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军
摘 要:最近几年,中国教育界在逐步进行课程上的改革,力图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高中化学课堂的改革指南就充分表明了这一趋势,高效教学的改革成了当今的大势所趋,以最小的投入产出比实现共赢,并且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通过各个案例总结出来的经验,对高中化学实施高效课堂的方法进行简析,为教育的改革贡献一己之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除去宏观的指导和建议,各个科目的差异性也需要被重视,高中化学和其他科目最大的差别在于实验较多,教学特点是通过实验掌握知识点,牢记化学元素和方程式,这就为老师提出了要求: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点。而我国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教育还存在些许的不足亟待改进,下文提出两点并试图解决。
一、当前高中化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落后
由于我国教育背景的影响,多年来的化学课堂还局限于学生掌握课本内容和教材实验,而没有注重对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往往以填鸭式的教学贯穿整堂课,而跳过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环节。表面上,这种教学方式节省了时间,但实际上加重了学生理解的时长,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教条式的教学方法和死记硬背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化学元素和方程式又给予学生过重的负担,长此以往便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对于日后的学习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教学理念脱离实际
在当前大多数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习惯性地为学生统一布置任务、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这就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在占比较大的化学实验中,学生往往只能观看老师的操作,而不能实际体验化学的美妙,学生没有亲身实践很难对这些知识点产生深刻的印象,单一乏味的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难度。脱离实际的教学手段亟待被淘汰,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效率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素质
提升课堂效率的主动方在教师,教师要掌控整个课堂的节奏。一般来说,现代社会的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和科学合理的发展观,要将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人,自己是引路者,分清角色定位才能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明确“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主旨,保证在各个环节中给予学生必要的重视。而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在教学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有力地影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绪,改变传统的师生地位,双方变成平等的沟通者,学习成为一种互动交流,这种课堂氛围能自然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课堂形式多种多样,增加学生互動
提升课堂效率的精髓在于提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让路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权,比如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掌握学习进程、逐步实现学习目的。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以自己的能力为限实现对知识点的把控。化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做实验来掌握其中的原理和理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把握这一学科的特征,可以将全班分为几组,各组合力完成某一实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亲身感受实验的趣味性和整个过程,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还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需要注意的一点,学生主体并不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中的为所欲为,自由需要在一定的约束内进行,老师也要进行一定的引导,保证课堂任务及时完成。
(三)建设课外学习小组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课外的一些活动举办适当也能有力地提升课堂效率。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各方面条件,如学习兴趣、掌握知识的进度、性格特征等,为学生安排课外学习小组的分组,并定期为学生布置任务。一方面,课堂中尚未消化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借助课外学习小组来互帮互助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在课前预习上,学生合力进行资料的查询等,节省了个体劳动的时间,互相交流也有利于知识点的充分理解。
总之,高中化学课堂的改革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及时总结经验。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对教学方式不断改善,以达到高效课堂改革的最佳效果。对课堂效率的提升不能心急,要一步一个脚印,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并持之以恒,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微小的贡献。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在于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高中化学课堂的改革指南就充分表明了这一趋势,高效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要以最小的投入产出比实现共赢,实现教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锐,董志,夏鑫.大数据时代校学术教育工作创新探索[J].新媒体思政,2013(3).
[2]王潇斌.大数据时代下化学教育发展问题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3]凌小萍,邓伯军.大数据时代教育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新课程·教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