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由“手”生 衔接自天成
——浅谈“比比画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2018-01-02 03:27江苏海门市能仁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34期
关键词:比比比画平行线

江苏海门市能仁小学 沈 亚

妙法由“手”生 衔接自天成
——浅谈“比比画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江苏海门市能仁小学 沈 亚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学生的认知都是从具体的事物开始,需要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建立思维意识,实现思维转化。本文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案例,提出教师如何规范“比画式”教学的具体操作,攻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本文以“现象点击”为第一现场,以“改进对策”为实施过程,论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巧用“比比画画”的教学,这对同类型教学会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比比画画 思维发展 空间观念

著名语言学家莫沙·克里奇利曾说过:“手势不仅是一种表明和辨认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也是口头演说的重要辅助手段。”手势语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经得到了众多教师的认可与支持。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特色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衔接,这些看似简单的“比比画画”动作,却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结晶。下面,笔者就结合具体的数学课堂案例做一番剖析,与同行一起探讨。

一、巧用比比画画,促进思维发展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8~19页《认识方向》。

现象点击:本课最能体现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的题目是教材第19页想想做做第3题(如图1)。很多学生一开始不理解题意,胡乱揣测答案。遇到这种情况,一些教师往往急不可耐地“抓”住一个猜对的学生,在图中马上标明“东”“西”方向,从而“顺利”地进入下一个环节。在教师避重就轻、仓促的处理下,教学难点被堂而皇之地忽略了。实践表明:经常采取暂时“回避”或“直接告知”的方式,尽管看似能暂时“解决”问题,但容易给大多数学生留下 “只需照老师给出的答案记住就行了”这样的误解!

图1

改进对策:

①请学生面朝南站立,横着伸出右手,边比画边说出:南的右边是——西;

②学生原地向右转,面朝西站立,右手依旧横放,边比画边说出:西的右边是北;

③学生原地向右转,面朝北站立,右手依旧横放,边比画边说出:北的右边是东;

④学生原地向右转,面朝东站立,右手依旧横放,边比画边说出:东的右边是南;

⑤学生原地向右转,面朝南站立,右手依旧横放,边比画边说出:南的右边是西;

学生原地旋转,边比画边说,这里用同一动作的重复造成空间的停滞,促进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顺水推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教师相机板书(如图2)。

图2

图3

教师一边引导学生说,一边带领学生随着说的内容动手比画,使抽象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跃然脑海,在比画中建立了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时机成熟,只等瓜熟蒂落:窗户正南,右边是“西”,西的对面是东,这样结论的得出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二、运用图形和手形的结合,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2~93页《认识平行线》。

现象点击:平行线是刻画平面内两条直线间一种位置关系的几何概念。由于受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限制,许多学生对于这两条直线(如图3)的位置关系疑惑不已,有的觉得两种位置关系都像,还有的甚至觉得不相交,就一定属于平行。很多学生直到这节课结束,仍然对“互相平行”这一概念一知半解。

改进对策:

教师出示5组线。(如图4)

图4

师:我们把其中的每一条线都看成是直线。别看它们都画得不长,实际上每一条都是——无限长的。(教师用手比画无限延长)

学生能快速准确地齐声回答——无限长。

师指着第①组,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这样的,教师用双手交叉比画;

师指着第②组,它们是这样的,教师用双手横着平行比画;

师指着第⑤组,它们是这样的,教师用双手竖着平行比画;

师指着第③组,还有是这样的,教师用双手斜对着比画,引导学生争辩,这和哪一组情况接近?哪儿不同?

师:它们的位置关系一样吗?都不一样?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开始动手分分类吧。

图5

经过讨论交流得出分成两类:相交和互相平行。(如图5)争论的主要集中点在第③组。教师引导学生抛出各自分组的想法。学生会不自觉地使用比比画画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出示练习:判断下面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图6)

图6

请学生用手势比画,快速判断。

教师紧紧围绕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多次进行规范化的比画演示,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具体活动,从是否相交的角度探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感知平行线的特征——延长后也不会相交,进而对平行线概念有更具体、更本质的认识。另一方面,注意通过练习渗透一些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在具体的比画活动中不断丰富对平行线特征的感知,进而建立正确而清晰的表象,逐步建立平行线的概念。通过比比画画的操作,利用动画演示,在课堂上仅仅用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将数学概念中的相交与平行概念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 “无限延长”“相交”“平行”等抽象的数学概念。

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比画,演绎概念内涵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0~82页《平移和旋转》。

现象点击: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是有丰富的具体的感性体验的,但是对于概念的本质却是模糊不清,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容易出现以下错误:跷跷板的运动是平移,行驶的汽车为旋转……显然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识别出现了偏差,儿童的视角:跷跷板忽上忽下,看起来在平移呀;行驶的汽车在往前转动,自然就是旋转了。

改进对策:

师出示图片:滑滑梯,小火车,升降椅,摩天轮,旋转木马。

师:这些游乐项目,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呢?其中蕴藏着什么样的数学知识?

学习要求:

比一比——用手比画出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分一分——用材料袋中的图片按运动方式分分类。

说一说——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师小结:平移是有方向的,但不管什么方向,它们运动都是直直的。(学生用手比画)平移有近有远,是有距离的。(学生用手比画)

(出示钟面)师:指针指向12,让指针转起来。指针做了什么运动呢?

生:旋转。(边回答边用手比画)

指针分别拨向3,再拨向9,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有近有远,方向不同。

师:像刚才那样(教师用手比画),和生活中钟面上指针旋转的方向相同的,就是顺时针。(学生用手比画)反之,方向相反的就叫作逆时针。(学生用手比画)

师一只手按住钟表的中心点,另一只手拨动指针。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不管指针按那个方向旋转,始终有一个点不动。

师:旋转始终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在转动,平移则是整体都在运动,这是平移和旋转的显著区别。

师:咱们对平移和旋转有了清晰的认识。闭起眼睛想一想怎样的运动是平移,用手比画比画;怎样的运动是旋转,也用手比画比画。

案例中通过多次的比画操作,让学生对平移和旋转有了深入的理解,再来判断跷跷板的运动,就会不言自明:绕一个固定的点转动是旋转。行驶中汽车的轮子绕一根轴转动是旋转,但(车身)中心轴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是平移,正确识别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变得自然流畅。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认识形体都是由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的过程。有效的比比画画不仅能让学生对数学的“形”产生鲜明的直观印象,而且能使学生对数学的“质”产生清晰的感知,既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又培养了空间观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一双灵活的手作为辅助,让手成为破解小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钥匙,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定会呈现生命的律动,演绎出意想不到的精彩,正所谓:妙法由“手”生,衔接自天成。♪

猜你喜欢
比比比画平行线
陪汾河走一走
平行线
比比谁勇敢
抱着女儿看雪
比比谁更重
比比谁更快
动手指,不痴呆(十四)
添加平行线 求角真方便
“平行线及其判定”检测题
不可思议的平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