人们的操作水平,降低了白花率和断头率,提高了棉纱的质量,推动了其他各种技术改革,还促进各项操作技术的总结和推广。随着“1951年织布工作法”的总结、推广,纺织行业运行运作操作技术和设备维修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棉纱设备利用率提高到83.03%,棉纺织机设备利用率提高到93.32%。工人看锭水平由1949年的320锭/人,提高到400~500 锭/人。这对此后较长时期内保持纺织企业的生产水平,稳定产品质量,均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电力行业,根据1950年2月全国第一次电力工作会议的精神,各电厂在进行初步整顿和民主改革的同时,开展了以“安全运行,省煤节电”为中心的生产竞赛运动。为保证安全运行,增加发电量,着重加强了检修。电力生产迅速增长,在1952年全省发电设备容量比1949年只增加25%的情况下,发电量增长91.71%。

黄石市开展了以增产节约为内容的劳动竞赛,不断刷新生产记录。从1949年5月到1952年的3年中,大冶水泥、电厂、钢厂等5大厂矿总产量成几倍、几十倍的速度增长。华中钢铁公司的钢、钢材量分别是1949年的14.8和29.6倍。华新水泥厂产量为1949年的10.9倍。

综上可见,民主改革实现了企业及其职工的新生,建立了企业内部民主管理制度,使工人阶级真正成了企业主人。而“增产节约”和生产竞赛运动,调动了企业职工参与管理、钻研技能和革新技术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了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促使湖北工业企业经济核算制度的初步建立。

3 湖北国有工业恢复发展的成效及经验借鉴

从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到1951年春,是湖北国有工业恢复时期。主要实行“重点恢复,维持一般”的政策,重点恢复和发展轻工业,大力扶持和重点恢复有关国计民生,原材料和技术有保障、产品有销路的行业或企业生产;对非重点扶持行业和企业不给予扩大再生产的投资,只拨少数周转资金,维持生产与生存,以工厂不停产、工人不失业为限度。

1949年9月,湖北人民政府商业厅接收军管会移交的鄂南煤矿和大冶县交来的长利煤矿(现名道士袱煤矿)后,确定先维持生产,后有步骤地扩大生产的工作方针,积极点收器材,组织生产,推销成品,恢复工作初见成效。鄂南煤矿老四号井解放前已达煤层,装有绞车搬运,因积水未能开采,接收后排水和整理巷道,7月4日正式产煤,至12月底产煤达3800t,1950年拟增采新一、二号井,预计产煤18200t。7月道士袱煤矿复工,8月大冶专署人民政府移交接管后照常生产,至12月底总计产煤约6000t。沙市昌华玻璃厂因资本家抽回股金而停业,1950年工人自救恢复生产,1952年市政府拨款5000元,7月转为地方国营企业,易名为沙市建华玻璃厂,以生产农药瓶为主。总之,在全省国有企业广大干部和工人职工的努力下,使刚刚接管、没收、改组和合营的国有工业克服重重困难恢复生产,走出困境。

从1951年夏季到1952年底,是湖北逐步扩大对地方一般国有工业企业恢复性投资,强力发展地方国营工业的新阶段。对地方一般国有工业企业投资,由1951年上半年的563万元,增至下半年的980万元、1952年的2185万元。通过加大改建、扩建等恢复性投资的力度,不仅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而且改善了技术装备,给企业注入了新活力,进一步促进了湖北国有企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完好率、利用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与此同时,各国有企业内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检修和改进原有设备,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又进一步焕发了企业新的活力。鄂南电力公司大冶电厂接管的华钢发电所2台4200 kW左右的发电机组,经检修改进恢复到设计的常规功率,全厂发电设备完好率由1949年的2230 h提高到1952年的3380 h,延长了150 h,发电标准煤耗率从1270 kg/kW·h下降到730 kg/kW·h。1952年创造了装机容量比1949年只增长25%,而发电量却增长92%的生产奇迹。

由于湖北正确执行中央恢复国民经济和国有工业的方针政策,制定适合省情的工作指导原则,使国有工业迅速恢复和发展。如源华煤矿产值1950年为16.7258万元,1951年为1950年产值的93.23%,1952年为1950年的139.34%,为1951年的149.78%。从1949年到1952年国有工业总产值由2.45亿元上升到6.64亿元(按1952年不变价),年平均增长率达39.4%,比同期全省工业平均增长速度高11.6 %。湖北国有工业比重因而有了明显的提高,由1949年的51.1%上升到1952年的66.5%,比全国国有工业同期比重高25%。

综上可见,湖北国民经济和国有工业恢复发展成效显著,为第一个五年度计划实施打下了一定的物资技术基础,劳动生产率得到很大提高,人民生活得到一定的改善(表2)。湖北建立、恢复发展国有企业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表2 湖北省工业产值劳动成本分析表

其一,湖北省政府的政策推动和分类扶持是国有企业迅速恢复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湖北利用现有工业条件和基础,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新建、改建和扩建了一批一定规模的国有生产企业,为湖北工业体系构建奠定了基础。如1949—1952年湖北通过恢复、改建、新建及民主改革国有企业,为湖北冶金、机械制造、建材、造纸和纺织等轻重工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华兴水泥厂、武汉钢铁厂、武汉国棉一厂、武汉造纸厂、武汉印刷厂、湖北柴油机厂都是在这一时期奠定基础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尤其奠定了武汉在全省乃至全国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其二,将企业民主改革与管理制度再造相结合,实现了企业变革与生产发展的共赢。企业变革不仅扫除了企业的封建势力和反革命势力,还废除了一些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建立了一系列适应新社会制度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内部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确保了工人的主人翁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和关心企业、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有利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其三,以开展增产节约为内容的劳动竞赛,增强了企业职工的责任感,提高了职工职业技能,壮大了企业实力。尤其是调动了参与企业技术改革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了企业核算制度的初步建立。

总之,湖北建国初期恢复发展国有企业的经验及做法是很有成效的,虽已年代久远,但对湖北国有企业有效地进行政策扶持、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 湖北省革命委员会统计局.《湖北省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8)[Z]. 武汉:湖北省档案馆藏,290-293,304-307.

[2] 湖北省工业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业厅一年来工作总结报告[Z].武汉:湖北省档案馆藏,1952.

[3] 佚名.沙市染织厂依靠工人度过难关[Z].武汉:湖北省档案馆藏,1949.

[4] 佚名.湖北轻工业十年[Z].武汉:湖北省档案馆,1960.

[5] 湖北省商业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商业厅实业处四个月工作总结[Z].武汉:湖北省档案馆,1949.

[6] 湖北省工业厅.湖北省工业1950-1954年产值劳动成本分析表[Z].武汉:湖北省档案馆,1954.

TheEstablishment,RestorationandDevelopmentofHubeiState-ownedIndustryintheEarlyYearsofNewChina

YAN Xiongfei, YAO Jingwen

(SchoolofMarxism,HubeiUniv.ofTech.,Wuhan430068,China)

In the early year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Hubei successively invested in the industries of textile, metallurgy, light industry and building materials, mainly building, reforming and expanding the enterprises such as Wuhan No. 1 Guomian Plant, Huazhong Iron and Steel Company and Hubei Papermaking Company so that the proportion of state-owned industries in Hubei Provinc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apacity, product quality and equipment utilization greatly increased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dropped significant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mocratic reform movement, the increase in produc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production competitions promoted the rapid re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Hubei's industry 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ubei's national economy and state-owned industries.

early day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Hubei province; state-owned industries

1003-4684(2017)06-0001-05

F429

: A

[责任编校:张众]

猜你喜欢
湖北省湖北工人
The rise of China-Chic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