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红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是高考中经常涉及的考查内容,其中有关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勒沙特列原理以及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是每年必考的热点内容。结合例题,解读几种解决化学平衡问题的常见解题思想,希望对学生解决化学平衡问题有所帮助。
一、极端分析的思想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极限法得到答案。
例1.一定温度下,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葑CO2(g)+H2(g),将CO和水蒸气各1mol置于该容器中,达平衡后,测得CO2为0.6mol。再通入3mol水蒸气,达到新的平衡后CO2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
A.20% B.22.2% C.17% D.11.1%
解析:原平衡混合物中含有CO2、H2各0.6mol,CO、H2O各0.4mol。达到平衡后再通入4mol水蒸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O的转化率增大,CO2的体积分数增大,但具体数值不能确定,因此无法求出达到新的平衡后CO2的体积分数。若利用极端分析的思想进行处理:CO的转化率增大的最大极限值为100%,最小极限值为原转化率,不发生改变。利用化学平衡计算的基本模式可以求出两种情况下CO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20%和12%,则可以确定达到新平衡后CO2的体积分数应处于12%和20%之间。
此题利用极端分析的思想进行解题,使反应向生成气体体积最多的方向进行到底,看容器内的体积能否增大超过20%,如果可以则符合题意。答案为D。
二、粗略估算的思想
有些化学平衡题,虽说按照基本格式进行准确计算可以得出准确答案,但由于该类试题的特殊性,没有必要进行准确计算,可以从平衡移动的方向、平衡移动的结果等方面判断某些量的关系,以此来进行快速解答。
例2.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molX(气)和2molY(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4X(g)+3Y(g)?葑2Q(s)+2M(g)+nR(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X的转化率为40%,容器体积增大6%,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值是( )。
我们还可采用粗略估算的思想进行快速求解:
依题意,此反应在一个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一定从正反应方向建立平衡,达平衡后容器体积增大,说明恒温恒压下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大,即正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2+n>4+3,n>5,只有选项D符合要求。
答案:D
训练2.在一定温度下,某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向此容器中充入2molSO3(g),當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有1.2molSO2,则平衡混合气的密度在相同条件下是H2密度的( )。
A.21.4倍 B.45.5倍 C.30.8倍 D.40倍
此题利用粗略估算的思想,通过混合气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范围来解答。答案为C。
三、平均分割的思想
几个不同的起始状态中加入的物质相同,而初始量是倍数的关系时,可把量多者设计为多个与量少者等同的平衡,得到量多者的平衡,以此推知某些量的值。
例3.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X和3molY,发生如下可逆反应:4X(g)+3Y(g)?葑2Z(g),达平衡时测得Z的物质的量为1mol。若在该容器中开始时充入8molX和6molY,则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为 。
解析:因为密闭容器是恒压还是恒容没有告知,所以此题需要讨论:
①若密闭容器为恒压容器,则第二次充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第一次的2倍,容器的体积也变为第一次的2倍,把第二次的容器分割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第一次的容器,则Z的物质的量为1mol×2=2mol。
②若密闭容器为恒容容器,则先把它看成恒压容器,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加压使之变成原体积,加压此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Z的物质的量要大于2mol。
答案:如果为恒压容器,则Z的物质的量为2mol;
如果为恒容容器,则Z的物质的量大于2mol。
训练3.一定温度下,A、B两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都放有一定量的固体催化剂,可以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ΔH=-197kJ·mol-1。起始时向A容器中充入2molSO2、1molO2,向B容器中充入4molSO2和2molO2,达平衡时,容器A内气体压强为起始时的90%,则容器B中反应放出的热量大小可能为( )。
A.59.1kJ B.394kJ C.118.2kJ D.126.4kJ
此题既要用到平均分割的思想进行分析,又要根据极端分析与粗略计算的思想进行判断,答案为D。
总之,化学平衡的主要考点集中在: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移动的原因及移动方向的判断、平衡移动结果的分析、平衡状态的比较、化学平衡状态的计算等,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对于一些思维强度较高的试题,分析时除了要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外,还必须注意将基本概念、计算格式与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紧密结合,应用数学方法对化学平衡进行理论分析,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训练来体验、领会、掌握解决化学平衡问题的基本解题思想,并能融会贯通加以运用。
新课程·教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