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丽
(合肥市蚌埠路第四小学 安徽合肥 2300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1—6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课标明确指出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是每位语文老师不容推卸的责任。语文课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如何通过这一基本途径,有效地通过课内阅读渗透到课外阅读中?要让学生既知道应该选择什么类型的书籍,又能有老师的引导:赏析书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从而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以正确的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吕叔湘老先生对语文学得好的人,有一点归纳——得益于看课外书。作家成功的秘诀,都是进行大量的阅读,唯有如此才能有独到的见解,作品才能给读者不同的感悟,才能启迪智慧,开拓心智。
课标指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就是说语文能力是学生读书读出来的,不是教师讲课讲出来的,也不是学生做习题做出来的。
现行的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主题”为一个体系编写的,每个单元大体安排三四篇文章,以及与本单元主题内容相关的练习和习作。中高年级教材还增添了“我读书,我快乐”的读书推荐。教材这样的体系安排就像一棵树,有了课文这样的“树干”,就可以生发出以单元主题为中心的课外阅读的“树叶”,即通过课内阅读引导拓展课外阅读,使“语文树”更加枝繁叶茂。这样把教材只是当作一个例子来教学,有利于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构建。
加强阅读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加大学困生的阅读量是提高其学习成绩的方法。为了提高整体的阅读水平,笔者践行了以“课文内容讲解”为主,“拓展课外阅读”为辅,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苏教版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编排的,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不同的主题,从人物的精神品质、探究发现、经典传承等三个方面拓展延伸不同种类的课外阅读。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心中有祖国”,安排了《我们爱你呀,中国》现代诗,《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两首古诗,《郑成功》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两篇记叙文,虽然题材不同,但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我们爱你呀,中国》是一首赞美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物产丰富的现代诗歌,讴歌了勤劳智慧的祖国人民。《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让学生在杜甫的“狂喜”和陆游的“大悲”中感悟爱国情怀。在教学诗歌时引导学生积累很多爱国题材的古诗,拓展了古诗的积累和归纳。
《郑成功》一文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在教学《郑成功》一课时,引导学生查阅郑成功的相关信息和事迹材料,使学生认识到郑成功不愿归顺清朝,是个有血有肉的民族英雄。学生很全面地了解了郑成功这个人物,同时激起了利用课外书找寻其他民族英雄及其事迹的热情。学生打开了《上下五千年》《名人传》等书,进行奇妙的探索。在阅读课上,学生交流了民族英雄林则徐、戚继光等的事迹,大大拓展了知识面,提升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情感价值观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课内阅读把对课外阅读的引导纳入了教学内容,确实保证了学生有书可读,有内容可看,有可交流的平台。两者结合,相映成趣,互为补充。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文化就是一面镜子。多读史书可以指导我们现在的工作、学习、生活,使我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甚至可以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编排了《七律·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和《大江保卫战》,前两篇是写长征的,后一篇写新时期人民子弟兵的铮铮铁骨,展现了不同时期的中国军人的风采。通过典型事件写人物,引导学生加深对“战争”的认识。
本单元讲述了毛主席和彭德怀的长征故事课文。毛主席写的两首诗——《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一首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歌颂了毛主席的用兵如神。《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讲述了彭德怀为了挽救战士的生命而不惜杀掉心爱的骡子的故事。一个阅读的建构点就出现了——长征中还有哪些故事?阅读这些故事或某个人物,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两周的准备,有的学生读了《毛泽东的故事》等人物传记,有的学生阅读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记》,纷纷发表了感受。学生对长征时期的著名战役进行了交流分享,特别是对毛主席带领红军一次次绝处逢生,一次次运用智慧永不放弃的精神,对红军乐观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无不佩服。这种精神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当学生面对困难时,他们就会有一种战胜困难的力量,这正是阅读的魅力。
《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新时期人民子弟兵用血肉之躯战胜了滔天的洪水,打胜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新时期的战争有什么样的特点,新时期的武器有哪些,这给很多喜欢探索的孩子留下了兴趣,鼓励他们去找此类的书去读,去探究。在读书交流会上学生带来了《博物》《智慧百科》等期刊交流分享。这样的分享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老师在课堂上教学课内主题阅读时,因为心中“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这样的大语文观,有效地减少了就某一问题进行琐碎的问答。老师的眼界和提问的深度和广度,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
阅读更要传承经典,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精神产品,激励和引导一代又一代人。中高年级的“我读书,我快乐”,意在推荐经典书籍,让学生与经典对话。以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为例,只有《红楼梦》没有安排整本书的阅读,其他的三部名著都安排了整体阅读。老师在学期初就可以把读书推荐这部分内容先上,让学生明白接下来要读的书。读书采用蚕食法,把每天读这本书的页数标注在阅读记录单中,家长要签字,家长的监督会使读书更能落到实处。按照读书的进度,等学生读完整本书,阅读交流的形式就可以多种多样,有的学生交流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有些学生演话剧,有些学生通过漫画展现精彩片段,这些形式让学生在经典中行走,受益匪浅。
阅读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教学中牢牢抓住以课内阅读拓展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