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模式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的新实践

2018-01-01 22:52张永涛
关键词:双元制产教校企

张永涛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3)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是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以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方针一脉相承[1]。产教融合的提出与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吻合的,德国的“双元制”在世界职教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我们可以结合国情、校情,通过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有益经验,创建出在新时代背景下适合自身需求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内涵与巴登公司经验借鉴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通过该培养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准定位,尽快适应以后的工作环境。深入学习研究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一)“双元制”的内涵

所谓“双元制”是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进行职业教育的模式,即学生既要在学校接受职业的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教育,又要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的专业实践培训。具体是通过在招生、教学以及考核三个环节上实施“双元”模式,从而达到让学生既能熟悉未来的工作模式和环境,为适应毕业后的角色转换奠定基础,又能为企业减轻培训新员工工作的目的。

首先,在招生环节,德国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就业必须接受职业教育。企业将自己的招生计划上报行业协会,批准后,通过网站、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公布招生专业和人数,学生向企业提出申请,通过企业审核,按照法律规定与这家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培训位置。学生被企业录取后,按照就近原则,再到职业学校登记获取学校资格。这样学生就成为“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一方面学生是企业的员工,另一方面又是双元制学校的学生[2],学生在接受实践教学的同时,就承担了相关岗位的工作。

其次,在教学环节,“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是学校和企业。“双元制”教学就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联邦教育与科学部制定的《职业培训条例》(实训大纲)是企业培训的指导文件,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学生约60%~70%时间在企业接受实践操作技能培训,以生产性劳动方式进行,接触的是企业当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就投入生产。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大纲》则由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制定,按教学范围、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等内容编写,学生30%~40%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主要学习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

第三,在考核环节,“双元制”采取的是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方法,体现了公平。学生需要通过两类考核,一类是培训毕业考试,主要考核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类是职业资格考试,考核学生对企业培训的技能技术的掌握程度,这些考核都是在行业协会的监督下进行的。这两类考核从时间上又分为中间考核和结业考核,从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通过考核后,学生最终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二)巴登钢铁公司的员工培养经验

位于德国巴登州科尔市的巴登钢铁公司,其员工培养模式是“双元制”教育的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2014年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与巴登公司就职业教育与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其在学员培训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巴登的成功理念是80%靠人,20%靠设备,强调“以人为本”,必须持续对人投资,才能使对机器的投资起到真正的作用。人是公司最有潜力的资源,激励和培训是对人投资的最好形式。巴登有专用的学徒工培训基地——培训中心BAG。培训中心每年招收50~60名中学毕业生,进行为期两年的理论技能培训和团队精神的培养,第三年考核合格后正式上岗。培训地点主要是科尔市技校和BAG培训中心,学徒工第一年主要接受基础教育,第二年则以技术教育为主,同时必须为巴登和其他客户完成分配的任务,以拓宽知识,第三年开始学徒工要在巴登倒班以获得与岗位相关的知识,在班组工作时,学徒工被看作一名完全的团队成员,和团队成员同等相待。通过“以人为本”理念的升华、实用技术的高效应用、精细严密的标准化管理,巴登钢铁公司创造了世界钢铁高效生产的奇迹,2016年钢产量237万吨,人均产钢2885吨,人均销售收入达到2133万欧元,成为世界知名的钢铁企业。

二、“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国家统筹、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订单培养的办学机制[3],结合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内涵以及巴登公司员工培养经验,可以从政府、企业、院校三方面入手,为我国职业教育在深化产业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一)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来促进校企合作制度的完善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保障。国家通过立法形式,规定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上的责任与义务,政府在财政方面也给予了有力支持,调动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其中,企业和政府是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承担者,企业承担的是德国企业以及跨企业职业培训的费用,国家各级政府则承担职业学校的费用。然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是缺乏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整体性、系统性政策供给,因此当前需要完善《职业教育法》和出台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促使企业愿意参与人才的培养,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激励保障服务还不到位,因为与传统的只在教室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相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种成本相对较高的人才培养模式,政府的财政支持对调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的积极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财政除了在财力上进行直接的支持外,也可以通过减税等措施缩减企业为此投入的成本开支。

(二)通过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来提高校企合作的成效

产教融合的核心是要让企业成为重要的办学主体[4],人才培养不能只依靠学校,学校传授的主要是理论学科知识,而社会需要从业者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只有企业最清楚什么样的课程才能适应岗位能力要求,但是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是“学校热、企业冷”,合作层次浅、领域窄,随意性大。究其原因在于这种合作没有给企业带来期望的利益。因此,除了依靠法律的强制性外,还需要给企业一定的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政策[5],让其逐步意识到得到教育机构和人民的认可,将远比做广告更能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企业的声誉,从而促进企业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提高校企合作的成效。

(三)通过提升院校竞争实力来增强校企合作的吸引力

校企合作关系的实质是交换关系,职业院校只有具备企业所需的资源产品或者具有独特的优势,能为企业带来实惠,才有可能与企业进行有效的合作,所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职业院校的实力也提出了要求。目前职业院校存在的问题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不匹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脱节,“重理论、轻实践”问题普遍存在[4],教学内容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学生整体上综合素质偏低,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同时还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5],无法满足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需求等问题。所以,职业院校必须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制定科学的办学理念,以“满足服务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为基本原则,坚持产学研结合,将企业需要排在第一位,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重点专业(群),校企共建研发机构,从技术素质、研发以及创新等方面提升整体专业发展水平,为企业的人才与智力提供重要支持保障,增强校企合作的吸引力。

三、探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途径的实践

为了完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提升职业院校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能力,必须创新合作机制,形成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共同体”。2015年以来,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以现代职教理念为引领,借鉴德国“双元制”,学习巴登文化,深化校企合作,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对马钢定向招聘员工实施了订单式培养,受到公司二级厂矿的普遍欢迎,让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多方受益。

(一)树立主动服务理念,建立校企深度合作

作为企业办学校,学院树立主动服务企业的理念,根据“平等协商、互惠互利、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马钢公司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为了充分了解企业对培养对象的需求,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符合马钢厂矿岗位的要求,学院举办了校企对接会,让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地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全过程。校企双方通过共同招录学员,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合作完成实习实训、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环节,实现人才共育。

(二)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

我院的订单式培养主要是服务马钢的一线生产,涉及的专业多,岗位杂。对于不同的专业而言,构成岗位特定能力的要素不同,由于岗位的细分,一个专业领域内也会产生许多不同的岗位,而每个岗位对劳动者的能力要求又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不同的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的专业知识学习、专项技能训练不一样。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适应马钢企业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需求,在制定订单式培养方案时,我们突出了个性化培养。学院通过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到合作单位进行专业调研等途径,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学生即将到什么岗位实习,参照行业标准,依据企业岗位任职要求,在专业岗位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实习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在企业实习阶段,以各厂矿岗位需要为第一目标,充分考虑不同生源的特点,给每位学员制定了符合厂矿要求的、有针对性的岗位实习内容,在学院学习阶段,则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项技能的训练,以达到国家职业标准和相关专业技能要求。

(三)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发展

订单式培养强调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我院按照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设计系列性学习工作任务,顺序是先学习简单工作任务,再完成复杂工作任务,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从较低能力阶段有序、高效地带入到更高的发展阶段,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在教学方式上,采用模块化形式,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突出了“教学做一体化”的特点。

模块一:入职培训。目的是帮助学生快速熟悉马钢公司的基本情况,了解公司的期望与要求,培养敬业精神与合作态度,初步思考规划个人职业生涯,使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实行个人价值最大化。

模块二:顶岗实习。就是让学生作为一个“准职业人”,到企业真实的岗位从事工作任务,让学生了解整个生产线的工艺流程,熟悉生产设备、产品技术和工艺要求,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各项操作技能,力争做到一专多能,通过实习和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同时让学生熟悉企业现场管理要求和岗位安全操作规范,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安全生产的行为习惯。在顶岗实习阶段,又具体采用岗位培养和师傅带徒相结合的方式,每个学生都由企业配置一名经验丰富的骨干员工作为岗位指导教师,并签订师徒合同。学院则派带队教师全程跟踪实习实训过程,及时掌握学员的实习情况,随时协调解决个性化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学员的表现及实习单位的意见,共同对学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估。

模块三:鉴定取证。用人单位对订单式培养学员的就业目标十分明确,要求学员在毕业时就能取得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学院把贯彻就业准入制度作为一项基本工作要求,紧跟生产需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穿插的实习实训模式,学员除了要在现场由师傅培养岗位技能外,还要参加由学院统一组织的学习,由学院教师对学员进行专业素养和岗位提升学习,集中强化某一专业操作技能训练,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取证工作,达到培养结束即能上岗的目标。

目前,马钢定向招聘订单式培训已在我院举办了4期共457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方面学生通过培训了解了企业的具体生产和管理过程,增强了工作适应能力,顺利跨过入门阶段,减少初入工作单位的不适,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办学,不仅能优先录用优秀学生,还缩短了新员工入职培训周期,降低了培训成本。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毕业时就已经完成了从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变,所以学生到工作岗位后,能很快融入新的集体,实现了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四、结束语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历程表明,必须遵循开放办学的基本思路,走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道路。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而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如何进入新时代,如何构建、推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如何实施产教融合工程以及学校如何建立对接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职教工作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猜你喜欢
双元制产教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