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引领下,给予阅读课“新”概念
——以《新概念3》 Lesson 23 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 为例

2018-01-01 19:07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态度文本情感

梅 悦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江苏南京 210012)

这是新概念英语第三册里面的一篇阅读文章,初读文本,对于我的教学对象高一的学生而言,大量的生词便成了我要处理解决的首要问题。怎样在自己的阅读教学设计中巧妙的处理好生词且注意避免碎片化?怎样基于主题,构建自己的课堂?怎样让学生在阅读分析的基础上自然生成等问题都是我要考虑到的,以下也是我围绕这些问题的一些尝试与思考。

一、从已知入手,创建情景,开启基于主题的认知

程晓堂(2017)老师指出“所有的语言学习都应该是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的”,显然合适语境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合适的语境会让学生们更直接也更容易进入文章的阅读,因此我选择了以配有图片的博客作载体,该博客的主题:人在非洲(饮食篇),内容主要是介绍非洲的特色饮食,这样的话既能在形式上推陈出新,也能自然的给学生呈现出相应的语篇,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在英文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到生词的大意,并对本文课文的主题有一个放大的作用:在面对一些特色饮食的同时,通过图片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在欣赏了饮用牛血、吃泥巴、享用虫子等画面的同时,在free talk的交流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体现出了各地的人们对于食物所产生的不同的反应和态度——各有所爱。

二、设计好的问题,遵循活动观,层层推进对主题的讨论

在阅读中,通过不同题型的设计,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完成给出题目的同时,进一步熟悉文本,才能更好地保证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基于文章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我就采取了分段理解的方式。在判断对错以及改错的过程中,对第一段的文本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在学生改错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就会对两个关键词做出提炼(geographic position、different habit),这就是引起人们饮食差异的一些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一个展开讨论:What are your attitudes towards the food adopted from foreign countries?通过讨论,会得到respect(尊重),accept(接受),tolerate(包容),say no to(抵触)等一系列的关键词。因此,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一种食物都能够得到每个人的认可,从而引到第二段的内容:引起大众分歧的食物——蜗牛。(No creature has received more praise and abuse than the common garden snail.)

第二段的文本是一篇故事的讲述,是典型的记叙文体。那么怎么让学生能够高效的读懂作者所讲述的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毫无疑问,我们需要设计相应的课堂活动。活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学生认识、情感和行为发展的基础。活动引导学生将外化的知识转化成内化的认知(王蔷,2016)。我采用了静态画面(tableau)的形式,学生的演带动读的效率,并在场景的烘托下完成对故事的改写(where,who,what),在整个轻松的氛围中,学生颇有兴趣,合作式的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与理解,并用自己的话对不同场景下所发生的故事进行重新组织与展示,深入浅出。在分开阅读处理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成了较有难度的阅读理解,以检测学生是否吃透文本,了解文本,从整体上做了一定的强化与整合。

三、注重赏析,深入阅读整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比知识积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与内化是主题学习的更高层次。在教学目标中,我提到了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那么怎么在文章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呢?我在全文处理中,把文章中所提到的不同的感情色彩的词连成了一条主线:repulsive—impulse—delighted—fancy—reluctant—dismay—sad. 在对于部分经典句子的阅读、欣赏和分析中,我们体会到作者细微的情感发展与变化:对于不同的食物是持有尊重包容态度的,而且他试图克服自己来适应这种不同的文化和风俗,虽然最后他还是遗憾的,没有跨越自己,做出改变。通过阅读赏析和部分关键词语的再呈现,让学生能够根据文本内容,特别是对一些描述情感变化的形容词理解的过程中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理解尊重但无法改变自己”这样的态度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会让学生在遇到这种情况的同时懂得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包容,在价值观上得以提升。

四、凸显不同视角,引学生思、辩,自然完成主题升华

课程标准中将英语的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们渐渐成了拥有“全球视野”的世界公民,同时我们一如既往地关注孩子们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全面提升学习能力。

在上个环节对于不同感情色彩内容体会的同时,我对“sad”这个词进行了放大,进而提出疑问:作者没能克服自身因素去接受不同食物,是否就是件悲哀的事情?在面对差异的时候,人们对于自己习惯的事物是应该改变还是应该选择坚持自我?开放性的答案给他们创建了一个讨论交流、积极表达的平台。无法接受蜗牛这个态度本身就没有对或错,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不是的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的再培养。

对此,给出了两类代表人物:1.善于兼收并蓄,以改变促发展的美国人;2.提倡“小国寡民,安其居乐其业”的老子。对于这个辩题,学生从世界国家,家庭,以及自身等角度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罗列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在辩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思维碰撞。分别提到了改革开放,旗袍唐装,与家长的代沟等一系列的话题。在他们讨论与辩论的基础上,我们很自然地得出了结论:变化的原因是因为差异的存在,而地域、文化、历史、习俗等引起差异的因素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对于同样事件的不同观点和态度是可以接受的,再次回归了本文的题目所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

这节课是一次新的尝试,让博客进入英语课堂,让学生有机会身临其境,与作者产生共情,让道家的老子加入了我们的讨论,不再千篇一律……阅读是一种凭借思维来理解信息符号的心理过程,也是学生调动自身经验与情感,与文本互动、生成意义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设计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不同梯度的思维训练活动,从表层信息的搜集与抓取、文本细节的理解分析,基于主题的思辨,关注着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批判性思考。

猜你喜欢
态度文本情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台上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