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三复习策略 培养生物学语言能力

2018-01-02 03:15伊丽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6期
关键词:复习策略

伊丽梅

【内容摘要】《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考生的生物学语言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但是从近几年高考答题情况来看,我校的学生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本文从“多讲理,少灌输”、“多倾听,少絮叨”、“先读书,后做题”和“先自评,后讲评”等四个方面介绍在高三复习中培养生物学语言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生物学语言能力 复习 策略

福建省高考自2016年恢复使用全国卷至今已两年。从生物学科高考答题情况看,我校的考生在生物学语言能力上与《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要求有明显的差距。《考纲》明确要求:能用文字、图表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然而我们的学生在答题时经常出现“词不达意、语言啰唆、逻辑混乱、不着边际、答非所问、使用生物术语不规范和过于生活化”等现象。因此,在高三复习中,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语言能力对提高学生得分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关于培养学生生物学语言能力的复习策略:

一、“多讲理,少灌输”,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学概念

概念是生物学语言符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理解生物学概念是培养生物学语言的能力的基础。学生的“词不达意”或是“表达不科学”往往是对概念的误解或一知半解造成的。

1.重视原理多讲解

《考纲》强调基础知识的考查,并不是意味着让学生死记硬背生物学概念或术语,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和说明所学概念的含义,知道这些概念的来龙去脉,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只有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使用概念。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生物学概念的时候,应深入挖掘概念内在的逻辑关系,并找到相应的证据支持,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最终提高生物学语言能力。

例如:复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教师的讲解过程可以围绕以下几个要点展开:1.磷脂分子为什么会排成这样的两层?(根据磷脂分子的化学性质和细胞内外水环境进行逻辑推理),有什么证据?(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脂质体)2.蛋白质如何分布?(根据脂双层的疏水性和亲水性以及蛋白质的化学性质进行逻辑推理)?有哪些证据(冰冻时刻技术的应用)

2.引导学生建构概念图

不难发现当学生储存的概念增多的时候,学生的表达就会显得更加混乱。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所储存的大量概念是相互孤立的,或者混乱和松散的,导致了学生在回忆和提取过程会显得忙乱和无效。因此,要提高学生生物语言能力,教师中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帮助学生梳理概念之间的关系并构建概念图。

二、“多倾听,少絮叨”,为学生创造用生物学语言表达的机会

能够运用生物学语言正确的表达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一系列生物学问题是生物学语言能力的重要方面。语言表达的锻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一定的生物学语言进行阐述。然而我们的多数学生都不热衷于“表达”,他们更愿意将时间花在选择题上,而对综合性强的,语言文字描述较多的试题避而远之。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逼”学生表达。

1.课堂留白,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在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有时候会为了加大课堂复习容量,加快复习进度而“满堂灌”,于是就出现了“台上的教师讲得激情四射,台下的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场面。这种课堂复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语言能力,并且复习效率较低。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尝试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例如复习减数分裂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依据教材插图“图2-2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人教版)依次说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细胞层次的变化。2.染色体的行为及意义。3.染色体数量变化。4.精子与卵子形成的区别。5.与有丝分裂的区别。最后通过让学生分析“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进行分析一对夫妻生的同胞兄弟姐妹(除同卵双胞胎)之间的差异性”来检测学生是否已经达到学习目标。

在學生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适时引导、纠正、鼓励,这也正是最考验教师教学智慧的环节。同时教师应对学生有耐心、信心,避免“包办”,教师一旦包办了答案,学生就失去思维和表达的训练机会。因此,复习课中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科学、精练的教学语言,还要学会“放手”和“倾听”,把“说”的机会适当让给学生,避免走入“絮絮叨叨”的误区。

2.板书留白,把“写”的机会让给学生

板书设计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教学技能。教师不仅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有逻辑性的、科学性的板书,在例题的分析和推理过程,也要有严谨的结构,清晰的条理,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书写榜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也是培养生物学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适时的让学生参与到板书的书写中,而不是一味的“照抄”和“欣赏”,也是一种训练“表达”的手段。例如,“减数分裂”的复习中,建构细胞分裂各时期的模型是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出各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的教学环节。之后,通过让学生画出“XYY”男性患者的父或母方减数分裂异常的图像来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三、“先读书,后做题”,训练学生用生物学语言准确表达

1.带领学生研读教材

高三复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容易出现“重教辅而轻教材”的现象。然而,教材对知识的讲解所运用的生物学语言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对学生来说能起到很好的样板作用。如果学生能认真研读教材中的概念、术语的表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原有似是而非的模糊的概念,也能避免过于生活化的语言描述,对于提高生物学语言能力有很大帮助。

教材中存在部分概念需要教师的解读,否则学生可能会对概念一知半解。例如:在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教材中,对同源染色体的描述是:“配对的2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仅仅依据教材的概念,学生容易误解大小相同的就可以称为同源染色体。教师可以“咬文嚼字”做出如下解释:首先,“同源”是指“相同的进化起源”;其次,染色体上有线性排列的基因,因此,从DNA水平上看,同源染色体含有相似的DNA序列和相同的线性基因顺序。即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控制同一性状,但是由于基因会突变,因此这些基因可以有若干的等位基因。最后,从细胞水平上看,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联会和交叉互换。

研读教材不等于让学生“背书”,也不仅“泛泛而读”。总之,教师应该在自己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精读”与“泛读”。

2.用好教材课后简答题

在复习了相关知识后,通过试题检测教学目标是高三复习的重要手段。在生物教材课后练习题中,我们往往更加重视选择题和判断题,而容易忽略综合性强、思维含量大的简答题。实际上,这种试题既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要求学生有较为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语言能力,因而对培养学生生物学语言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细胞——系统的边界”的课后拓展题介绍了台盼蓝染色的原理,并让学生解释“染色排除法”的生物学原理。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首先要能将细胞膜的功能结合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然后经过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最终科学严谨地表达出来。因此,这种试题在训练学生语言能力方面是很有意义的。

四、“先自评,后讲评”,激发学生运用生物学语言表达的热情

在高三生物复习中,试题讲评是很重要的一种课型。在教师讲评之前,先让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先自查自己的问题,并学会求助于教材,在教材中找到依据,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接着求助于同学,学生之间通过互相讨论暴露思维轨迹和知识缺陷,有利于发现自己知识上的盲区,思维上的误区,并相互学习完善。最后才是教师针对性的讲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自评、互评能很好的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在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共同提升生物学语言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措施是多样的,相信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独门秘方”。不管采用哪种措施,教师只有坚持不懈的将学生生物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邓燕.江苏生物高考能力结构构建与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12-14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

猜你喜欢
复习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初中地理高效复习指导策略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