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产业“摇钱树” 开启致富新门路

2018-01-03 02:36
创造 2017年11期
关键词:摇钱树京东贫困地区

培植产业“摇钱树” 开启致富新门路

易水

光山秃岭是昭通乌蒙山区常见景象,贫困而房破、无林而山崩,是2014年鲁甸“8.3”地震灾区伤亡惨重的重要原因。

然而今天,如果你走进龙头山,从山脚河边到高山坡头,处处可见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花椒林;山坡上,被花椒林簇拥的房屋露出点点青瓦白墙。

“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19日到鲁甸地震灾区考察工作时对鲁甸青花椒的赞誉。目前,龙头山镇花椒种植面积已达6.8万亩,今年产值3亿元,有力地带动了灾区群众脱贫致富。“地震前全镇有贫困人口8000人,现在不到2000人,今年底要全部脱贫摘帽!”龙头山镇党委书记李善云自豪地说。因为龙头山的花椒品质好,通过恢复重建交通条件改善,社会各界支持,每年有200多客商来龙头山收购,所以龙头山花椒的销路越来越好,现在已经卖到四川、重庆、内蒙古等地。

龙头山的变化,让人真切地感触到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政策温暖,也折射出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强劲动力。

因地制宜选准产业

“以前没想到大石头上还能种出药材,我是第一天来种植石斛,听说一天有90元收入,可以补贴一点家用,让生活好过一点。”65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丁世芬说。在文山州广南县杨柳井乡六郎城村的原始森林里,大树的枝干上、路边的石头缝,一棵棵鲜嫩的铁皮石斛正在温和的冬日里慢慢生长。在六郎城村原始森林等原生环境条件下,村民采用仿野生种植技术,在乔木树冠及岩石上种植铁皮石斛。发展种植仿野生铁皮石斛产业,打造石斛酒等特色产品,成了有效的致富手段。在434户参与的村民中,有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这样的成功范例,在云南不在少数:昭通苹果推动50万人脱贫致富;油茶果让广南1000多户种植户尝到甜头;“云岭牛”承载西盟上万贫困群众小康期待……

产业是实现贫困群众可持续脱贫的重要依托,扶贫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云南并不缺少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关键在于找准比较优势。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将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全面提升云南贫困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切实让发展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加快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发展精准扶贫之路。

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做好“产业精准扶贫大文章”,云南省坚持“规划+扶贫”,发挥优势选准扶贫产业,省农业厅联合省扶贫办等8部门制定实施了《云南省“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组织88个贫困县编制了《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以规划统筹全省产业扶贫工作。

因地制宜选产业,云南认真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全面梳理贫困地区5530个行政村“一村一品”清单,重点推动在脱贫中成效明显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现差异化优势,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避免产业选择上的一哄而上、同质竞争,使特色产业在脱贫攻坚中更精准、更有力、更显效。

西双版纳州布朗山区海拔1500米以上的班章老寨,是一个哈尼族山寨,过去曾长期饱受贫困。近年来,乘着云南省大力发展普洱茶产业的东风,这个寨子依托当地拥有众多古茶树的资源优势,不断学习普洱茶的种植与加工技能,村民年收入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一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主体引领做强产业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发展必须要有主体支撑。

为提升贫困户持续增收能力,云南强化“主体+”扶贫机制,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目前,云南正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全覆盖贫困户的试点工作。以集体经济为纽带,引导推广“农业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的新模式,推行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同时,制定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助推脱贫攻坚意见,选择部分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试点,实现产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

据云南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强化“主体+”扶贫机制实际是按照“贫困户跟着主体走,主体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思路,以组织创新为重点,构建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群众自我发展和致富奔小康能力。

据初步调查统计,目前云南省30%左右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已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稳定的脱贫增收联动机制,推动了对贫困群众的“滴灌式”帮扶,实现了企业效益—产业效益—贫困群众增收的“三赢”发展。

在哈尼梯田的主要核心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成立了哈尼梯田有机红米专业合作社,并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优质米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走“稻-鱼-鸭”生产模式,达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综合开发效果。2016年,全县红米种植面积达9.01万亩,产量达3.15万吨,产值达1.89亿元,完成养鱼面积70595亩,总产量2929吨,带动了2.6万户10.4万人增收。亩产值由单纯种植水稻不到2000多元提高到万元以上,实现了“百斤粮、百斤鱼、千枚蛋、万产值”。

“互联网+”为产业添翼

11月4日,普洱新华国茶有限公司、云南新华农垦咖啡有限公司正式上线电商巨头京东,独具云南特色的普洱茶、咖啡等特色产品将通过京东创新打造的精准扶贫共享平台走向全国乃至全球,为云南经济转型发展和精准扶贫事业贡献力量。

据悉,普洱新华国茶有限公司将充分利用“互联网+”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升普洱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广阔的线上线下市场的拓展,还将带动当地茶农增收致富。云南新华农垦咖啡有限公司上线京东一共10款产品,下一步还将在京东众筹板块上线一款产品,所筹的部分金额将用于帮扶贫困地区咖农。

业内人士表示,云南茶咖企业携手电商巨头京东对产业精准扶贫和云南茶咖产业的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茶咖产业借助“互联网+”,践行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这是农户精准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也必将成为云南精准扶贫的“助推器”。

“京东电商平台已成为帮助贫困县农产品上行的重要通道,互联网+‘立体扶贫’战略已初见成效。”京东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京东已在云南16个州市布局了20余个京东线下体验店“京东之家”和“精品云南一县一品”实体店,开设京东县级服务中心50余家、开设京东帮服务店80余家。已有不少云南商家入驻京东商城,并与京东在营销、物流、大数据等方面展开了合作。京东还将和云南省商务厅合作开展云南农产品上京东平台进行销售、发展建设现代物流业、打造大数据服务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合作发展跨境电商和农村电商、合作开展电商精准扶贫等工作。

聚焦关键精准发力

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的主要抓手,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也是从“输血扶贫”转向“造血扶贫”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云南省立足特色抓基地、培育龙头拓市场、扶贫到户促增收,产业扶贫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但仍存在支撑机制不健全、发展路径不开阔、市场体系不配套等问题,丰富独特的资源优势亟待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产业扶贫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迫切。

2017年9月22日,云南省产业扶贫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省委书记陈豪出席会议并强调,产业扶贫要聚焦关键、精准发力。要把精准理念落细落小落实,做到产业选择、受益对象、项目实施、政策扶持精准到位;要找准路子、突出特色,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拉长产业链,做好特色文章;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产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找准产业项目与贫困户增收的结合点,真正让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要强化科技、人才、流通、金融等要素支撑,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要突出改革创新,贯彻新发展理念,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树立市场经济思维,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为产业扶贫注入新动能。同时,要强化组织领导、注重典型推广、加强督查考核、狠抓政策落地,以务实作风,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确保产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鲁甸花椒成致富大产业

猜你喜欢
摇钱树京东贫困地区
做“最懂产业的云”,京东云首发云操作系统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
种下一棵摇钱树!
在超市快送上超越京东
我家有颗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