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寒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199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进一步强调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成长规律的特殊性探讨,为高职人才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应体现在高职院校人才成长规律的特殊性上,通过对高职学生成才规律的研究,可以为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起到积极作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 现状,问题分析
1关于高职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新经济时代,发达国家也在不断对原培养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经验是值得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借鉴的,将其经验归结起来有四种:一是以法国为代表的“学校本位”培养体系;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企业本位”培养机制;三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四是以英美为代表的“社会本位”培养机制。对高职人才培养的研究涉及到如何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成为人才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是中外对比研究,大量借鉴了国外的高职人才培养经验。
从上述的有关高职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综述我们不难看出,专家学者大多是从教育自身的一般规律来研究高职人才培养问题的。本文选择从高职院校学生成才规律的特殊性的视角来探讨高职人才培养的创新,从高职人才成长规律的特殊性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之间的悖离与契合分析着手,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创造性的对策。
2中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果
我国高职院校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发展是与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认识程度息息相关的,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受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取得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保障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在国家、地方政策与法规形成了体系化。199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明确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地位。同时该法中相关规定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供资金来源、教学模式、学生来源等提供了法律依据。
第二,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特色化的高等职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多种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与繁荣,高职院校为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规模。
第三,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改革开放至今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在此基础上,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的推动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針对社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的效益。在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家先后颁布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各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以市场、企业、社会用人标准和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组织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指导教材的开发。
3中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尽管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的认识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显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已经不再依赖资金和土地,而更多地依赖于人力资源,依赖于人的知识和技能,依赖于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可见,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现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4中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问题成因分析
我国高职院校出现“生源荒”、生源质量差、毕业生就业受到歧视等现象,是深受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重“脑力”劳动而轻“体力”劳动的劳动观念的影响。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对“脑力”劳动十分推崇,信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信条,中国社会深受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诸多家长对考生的职业期望往往是作为“脑力”劳动者,而非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技术、熟练技能体力劳动者。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加剧这种思想的观念对考生职业选择的影响。计划经济体制下,具有大中专文凭,即意味着具有良好待遇、稳定、体面的工作,从而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重思维轻技术”。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一般被社会认为“文化素养低”、社会地位低。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使高等技术人才的待遇、工作环境、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如劳动时间长,劳动保障不健全、养老金低等等。。
结术语:从整个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来看,高级科研人才、高级管理人才、服务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的金字塔结构。整个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量最大,从业人数最多,必将吸少大量劳动者。因此革新劳动观念,引导公平合理的社会劳动心理,才能从思想形态上扭转高职院校在招生、就业上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军:《试论成功教育理论在高职学生成才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2]赵浩兴、刘晓明:《构建“整合一互动”(II)型高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职教论坛》,2005年第2期下
王通讯:《人才学教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6页。
[3]庄文:《人才成长规律论》《理论纵横?观察思考》,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