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姝
(合肥市芙蓉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1)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到了高年级,学生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那就是习作同质感相当严重。孩子们虽然经历不同,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每个人的阅读情况不同,但是,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却是相当雷同。
因为长期执教高年级,每遇此况,自然强调让学生选取不同的素材,教学生一些选材的方法,不过,真能领悟运用者为数却不多。因此,现在执教中年级,作文也应该是刚刚起步环节,这样读写结合的渗透自然要从点滴开始。语文的学习,最后还是要回到语言文字的运用,而如何熟练的运用语言文字,把文字运用得更有才情,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做个有心人,逐步教给孩子们习作的方法。
在教学习作《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教学第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复习《昆虫备忘录》,想让学生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昆虫,结果学生说的时候,大都停留在有翅膀、有触角、有腿、有眼睛这样的介绍上,最多加一些数量词,偶有加一些颜色的词语。这使我意识到,如果此处不加以点拨,那以后写昆虫时,同质感的作文肯定不乏其人。
于是,我再一次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花大姐”“独角仙”它们与其他昆虫相比,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样子呢?学生一听,来了精神,因为前面已经上过此文,所以后面说的很多,“花大姐有黑绸衬裙一样的膜翅”“花大姐有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花大姐的硬翅上有漂亮的小圆点,有七星的,有十四星的”等;独角仙“头部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独角仙从头到脚 ,约有两寸,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等。孩子们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两种昆虫的特点,说明他们不是不知道,是需要给他们一个关注的点而已。
由此,我继续让他们说开来,那我们平时有一种昆虫,你们都见过,都讨厌它……我话还没有说完,有的同学就说了,那是蚊子。那你们能说说平时让我们讨厌的蚊子吗?有的同学说,蚊子长得很小,也有一对翅膀;蚊子有一对眼睛,有几只脚……那蚊子有什么显著的特点啊?学生回答蚊子的嘴又细又长。我以为她要说那个嘴像个吸管,她却说,那个嘴特别像根针,专门吸人和动物的血,太可怕了。她的比喻比我的想的还好呢!
之后,我又让他们说一说蜘蛛,孩子们也把蜘蛛那“滚圆的肚子”这一典型特点抓的很好。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回家后,可以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昆虫,看看他们长什么样子,然后可以动笔写一写。三年级作文刚刚起步,在我们的课堂上进行教学时,如果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观察与写作的方法,尽量让学生找到所观察事物与众不同的特点,也许对今后的写作会有极大的帮助吧!
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充满趣味的。这里有美丽的春天,有五彩的世界,有奇妙的昆虫,有古代诗词歌赋。在语文的课堂上,学生可以与先贤哲人对话,可以走进神奇的童话王国,可以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语文课,不仅可以一笔一画写汉字,还可以有声有色地读文章,更可以成句成段的表达心意。一堂灵动的语文课,当然是可以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畅游,在字词句篇中深入浅出,在喜怒哀乐中感悟体验。
灵动的语文课堂,是可以让学生入情入境的课堂。著名教育专家李吉林提出的情境教学法中提到,“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优化的情境,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在我们的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也可以不失时机地创设一种情境,让他们进入情境,从而积极地参与其中。也许这样的情境创设只需要教师的一句话,只需要一个动作,但是达到的效果却是极其有用的。
在口语交际《春天去哪儿玩》的教学中,孩子们经过前期的自己讨论,都跃跃欲试,想向同学们介绍他们心中的好去处。本次口语交际主要抓住“说清楚”“耐心听”两个方面,“说清楚”要求把游玩的地点、去的理由、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耐心听”是要让孩子们学全倾听,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因为想说的孩子比较多,所以课堂比较嘈杂,当一个孩子上台说的时候,下面还没有安静。
此时,我便创设一种情境:孩子们,上台的这位是景点的解说员,你们每个人都是中听众,我们做听众应该要做到什么?孩子们听到“听众”这个词,立即端坐好,眼睛看着台上的同学,而且不再说话,教师此时适当表扬,我们的听众真有素质,我们的旅游推荐会开始了。通过这样的一种情境与氛围的营造,学生听得更仔细了,说的也更认真了。
在教学郑振铎《燕子》一文时,文中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小燕子的轻盈,我让学生朗读时,学着小燕子的样子,双手可以当成翅膀,边做动作,边朗读,学生兴趣盎然,班级里飞翔着可爱的轻盈的小燕子,那读书声充满了燕子的欢快,充满了孩子们的幸福,简简单单情境的创设,就带给他们如此的欢乐,也给课堂带来了生气!
教学叶圣陶老先生的《荷花》时,有一句“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胞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我让学生先用双手模拟出花骨朵的样子,学生双手合十,手掌相对,中间鼓鼓的,学着饱胀的样子,师问“你们看,这花骨朵饱胀得如何了?”学生纷纷回答,“马上就要破裂似的”,于是读句子,老师创设情境,第一遍,读得不太好,教师说:“哎呀,这好像是蔫了的花骨朵啊!”学生一听,第二遍立即读的好一些,“这是快开了的花朵了;唉哟,你们看,那些美丽的花骨朵快活了”学生读第三遍,读得更有感情了。
在教学《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时,读到“救援、投掷、打捞”三个词时,我也是创设了一个情境,因为所学三个字都于提手旁有关,于是让学生边听情境边做动作,“一天,有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子,把一条小金鱼‘投掷’到小水沟里去了,那里太脏了,我们赶紧把金鱼‘打捞’上来,小金鱼需要我们的‘救援’”。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孩子们边听边做动作,边读词语,课堂上,他们特别开心,这三个词也进在语言环境中,进行了有效的识记学习。
这样的情境创设,还用在了《忆江南》的朗读上,当这首词学完后,我联系前面的口语交际:春天去哪儿玩,组织了这样的朗读:春天去哪儿玩?当然去江南,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春天去哪儿玩?当然去江南,瞧——“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景色这么好,我们当然要去江南,“能不忆江南”。通过教师语言的描述情境,学生在想象画面中读词,背词,入情入境。
语言是有魔力的,作为语文老师,需要有效地利用语言这枝魔力棒,为学生营造出不同的情境,让他们入情入境的学习,入情入境地朗读,入情入境地去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美好,那样的语文课堂必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那样的语文课堂必定充满了精彩与收获。学生进入这样的语文课堂,他们的学习是轻松的,自在的,快乐的。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入情入境的课堂,会是灵动的课堂,也自然是闪耀着智慧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