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华道
(全椒县古城小学 安徽滁州 239500)
在新课改背景下,无论教育部门还是社会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方式之一。但自新课改以来,在小学的实际数学教学中,还存在教师“一言堂”,总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教师不敢放手,即使很大一部分教师想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但也怕学生不会或不去自学,怕课堂会“乱”,教学时间不够,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些都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数学自学模式的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与其他年龄段不同,这段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肯动手,好问,正是从形象思维转变至抽象思维的开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抓住这一特点,加大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力度,这对他们后续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奠基意义。然而要想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必须要转换自身教学模式,优化自身教育理念,引导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完成自主探索,让他们有意识地开展自主学习,体验到通过自身努力学到数学知识这种成功的乐趣,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个性特点,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策略,有目的地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进而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学习质量。对此,我们首先要认清小学生自主学习现状,才能有效地对他们的自学意识进行培养。
数学课程改革虽然已经进行好多年了,但根据相关调查,第二学段几乎90%的学生并没有养成自主学习意识,仍然具有严重的依赖性,离开老师,自己在学习上就“寸步难行”。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完全凭借教师主导,这个学段的学生认为:只要又快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就是好学生。这很显然不是我们课改所提倡的。这主要还是由于应试教育影响严重,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及时更新自身教学理念,还是把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唯一依据,不能了解学生情况,有效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也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认识不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其次由于数学学科逻辑性较强,若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很难在枯燥的逻辑思维中发现数学学科的乐趣,导致自主学习过程枯燥无味,进而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这个学段的学生仍然和第一学段一样没有自主学习意识,很少有学生课前去自学,学习也十分被动,这对他们以后学习、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更不是我们国家和社会所要培养的人。
很多小学高年级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就等于自主学习,不了解自主学习的含义,更不能自己制订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不能找到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而导致其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自主学习,缺乏对自主学习有认同感,更不用说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自学,通过开展有趣r 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欲望与信心。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这些理念,并逐步形成一种模式,让学生知道自主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从而增强自主学习认同感。
陶行知说:“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每节课我都抓住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理,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轻松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时,我手里拿着一条绳,问学生:“绳子能围成哪些图形?”然后在绳子的一端绑上一个小球,问:“老师是要表演什么呢?”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都很好奇老师想要干什么。接着追问:“你们把绳子用力甩起来,看看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瞬间学生都动手操作起来!这样就成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自主学习明白:“在这个圆里,什么在变化?什么是不变的?”让学生充分探究,通过数形结合,成功地把形象思维引到抽象思维上来,学生很轻松地就得出结论:小球的位置在变,但绳子的长短没变,绳子的另一端没变。然后结合书本内容,把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处处相等。这样的认知也为画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要以学生个人兴趣为切入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选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数学学习中,形成自学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部分的教学内容,选用多种教学活动,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巧设问题单、小组合作、竞技比赛等多种方式来丰富自身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兴趣,引导学生慢慢发现数学学习乐趣。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里人的智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帮助学生调节心情,排除紧张感,使学习环境轻松愉悦,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让学生自身应有水平和潜能发挥出来。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轻松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知识有自主学习动力。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可以出示两道题104÷3和28÷11让学生笔算。结果就有很多同学算了一会儿停下笔,满脸疑惑地望向我。于是我问:“同学们遇到什么困惑了吗?把你的困惑提出来,看谁能解决?”于是,同学们纷纷举手:“我发现,这两道题都是除不尽。”“余数总是出现相同数字。除不尽我不知道还要不要除下去。”“这样的商该怎样写?”“能用近似值表示哦!看来同学们发现问题挺多的啊,直棒!有谁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在学生畅所欲言后再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这种小数有什么特点?叫什么小数?怎样确定循环节?有简便记法吗?用简便记法时要注意什么?真正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事实上,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从教学内容来看,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还可以以此为基础在教学情境中提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频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有趣的,教师是和蔼的,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内心自主探究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如教学“相遇”问题中,由于课程难度较大,学生单凭字面意思很难理解。此时,为了更好地营造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从班级里挑选两名学生,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演示,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题目内涵,明白“相遇”问题原理,进而实现由难化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教学气氛。同样,此种教学方式可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记忆数学知识,在后续学习中一旦遇到该类问题便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找到解题思路,产生条件反射。因此,学习方式是决定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要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在整合教学资源中、学生交流过程中,针对学生个人特点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自学数学知识,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适时去点拨学生思路,让学生勇于展示自我。如背乘法口诀,可让学生对口令,师生对答,生生对答,指名对答,做小医生给果树看病动画课件,上台改正错误,做一些自学后“当小老师”“你问我答”等竞赛游戏形式,用多种方式来鼓励学生并勇于展示自我,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并体验到学习数学后成功的喜悦。
数学被誉为“最复杂的一门学科”,教材改革后,小学“数学广角”里的很多内容能给学生提供很好的“奇思异想”的机会,成为学生放飞思维的场所。老师要放手让学生尝试去探究,不要担心学生做不好,教师要提供课前“导学案”去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奇、趣中主动学习。如“大树有多高”“沏茶问题”“植树问题”“搭配问题”“数形结合”“鸡兔同笼”“抽屉原理”等,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里面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自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原来离我们那么近,那么有意思,进而在奇、趣中主动去探究数学。
古语曰:“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 总之,在新的课改下,老师应当转变旧的教学模式,从小学这个关键时段开始,尝试把数学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老师只是个引路人,应在课堂上营造和谐自主学习氛围,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选用多种教学活动,多鼓励学生大胆探究,拓展思维,逐步形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使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