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光辉照边疆 感受边疆新变化

2018-01-03 02:36熹微
创造 2017年11期
关键词:村民

熹微

党的光辉照边疆 感受边疆新变化

熹微

当内地发达地区纷纷向现代化方向阔步前进时,把目光转向云南那绵延的山谷、茂密的丛林,我们发现,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云南作为边疆地区城市化进程还比较缓慢,低于全国水平。云南25个边境县市的国土面积加起来,接近全省的1/4,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的人口规模、建设基础、发展水平等差异很大。

近年来,云南的各基层党组织根据本地区的特色,抓住生产,搞活经济。充分发挥边境沿线基层党组织作用,建强堡垒,组织固边;加大对边境地区项目、资金、人才等支持力度,科学发展,富民兴边;全面开展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向边境地区提供人财物倾斜,守望相助,帮扶强边。在习近平主席的要求下,云南党建工作逐步落到实处。

边境末梢变前沿

近年来,河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前沿门户、云南最具活力的沿边开发开放示范区,打造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在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河口作为边境县,以开放的视角、开放的思维、开放的精神来审视、谋划和推动边疆党建工作,在创建载体方面,突出综合服务平台、国旗飘飘工程、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河口“边”上党建特色。把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前哨和坚固堡垒。

“一带一路”给河口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目前,河口的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进出口特色加工园区建设快马加鞭,口岸经济由“过路经济”向“落地加工”转变,2017年上半年,河口口岸完成进出口总值5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5%,绝对量创下历史新高。

芒艾村位于中缅边境一线,著名傣族诗人召尚弄芒艾就出生在这里。在这个寨子里,有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一些古水井,历史文化比较悠久。在州市项目资金的扶持下,村中6条道路得到了硬化,并修建了70盏路灯,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

除了芒艾村,瑞丽市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美化、亮化、绿化试点项目,带动了乡村环境的提升。勐卯镇勐力村、姐勒村,勐秀乡户瓦村、勐典村等边境一线村寨,通过完善村内道路和亮化工程,使具有傣族、景颇族特色的山村变得更加美丽。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扶持等的辐射带动,瑞丽市边境一线的村子更漂亮,村民更富裕。

地处中越边境线的金厂村委会罗家坪村,是一个苗族聚居村,收入主要以玉米、水稻、务工和种植养殖为主。村内是一幢幢具有民族特色的黄墙灰瓦新房,村内道路干净整洁,太阳能路灯错落有致,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我们村有103户446人。”马关县金厂镇金厂村委会党总支书记熊光斌介绍,“多亏党的政策好,这几年村子发展变化很大,2014年全村有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只有1户了。”

如今,罗家坪被列为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全村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为鼓励更多的村民加入到养猪合作社,村里对每头猪苗补助400元,出栏后每头又补助400元,通过示范引领村民发展养殖业,大家同心同行谋发展,同心同向奔小康。

与缅甸一江(怒江)之隔的龙陵县木城乡马鹿塘移民新村,龙(陵)木(城)公路傍寨而过,干净的硬化路通达各家各户,一户一院的民居建筑凸显傈僳族特色。还建成了民族文化广场、民族文化墙、文化室、固定刀杆等,安装了太阳能路灯。43户傈僳族移民已搬进新居,每户在门柱上挂着一面国旗,有党员的农户加挂一面党旗;每户移民种植了林果、烤烟和粮食,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走上了有粮吃、有钱挣、能致富的路子。

胡志贵是马鹿塘移民新村的党支部书记,他说:“希望今后国家继续出台更多惠农强农富农政策,让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更好,边疆一天比一天更稳定繁荣。”

服务群众加速度

在禄劝县委组织部牵头下,全县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综合服务平台的电子党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功能模块,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实现了“加速度”。

去年以来,禄劝县委组织部以互联网必须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为要求,加快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信息化进程。当前,覆盖县、乡、村,横向到部门纵向到村的三级联动机制已实现175个综合服务平台站点业务互联互通。各部门便民服务事项均可在网直接办理,一改过去的“多头办理”为“一口受理”,变“群众奔波”为“网络跑腿”,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

“我家在则黑,为一点事来回跑真是受不了,不过现在好了。”在县便民服务中心,则黑乡村民杨凤云说,配合着数字化的进步,县上的综合服务平台综合接件窗口效能也急速提升,百姓真正感受到了便民服务事项从受理到办结再到服务,“一窗式”“一站式”“一条龙”的加速度变化。

麻栗坡县天保镇天保村委会老寨村在2015年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列入“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的省级试点村。两年来,老寨村依靠政策撬动、政府推动、支部带动、村民互动,掀起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家园”的热潮。

短短两年间,村民的自豪感明显增强,对发展产业的信心也更足了。“我家的房子有2层楼,250平方米,花了30多万元,政府补助一部分,我自己自筹一部分。”看着自家的新房,村民张武荣很满意,“现在我家种了30亩咖啡,养着40只本地山羊,来年收入会更高。”

“建起了自家的新房,算是真正扎根在这块土地上了。”看着村内道路硬化扩宽,美化亮化工程开始收尾,居住环境一天好似一天,在中老边境的江城县康平镇界碑村,年近半百的吴君华感叹不已。曾经生活的高寒山区生存环境恶劣,2003年,吴君华响应政府跨州市移民政策,抱着“人挪活,试试看”的心态,举家来到这块边境热土。得益于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惠民举措,随着热区作物种植和务工收入增多,他家的年收入从刚搬来时候的几百元,增加到了如今的3万多元。和他一样,其他村民人均收入翻了好几番。这些变化,让他和一同搬来的290多户乡亲,更加坚定了“跟党走、奔小康”的信心。

科技兴边致富路

芒市轩岗乡芒棒村头,成片的果树郁郁葱葱。线岩茂是芒棒村里有名的种植大户,种了130多亩砂糖橘。“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项目,‘科技兴边富民’是党和政府给边疆人民的好政策。规范、科学种植,农民才能够脱贫致富,生活才能一年比一年幸福。”线岩茂说,每年芒棒村光种砂糖橘的收入,平均每户都在5万元以上,最多的人家达到了30多万元。

“目前芒市6个乡镇创建了8个砂糖橘标准化栽培科普示范基地,并辐射带动周边12个乡镇的56个村种植,带动种植面积12380亩。”芒市轩岗乡果蔬营销协会会长介绍,近3年来共销售果蔬农产品近1.2万余吨,80%以上出口缅甸、泰国,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合作社会员人均收入2万多元。

贫困群众要脱贫,发展产业必不可少。芒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在贫困地区重点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科技兴边富民”项目让边疆农民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富宁县田蓬镇庙坝村委会和平村的邱阿姨乐呵呵地说,“我家种植草果200多亩,目前已经挂果的有50亩,仅草果年均收入就有2万多元。”她家开办了草果加工厂,还收购田蓬镇的草果来加工,销往广西、上海、四川和越南等地。

除了草果加工厂,邱阿姨家还与人合伙开了一家食用菌菌棒加工厂。“我们把木耳菌种发给农户,等农户栽好后,我们进行回收。”邱阿姨说,“政府扶持我们一部分资金,鼓励我们大面积栽种黑木耳。”

和平村小组党支部书记、组长林永学介绍,近几年来,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业,鼓励村民外出务工,村民收入大幅增加,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扶持下现在村子产业发展,村容村貌越来越好。他说,“现在我们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家补助每人每年70元,建房有补助,村内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工程、村级文化活动场所等项目都有国家给的帮助”。

伴随着云南省八大重点支助产业与“五网”建设齐飞,跨越发展得到有力支撑,鲁甸、景谷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成效,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党的光辉映照在彩云之南的每一个角落,百姓沐浴在党的温暖关爱下,增强了边疆人民的爱国情感,赢得了边疆人民对党的衷心拥戴。

只有老百姓真正的富裕了,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党的关怀。不忘初心感党恩。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征程在投向远方的目光中熠熠生辉。云南的民众正在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情怀迎接未来!

芒市晨曦

猜你喜欢
村民
有了“红色代办员” 村民办事不出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村屯被“市化”后,村民这些顾虑如何破解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