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践

2018-01-02 11:55王彦彦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3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理论课教学实践

王彦彦

摘 要:伴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都对教育的深化改革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并且,高校思政理论教育是塑造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的重要的途径。所以,在大学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中,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开展问题意识导向下的实践教学,激发大学生对于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大学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校;问题意识;思政;理论课;教学实践

前言

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日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大学阶段的思政老师应该不断加强自我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丰富大学思政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从而被动式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的转变,从而促进大学思政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何为问题意识导向下的教学及其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所谓问题意识,其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其经过不断的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来思考问题,积极的来寻找答案。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校的思政理论课程中应用问题意识导向下的实践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逐渐的从厌学到想学再到喜欢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大学思政课程的教学中,需要老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加强问题意识导向方法的应用,创建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1]。

二、现阶段,大学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1、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现阶段的大学阶段的思政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学生对于大学阶段思治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成绩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学阶段思政的教学一定程度上还处于相对比较传统的教学阶段,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习惯性的在讲台上通过板书对教学知识点进行罗列讲解,学生在下面单方面的进行知识点的记录与学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课堂上鸦雀无声,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变得极其厌烦,从而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2、受限于现阶段的大学教育机制问题,导致高效思政教学效率低下

由于受限于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严进宽出的教学机制,很大一部分学生经过高考以后,进入了大學的象牙塔后对课程的学习都有不同程度的懈怠,并且大部分学生都对思政理论课的学习没有啥兴趣,从而导致大学思政理论课上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的现象较为严重,严重影响着我国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三、关于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践的几点建议

1、不断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阶段的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是一门理论性的课程教学,教学知识点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上兴趣不高,导致教学效率低下,鉴于这种情况,在进行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并积极将理论教学知识点与生活现象进行充分的融合,从周围日常生活的教学元素出发,引导学生重视生活的体验与感受,并在教学中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在引导下利用理论教学知识对生活现象进行解释,从而在不断的生活化问题导向教学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思政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对于思政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政理论课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更好的凸显知识来源于生活,归属于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提高问题导向下的思政理论课事件教学质量

伴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技术也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大学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将问题导向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积极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技术,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思政理论问题的解决之道,从而激发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3、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程实践的教学质量在现代社会,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大学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均不同程度的接触着互联网,他们早就不在满足于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渴望在互联网技术下的网络世界里获得音乐知识。所以,大学思政老师应该积极应用发达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微信、QQ、微博等现有的互联网沟通交流平台,积极构建一个思政理论教学网络平台,并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等形式,老师在网络平台上发一些关于教学知识的探讨问题,并积极引导学生在互动网络平台上对教学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对于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例如,政治老师可以利用网络交流群,在交流群中定期开展理想信念在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用、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对知识点进行自我学习探究,并在交流群中利用自己所查询学习的知识进行辩论,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积极开展大学思政课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学生都经历了高考的巨大的高压学习,都渴望相对轻松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所以,在大学思政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老师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将理论教学知识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并积极的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外实践教学中探索知识,培养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总结

对于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而言,大学思政老师以及学生都应该重视思政的教学质量,重视思政教学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加强问题导向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积极实践,从探索和实践中加深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顾钰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和建设的四个基本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

[2] 钟春华,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着力点浅谈[J],中国高等教育,2011(24);

[3] 彭克清,吴伟伟,高校思政课教法改革及实效性的几点尝试—以个人教学实践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7)。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理论课教学实践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