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悦
摘 要:在我国的许多地区,很多受限于经济条件和资源等众多因素的弱势儿童,很少甚至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受到的社会关注度也不够,他们的人生因教育的缺失而变得灰暗,与我们享受的优质教育相比形成很大的教育裂缝。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教育质量直接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之路,未成年人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我国下一代综合素质提高和发展的战略问题。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教育裂缝调查小组(简称“IMC小队”)通过实际行动,如设立微信公众平台,设计问卷调查及优弱势教育资源对比分析,制作宣传片和宣传海报,到相关学校考察、互动、爱心捐赠活动,到社区、企业宣传,利用双休日开通考察学校留守儿童的情感热线等方式,了解教育裂痕问题,希望通过追踪弱势儿童教育问题,寻求到各种缩小教育裂痕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缩小教育差距,让教育向均衡发展迈进。
关键词:弱势儿童;教育裂痕;均衡发展
一、引言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15年6月,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达6000多万人,流动未成年人达3600多万,总数在一亿左右,占全国未成年人总数的三分之一之多(另外,我国的孤儿在2010年就已达71.2万)。受限于经济条件和资源,这些边缘人群很少甚至没有机会接受教育,也没有受到足够的社会关注,绝大多数边缘人群的人生因教育的缺失而变得灰暗。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教育质量直接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之路,关系到我国下一代综合素质提高和发展的战略问题。因此,弱势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者,我们虽然不能改变大局,但可以尽上一份绵薄之力,用我们的呼唤去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拯救走在悬崖边缘的教育,让教育裂缝小点,再小点。于是我们从调查采访、宣传发动、实地考察、爱心活动、开通情感热线几方面入手开展活动,踏上缩小教育裂缝的征途。
二、调查访问,了解实情
1.问卷调查
我们通过发放关于弱势儿童教育问题的各种调查表和实地踏勘、走访家乡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两种方式,调查弱势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更真实、更直接地了解弱势儿童教育问题,了解优质教育与弱势教育间所形成的教育裂缝到底有多大。
以嵊州一小学为例(见下图)。
總体上,这所小学“父母均在家”的非留守儿童数量占总数的44.8%,“父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数量占总数的30.2%,“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数量占总数的6.4%,“父母都外出”的留守儿童数量占总数的18.6%,三类留守儿童的总数量为367人(占54.2%)。显而易见,在该校,留守儿童的数量超过非留守儿童。
2.对比分析
通过优质学校与弱势学校教育资源等要素的对比分析,了解弱势学校存在的教育实际问题。因为年轻有才的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任教,导致很多农村学校师资不足,配置有限,教师普遍年龄偏大。这些教师尽管经验丰富,但他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落后,加上很多学校都是一个教师教多个年级,或不同等级的同一门课程,而教师的精力、能力有限,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另外,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无疑更加重了学校负担。
这让我们深刻地感到国家教育首要任务便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实现均衡,不仅是硬件上的均衡,还有软件的均衡;不仅关注地区之间的均衡,还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农村学生最欠缺的是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公平的教育资源配置,“末端补偿”不如“源头扶持”。
3.采访调研
调查之余,我们采访了教育部门相关领导,如教体局领导和学校校长等,来提升调查行动的可行性与可信度,看到实际存在的现象,也了解到各方人士为此所做的努力,感受到作为优质教育受益者的我们肩负的沉重担子和使命。
4.嵊州市教体局教研室周主任访谈部分摘录
IMC小队:“一般如民工子弟学校或贫困山区的老师大部分都来自哪里?年龄大致在多少岁?学历层次呢?有没有相应的补助措施和奖励政策?”
周主任:“现在国家重视,所有的教师都必须有教师资格证才可以上岗教学,所以应该都是合格的教师,当然不排除因一些原因有个别的代课老师和聘用老师。以我们嵊州为例,相对来讲这部分教师年龄基本偏大的多。政府对于他们有农村教师补贴,也会有一定的优惠政策的体现。”
IMC小队:“一个老师教几个班级?是一人任教多门还是专业的?这些学校现在总体的教育环境与之前相比怎么样?”
周主任:“这要视各个学校而定,以前些年个别最困难学校为例,一个年级或多个年纪包班、一人教几门学科的现象还是存在的,这反映有个别学校师资贫乏问题,但也有因其他个别学校生源严重流失而造成教师富余后调离等原因,让几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只能兼教多科。但随着这几年的教育改革和政府统筹,这种现象越来越少,无论是教育环境、师资等各种条件都在转变,越来越好。”
三、合理规划,改观现状
1.开展宣传发动,引起大众关注
线上宣传:我们以网络平台与媒体传播相结合的模式,建立微信公众号,设立网站,推送相关信息,并将来自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转发与传播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的同时引起重视和加入关爱队伍。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数近400人,推送了多条相关资讯,事迹被《杭州日报》、浙江经视、浙江科技频道网、嵊州教研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小组宣传片也获得过2万次的点击量,还受到了当地企业界及教育人士的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小队与当地贫困山区学校的联谊互动活动。
线下宣传:我们的措施是制作宣传图册和海报,举办微型讲座,到学校、社区、企业宣传、分发倡议书等。
通过宣传发动,特别是在家乡学校、教育界进行发动后得到家乡学校师生的一致赞赏、倡导和支持。其中浙江省嵊州市剡城中学教育集团的一些师生看了宣传片、资讯报道后已经有几百个学生为此事所感动,把他们对此事的感想感悟通过老师转交给我们并主动积极加入宣传队伍。更有思想品德教师觉得此举教育意义非常好,把内容作为课堂思想教育内容。通过我们的宣传,队伍在不断扩大,也让越来越多的学子在珍惜自己教育机会的同时能愿意一起为弱势儿童教育尽自己绵薄之力。
2.开展爱心活动,助力弱势教育
2017年2月18日,我们走进浙江省嵊州市民工子弟学校,在当地教育局领导的主持下用小队众筹所得的资金开展了爱心捐赠活动,给该学校的学生带去了新年的第一份礼物——崭新的书本、文具等,用自己实际行动燃起他们的希望,温暖他们的心灵。
3.开通情感热线,提供心理援助
我们分别开通了女生、男生情感热线,希望通过同辈人无隔阂的交流,排解他们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援助,力求尽自己所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弱势儿童。
四、结语
总而言之,拯救“悬崖边缘”的教育是每一个国民的责任,弱势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必将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战略问题。虽然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单靠我们的力量远远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更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现状,但希望通过呼吁能让更多的人来关注他们的教育问题,重视已经产生的教育裂缝,最大限度地缩小教育差距,让教育向均衡发展迈进,让教育的甘露和曙光更好地润泽和普照中华大地上的莘莘学子。
参考文献:
[1]王永娟,沈汪兵,刘国雄,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2]詹 欢,张捍东.对“留守孩”引发的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党史文苑,2005(16).
[3]楊玉凤.关注弱势儿童的发育行为和心理问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7).
[4]王秋香.家庭功能弱化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J].文史博览,2006(14).
[5]冯 建,罗海燕.“留守儿童”教育的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
[6]刘 佩.社会工作行政视角下的弱势儿童社会保护政策[J].甘肃理论学刊,2010(5).
[7]游志麒,范翠英,周宗奎,等.儿童同伴尊重的发展及社交领导性的影响:三年追踪[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
[8]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9]陈坪松.对开放地区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2(3).
[10]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来自湖南、河南、江西三地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2(9).
[11]钟芳芳.处境不利儿童及弱势儿童概念辨析[J].青春岁月,2014(3).
[12]海 飞.谁来关心弱势儿童阅读[J].下一代,2011(3).
[13]金国敏.关注弱势儿童,呼吁爱心社会[J].神州,2011(23).
[14]耿春雷.56网:用微电影关爱弱势儿童[J].社会与公益,2012(12).
[15]郁 泓.弱势儿童社会管理机制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6).
[16]李山梅.弱势儿童教育探微[J].快乐阅读,2012(25).
[17]陈家斌.我国弱势儿童教育发展三十年的回顾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9(3).
[18]郑信军.关于学校弱势儿童的若干基本问题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6).
[19]刘峻峰.弱势儿童的发育行为和心理问题分析[J].湖北科技学报(医学版),2011,25(6):554-555.
[20]余小鸣.弱势儿童及其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6):563-565.
[21]刘锦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之应对策略[J].贵州教育,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