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路径探究

2018-01-03 10:13王丹丹鲍军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十九大微时代挑战

王丹丹 鲍军

【摘 要】 十九大报告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确定为立德树人,而随着“微时代”的到来,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以及与“微时代”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微时代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建立以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为主的校园微平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的质量。

【关键词】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十九大;挑战;路径

一、十九大精神要求微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对于高校教育的目的,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及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都明确的指出是立德树人,即对全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为实现大学生的立德树人。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重要的一环,其宗旨、具体措施主要以会议、文件的形式呈现,主要有2014年召开的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16年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設规定》等相继出台或修订。十九大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经提出,意味着高校所有工作展开的出发点均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其基本理念同样基于立德树人。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增强使得多元化思想通过网络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因此,微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至为重要和紧迫。

二、“微时代”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对我国建国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之后,再认识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以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后,从“微时代”这一视角,把握两者的关系,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效性具有借鉴意义。在学者的研究中,主要的主张是发挥教育对象主体性、非正式渠道、隐性化渠道开展德育,而将高校德育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大背景中进行审视探讨,对教育工作者如何发挥主体性从而提升高校德育有效性,比如如何优化、强化正式的、显性德育渠道从而提升德育有效性的研究则比较少。

1、“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

“微时代”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共享性、时效性的特点,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形式。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其交互性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单向传授;其共享性和时效性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播范围。“微时代”增加了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率,也孕育了微博、微信等“微载体”,一方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载体,另一方面也作为新的功能和内涵加以呈现。

2、“微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动态文化,一方面属于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涵盖教育学、心理学、哲学、信息技术、法律道德等众多学科;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时性,受教育者的思想特点以及自身承受能力和判断力弱的情形,以及教育者队伍自身的素质还主要服务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所需要水平上,“微时代”的技术性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路径

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首先得考虑“人”的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取决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面,这意味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必须将“人”作为重要的因素加以考虑,即要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需要。“微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契机中,把握“微时代”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开展:

1、建立以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为主的校园微平台

“微时代”涉及的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庞大的信息量,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体学生自身的承受能力和判断能力较弱,而且现在入学的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也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的考虑因素,特别是第一批“2000”后已经进入大学,他们与之前的学生在信息接触方式和接触量上有很大的差异。根据西方开展教育实践的方式,教育者多采用暗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理念,受教育者处于自然的、无压力的、无意识的环境下接受了教育。可以根据西方的经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设立心理辅导,时事引导等内容的板块,开拓符合学生特点的“微时代”平台。根据学者的调查,微博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为频率较高的平台,以官方微博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一方面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也能间接作为对外的窗口。“从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来看,交友聊天的占 80.10%;看电影、听音乐的占 76.63%;浏览信息的占 70.36%;刷微博、朋友圈、QQ 空间的占 50.77%;学习和查资料的占 40.21%;玩网络游戏的占 38.15%;网络购物和交易的占 31.90%;收发邮件的占 28.41%。”由此可见,网络文化渗透到大学生学习、休闲、娱乐、交友、购物等日常生活多个方面,其中较为匮乏的与学习相关的网络活动将是目前及以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关注的内容。华南师范大学成立的网络思政工作平台——“青网计划”工作坊和“华南师大紫荆青年”微信平台,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更好地“入脑入心”。

2、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涵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进行探究之后,针对受教育者自身所处阶段的特点以及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所强调的对受教育者德育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要把握的重要环节。从其他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先前经验来看,中山大学以马列主义著作经典诵读和读书分享为切入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把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侨校暨南大学利用“朋辈群体”影响力,让港澳台侨学生增加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这些都充分地考虑了“人”的因素,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涵。

3、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的质量

高校教职工队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还难以应对“微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并且因网络文化所涉及的技术、以及反馈的滞后性等障碍,应对教育者队伍进行定期的培训以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质量。2015年春季学期广东率先通过建立并坚持实施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上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建立专项经费投入机制,力求在机制上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统筹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立德树人,在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脉络和“微时代”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后,正是“微时代”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以及通过相互借鉴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重要的一环。对于高校教育的目的,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及十九大报告中都明确为立德树人,即对全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为实现大学生的立德树人。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增强使得多元化思想通过网络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探索微时代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至为重要和紧迫。

【参考文献】

[1] 姬广阁.“微时代”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 袁媛.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变革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

[3] 张丰.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

【作者简介】

王丹丹(1991—)女,新疆人,助教,研究方向:法学.

鲍 军(1962—)女,江苏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党建.

猜你喜欢
十九大微时代挑战
“十九大”行情拉开序幕
为十九大召开 做好三个准备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点话题)
为“十九大”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