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敏 蔡 辉
(合肥市伦先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1)
不管是在改革开放的昨天,还是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学校德育工作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门艺术性科学。在教育系统工程中,德育一直处于统帅地位,起着导向、保证的作用。
德育教育也面临着实施困难的挑战,我们应勇于面对挑战、努力探索,对现在的家校沟通模式进行创新,根据家长的困惑,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结合传统的沟通方式,根植于我校的特色文化,开展家校立体德育共育模式建构的研究和实践。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德育工作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以下简称《守则》)为抓手。
有专家学者认为:行为习惯不仅仅是表面上看得见的,也应当包括学生的思想、情感等心理活动。学生行为习惯应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习能力、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等五个方面,而《中小学生守则》在这几个方面都做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合肥市伦先小学成立于2015年,伴随着《守则(2015年修订)》一路成长。2015年学校招生70名学生都是失地农民子女(以下简称失地子女)。2017年在校生615名,其中失地子女421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194人。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缺失严重,尤其是失地子女表现得更为突出。于是,2018年我们开始申报市级课题《家校合作下失地农民子女的德育途径研究》,试图研究家校合作下的德育途径。
我们依据《守则》对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进行了调查。首先,我们对1045名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取有效问卷1016份,其中属于失地子女525份,随迁子女491份。每份问卷33题,100个数据选项。最终,对1016份原始答卷的101600条数据通过EXCEL表格进行了数据的录入、整理和统计。
调查结果发现:(1)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行为缺少知行合一,没有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同时,发现失地子女的知识视野不宽。(2)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大多数孩子做到了诚实守信。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失地子女在言行方面的表现更差,但是失地子女比随迁子女更能够做到“知错就改”。(3)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好学多问肯钻研”表现为: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学习能力不强。(4)学生在自主发展方面的“勤俭节约护家园”表现较为优秀。但学生在文明上网、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不良,失地子女的表现较突出。(5)在社会参与中,我们的奉献尚处于认知阶段,还没有能够付诸行动。这是对奉献精神的认识不足,情感不够。
家校合作是指导家庭和学校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交流,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孩子,使孩子们受到两个系统的影响,因为学校教师的素质,家长的能力水平等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家校合作。
几乎所有学校都提出了“德育教育优先”的口号,但在实际工作中,德育教育并没有真正得到重视。实施基础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但由于应试教育滞后的评价机制仍在沿用,素质教育的进步从未取得过突破性进展,各校认识不同步、不一致的现象。
现实中家校合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的形势制约,因此,2018年我校开展“家校合作下失地农民子女的德育途径研究”市级研究课题作为抓手,鼓励老师,采用QQ、微信、邮箱等多种形式,拓宽家校合作平台,力求创建家校共育的桥梁,方便家长对学生所在班级的情况进行认知,呈现家校合作信息化的良好态势。
所谓守则就是必须坚守的原则。为了让《守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开展了以《中小学生守则》为内容的背、唱、书、画、演等一系列活动。我们针对全体师生和家长举行了学习和践行《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动员大会、学习和践行《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百米横幅,千人签名”活动以及解读《守则》的专题讲座。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和《中小学生守则之歌》彩页人手一份背诵和学唱。学校家委会对所有班级学生背诵情况进行了考核,学校少先队联合少年宫举行了第二届合唱比赛(《义勇军进行曲》和《中小学生守则之歌》),根据《守则》内容开展了硬笔书法比赛和绘画比赛,挑选了39副学生优秀作品请老师进行配文解说,编写了首本德育校本教材——《图说中小学生守则》。《守则》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大多要家校合作才能有效地贯彻落实的。所以,《守则》内容要传播到每一个家庭,争取父母的支持和帮助,父母要把《守则》要求作为家庭教育的导向,衡量孩子行为好坏的标准。
我校组织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们大多愿意参加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也愿意出谋划策,承担各项任务,我校让家委会走进班级担任了一天的老师,全面了解学校一日教育教学的工作,近距离的接触孩子,让家长享有充分参与权和话语权,赢得家长对教师的理解和支持,推进家校共同育人。
学校依据《守则》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爱党爱国爱人民”,以家校合作的方式,通过校办和家委会共同研究讨论,我校组织开展了红色路线研学旅行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校与家委会共同决定选址、路线和就餐等事项,红色研学游就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更能体现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每班邀请来自不同行业的学生家长走进课堂,为学生们带来自己所从事行业的相关知识,展示自己的才艺。班主任推荐每班2名家长参与学校的“家长大讲堂”。由家长代表分享教育经验。“家长大讲堂”活动作为学校特色活动,邀请具有教育经验的专家学者、教师和家长,分享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活动受到了学校家长们的一致赞同。把“家长大讲堂”作为契机,让家长走进课堂,零距离、传授优秀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家校合作。
为培养学生合作、自主、创新意识,我校开展“绳”彩飞扬大课间活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开展“红领巾创想秀”活动,家长们参与其中,陪同学生动手制作创意环保作品,既树立和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同时提高了其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在亲子阅读方面,我校组织了各种活动的亲子阅读:“好书推荐”、“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好习惯终身受益”等,学校精心挑选亲子共读的书刊,并邀请家长参与“读后感征文”,并及时将家长的感悟刊登在校本刊物上,供广大家长分享,激发家长思维碰撞。
通过实践研究,构建促进学生成长的良好家校合作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相关的工作,家长们都有参与其中,通过采取日常家校互动的方式,让家长与学校和老师之间建立了信任和理解。
家长由只关心孩子的文化课成绩,转而更加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校吸引家长参与教育活动,与老师相互了解,相互配合,大大提升了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小学阶段,不仅是孩子的启蒙阶段,而且直接影响孩子对未来人生观的判断,合肥市伦先小学的校训是“行止有伦,明德为先”,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以培养“行止有伦”的明德少年为目标,之所以提出“行止有伦,方明德”,是因为我们认为德育教育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
展望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总结经验,结合课题,使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面对面,共同发现问题,制定方案,同时通过学习培训,引导更多的家长参与其中,形成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