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针对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正在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笔者主要以如皋中专机电专业为例,提出了“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改革思路,创新“合二为一”的实习管理体系,强化“双导师制”的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完善现代学徒制的管理与考评机制;从而促进学校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努力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为现代企业及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机电专业 现代学徒制 改革创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区域内的机电类产业及智能装备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满足现代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当地的职业学校承担着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而当前社会就业结构性矛盾又比较突出,学校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专业师资水平、学生实习设备不足等问题的制约,急需改变现在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因此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应运而生。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联合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和企业进行双主体育人,学校老师与企业师傅共同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指导,學生既是学徒又是企业的准员工。目前,我们学校重点将机电专业作为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专业,与江苏如高高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思源赫兹互感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实施了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联合招生与招工、双主体育人机制、建立多方考核评价及政策保障体系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一、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教学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比较普遍的专业教学模式是理实一体化或项目化的教学方式,即理论部分采用理论教学的教学方式,实践部分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式。与更早以前那种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的传统方式相比,现在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便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但由于中职学校师资力量有限、实习设备不够先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目前以理实一体化为主的教学模式遇到了发展的瓶颈,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以中职机电专业课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为例,首先是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该课程的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分开教学,由理论课和实习指导老师分别授课,其中理论部分的授课在多媒体教室完成,实践部分的授课在专业实训室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对于本就听课不够积极的中职生来说,他们在心理上抗拒这种不同老师讲授给他们带来的不适应感,导致听课更加不积极,进而影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使得理论与实践部分授课学习脱节。其次是学校实训设备不够先进。机电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对实训设备的要求也很高,要求实训设备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否则毕业后的学生很难适应企业新设备的要求。然而,中职院校受限于投资力度等原因,很难做到学生的机电专业实习设备与现代企业接轨。再次,由于中职学校专业教学知识体系比较薄弱。学校除了硬件方面的实训设备需要不断更新以外,现代多媒体数字化的教学软件也需不断更新;尤其是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不同于企业的一线员工,不能像他们那样经常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这不利于教师将重要的专业技能讲透彻,不利于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最后是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合作层面大多限于签订协议和部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往往是单一的、无技术含量的流水线作业,甚至是看机器或做些体力活,而且还存在着学校热、企业冷的情况,即校方合作意愿非常强,但是企业方面并不十分情愿或者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校企合作中去。为能解决好上述的问题,我们需要改革和创新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
现代学徒制的本质依然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基础是校企合作,其核心是工学结合与产教融合,其最终目的还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质量。教育部曾明确指出:鼓励职业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展先招工、后入学的现代学徒制试点。这充分说明了现代学徒制的时代性和优势所在。我们学校的现代学徒制实施将按照“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以实习计划及实习大纲为统领,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导向,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教授为支撑,深化教育模式改革,推进教育机制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
1.制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
与以往不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必须是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参与制定的,校企双方应就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学习目标、具体实施方案等细节逐一进行讨论制定,真正实现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
2.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现在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是开始的基础课程学习,然后是专业课程和技能教学,最后是顶岗实习和毕业。这样的课程体系以知识为基础、遵循由易到难的逻辑,已不太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亟待改革。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依然需要围绕校企合作展开。那么,校企合作就需要根据企业的岗位情况来划分专业方向:机电设备操作、机电设备安装和调试、机电设备维修与售后服务、机电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等;接着再根据各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标准;而且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应拘泥于正式教材,应将企业员工的培训内容、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以及企业行业标准和学校教材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3.建立师徒关系的“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即学校里的指导老师+企业里的师傅,其中学校里的指导老师一般为学生的专业老师或班主任,而企业里应优先选择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优秀员工担任师傅,且每位师傅所带的徒弟不能超过5名。
4.专业考核评价机制应多元化
无论是在学校的学习还是在企业的实践,校企双方均需对学生进行双重全程跟踪考核。通过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学校评价、企业评价等多方面共同对学员进行基本素质和专业综合技能考核评价,确保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不断提升。endprint
5.现代学徒制的保障措施要到位
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首先,政府主要起引导的作用,主要包括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两大方面。政策扶持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制度,明确各方职责,确保企业、行业协会等全力与学校合作,积极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资金保障方面,应通过拨款、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针对学生,政府应通过减免学费、设立奖学金等途径激励。其次,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在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实施过程中起着牵头制定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共谋职业发展方向、协助职业资格考试认定等作用。最后,现代学徒制的推行在社会上要能得到广泛的认可,尤其是得到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的认可,这样才能有利于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
三、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改革培养模式
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标,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思路,实行三段式育人机制,学生第一阶段在学校完成文化课程学习任务,首先进入现代学徒制的签约企业见习;第二阶段由指导老师或师傅进行专业技能专门指导与实践,学生必须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各项基本技能,做到六个对接(学校与企业、基地与车间、专业与产业、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让学生体验、模仿、尝试、感悟企业文化;第三阶段实行现代学徒制管理,让学员全程进入企业各个工作岗位,跟着企业的师傅进行岗位技能实践。同时,实施企业班组化的管理模式,1个师傅带4个左右徒弟,组成学习小组,确保学生切实掌握每个实习岗位所需的技能。
2.改革教学模式
以適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积极实施现代学徒制。推行工学结合,实施好“双导师制”,学校确定专业教师作导师,进入实习企业指导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实习企业选派技术人员作为师傅,负责实习生岗位技能教学。以现代化实习场所作为教学的重要阵地,注重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帮助学徒在实习中积累国家职业资格评估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由学员到员工角色的转变。
3.创新实习内容
以专业人才培养对接企业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实习内容改革。将所学专业分解成若干个岗位,再将每个岗位分解成若干个技能元素。根据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结合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科学、合理提炼岗位核心技能,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共同研究制定实习计划与实习大纲,编写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高质量培训教材,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4.加强队伍建设
以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强化“双导师制”队伍建设。实施学校与企业管理人员双向挂职锻炼,实施双任双进,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推动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及时完善和更新相关理论知识。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评选并奖励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和师傅,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选派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同时,建立实习师傅人才和考评员人才库,保障实习考核工作质量。
5.完善内部管理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实习管理工作。制定实习管理流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实习前培训和准入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劳动安全教育。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家长经常性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完善实习全程管理与跟踪管理的制度,做好对企业师傅和指导老师的实习管理工作进行双向考核。规范学生实习档案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实习工作健康、安全和有序地开展。
6.改革评价模式
以能力为标准,改革以往学校自主考评的评价模式,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积极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由行业、企业和社会机构对实习生的岗位技能进行达标考核。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要求实习生所实习岗位须达到国家技能等级考核中级工的要求,其中每人需要在企业两个以上不同岗位进行轮训,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基础能力、专业技能水平、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等,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简介:戴宏兵,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工程系主任,学校机电专业建设负责人,高级讲师,高级技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专业建设与校企合作。】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