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晞,盛天翔
(1.复旦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2.南京农业大学 金融学院,江西 南京 210095)
区域经济发展与商业银行战略选择的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项 晞1,盛天翔2
(1.复旦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2.南京农业大学 金融学院,江西 南京 210095)
银行业经营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为明显,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对区内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发展战略会产生较大影响。文章以江苏省为例,系统分析了省内各市的经济总量、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对商业银行经营情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苏省未来的发展规划,提出商业银行的战略发展路径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业务指导意义。
经济发展;商业银行;战略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属于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无论在增量还是存量上,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占了绝对主导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未来直接融资的比例将大大提高,但是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依然关系到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商业银行也更加需要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形成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经营策略。中国的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区域性差异,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区域布局和发展战略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将以江苏省为例,探讨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主要经济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策略建议。
国外学者就银行财务状况与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基本认为商业银行的运营存在较强的亲经济周期性,包括信贷活动、银行风险等方面。Borio et al.(2001)[1]通过对10个发达国家的研究,提出了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具有顺周期操作的特征;Arpa et al.(2001)[2],Salas&Saurina(2002)[3]等研究新增坏账、贷款损失准备金和经济周期的关系,认为经济衰退时期,不良贷款额增加。
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具有明显的亲经济周期特性,尤其是在信贷投放上。不过也有研究表明,尽管银行盈利周期与经济周期方向上保持一致,但两者在幅度上并不完全等同,王莹(2010)[4]提出,在实际运营中,存在银行利润增速明显高于名义GDP增速的情况,也存在利润增速明显低于名义GDP增速的时候。
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基础前提,而金融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手段。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或经济社会不同领域对银行需求的重心不同,从各国金融发展实践看,也没有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最优银行经营模式。理论而言,银行金融服务由经济结构决定,不同的经济结构产生不同的金融服务。为了探讨银行业经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不少学者对一些宏观经济指标和银行财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论不尽相同。
一是银行经营规模方面。张成思等(2013)[5]认为,经济增长没有对存贷款的整体规模起到明显推动作用,贸易开放度对存贷款的规模甚至存在抑制作用,国有部门的比重提高会显著提高存贷款发展规模。纪志宏(2013)[6]认为,经济增长率、外贸依存度、城镇化率、国有工业产值占比与贷款规模正相关,人均GDP与贷款规模负相关,产业结构与贷款规模关系不显著。王力宏和张杰(2013)[7]认为,银行存款规模增长与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正相关,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负相关关系。
二是盈利能力方面。张伊伊(2013)[8]认为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地方GDP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逐步减弱。谭燕芝和丁浩(2012)[9]认为银行的盈利水平受到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影响较大,并且股份制银行受到的影响值大于国有银行,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
三是资产质量方面。沈小平(2014)[10]认为,长三角地区银行业的不良双升的外部压力主要来源于经济增速下降,外贸大幅下滑,制造业等传统企业产能过剩等等。谭燕芝和张运东(2009)[11]指出,中国的银行信用风险水平与GDP增长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肖梓光(2013)[12]认为,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区域,其不良贷款与本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相关性越显著,主要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制度和微观经济运行环境相对较好,银行贷款债务人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也相对较强,从而降低了其与区域宏观经济状况的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区域,其不良贷款与本区域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相关性越显著。
四是贷存比方面。纪志宏(2013)[6]认为,人均GDP、国有工业产值占比、产业结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贷存比负相关,城镇化率、外贸依存度与贷存比正相关,经济增长率与贷存比关系不显著。张成思等(2013)[5]则提出,贸易开放度对贷存比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经济发展与商业银行财务状况的研究成果,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结论,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分析方法和数据样本的不同。对于某一区域内的商业银行而言,如果要使策略研究更具有实效性,必须根据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借鉴已有的理论研究,重新系统性归纳宏观指标,有针对性地分析其对银行财务指标的影响。
如果直接从宏观层面评价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区域状况,涵盖的变量过多,也难以深入揭示各市的经济结构特征和发展差异。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从本质上看,新“四化”主要涵盖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等方面,类似于对工业化水平的综合考量。因此,我们对江苏省的工业化水平进行测算,以工业化综合指数来判断各市所处的工业化阶段,代表经济发展水平,既减少变量数量,又能够起到全面衡量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规模等因素,辨析出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布特征,从而为区域经济金融发展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基准性参考。
工业化是一国(或地区)随着工业发展、人均收入和经济结构发生连续变化的过程,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一般可以从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就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等方面来进行。参照钱纳里等(1989)的划分方法,将工业化过程大体分为工业化初期、中期和后期,采用陈佳贵(2006)等的测算方法,确定工业化不同阶段的标志值。根据上述综合评价方法,我们以2013—2015年的平均数据,计算出江苏省各市的工业化综合得分(即工业化综合指数),具体分项得分及综合得分如表1所示。
根据工业化综合指数,可以看出,苏南到苏北的工业化水平呈现出从高到低的态势。自2006年以来,江苏省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的比重一直稳定在75%左右的高位,各市在工业结构方面均已步入到后工业化阶段。苏中、苏北地区主要在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方面落后较多,并且城市化水平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化,未来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率的提高将会加快这两大区域的工业化进程。
表1 各市的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综合指数主要从经济结构的角度衡量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我们在考察区域经济水平时,还要综合考虑地区经济总量和收入、消费水平。
首先,按照工业化水平和经济总量对各市进行比较。工业化水平与经济总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偏离度较大,两者之间无法相互替代,相关性系数测算为0.72。例如,尽管镇江和常州的工业化综合指数较高,但是它们在经济总量上要低于一些苏中、苏北的城市。其次,按照工业化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工业化水平和人均消费支出对各市进行比较。工业化水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呈现出明显的线性相关系,相关系数测算均为0.97,从数据关系上看,指标间具备较好的可替代性。因此,我们可以直接用地区的工业化综合指数和GDP来大致衡量各市经济情况。
地区的经济总量与工业化水平都可能对银行业财务情况产生影响,因此,我们以江苏省各市的GDP和工业化综合指数为自变量,各市银行业的主要财务状况指标为因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银行业财务状况指标包括了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净利润、不良贷款率,存贷款集中度,全金融机构贷存比、储蓄存款在总存款中的占比,共计八类,其中,存贷款集中度指的是四大行存贷款的市场份额,主要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地方经济与银行业财务状况的关系
结果表明:(1)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净利润主要受经济总量(GDP)的正向影响;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还受到工业化水平(工业化综合指数)的正向影响,这与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金融深化程度较高是一致的。(2)储蓄存款在总存款中的占比受经济总量和工业化水平的负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居民资金在总社会资金中的比例越低,可能主要由于这类地区的企业发展普遍较好,掌握的资金量相对更大。(3)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地区,不良贷款率相对越低,可能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外部制度、经济环境、产业布局等方面较好,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也更高,所以银行的资产质量能够得到一定保障。我们同时检验了经济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消费、进出口等对资产质量的影响,但是根据近三年的数据,未能发现这些宏观经济变量对资产质量有明显的冲击,一方面可能是时间序列上的数据过少,另一方面可能也再次说明好的增长质量比增速更能保障资产质量。(4)经济总量和工业化水平对存贷款集中度、贷存比的影响均不显著。
前期的结论表明,经济总量和工业化水平对银行业市场结构和全金融机构贷存比没有产生简单的线性影响,我们认为经济水平可能会对这些结构性指标产生阶段性影响,即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影响效应。
1.工业化水平与存贷款集中度呈现出一定的倒U型关系。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地区的存贷款集中度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情况。例如镇江和常州的存贷款集中度均要高于其他地区,但是工业化程度更高的无锡和南京却未出现该种情况。由于南京属于省会城市,竞争更为激烈,同时部分股份制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可能将省内其他一些城市的存贷款数据纳入南京地区,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南京的存贷款集中度。相对而言,无锡的情况更具备代表性。
2.第二产业占比与存贷款集中度正相关,第三产业占比与集中度负相关。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存贷款集中度变化的结论并不十分显著,对于影响银行业结构的问题,我们认为还要进一步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进行研究。尽管在测算工业化综合指数时,已经考虑过产业结构,但是其权重偏低,仅依靠工业化综合指数难以对产业结构进行深入衡量,因此,我们将专门考察产业结构的影响。
我们将第二、三产业占比作为自变量,存贷款集中度作为因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即第二产业占比与集中度正相关,第三产业占比则与集中度负相关。我们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与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有关,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主要是大中型客户,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及农村合作银行的客户群相对偏向于中小型企业。通常,大中型客户的行业分类侧重于第二产业,所以第二产业占比的提高将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务拓展时发挥比较优势,提高银行业集中度,而随着第三产业占比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能够融入竞争,造成了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
表3 产业结构对存贷款集中度的影响
3.工业化水平与全金融机构贷存比呈现出明显的U型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地区的全金融机构贷存比出现明显的先下降后上升。我们检验了产业结构和城镇化率对贷存比的影响,发现第二产业占比的提高会抑制贷存比,而城镇化率的提高则会促进贷存比提升。结合纪志宏(2013)[6]的研究,我们认为第二产业中有大量的出口企业,会产生大量外汇占款,并且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可能吸收更多的资金流人,使得存贷比降低;城镇化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银行信贷是其主要资金来源,造成贷存比提高。
图1 工业化水平与全金融机构贷存比
基于前期的分析结论,我们认为,商业银行在战略定位上,要基于区域经济情况,综合分析自身、同业、市场和客户特点,制定清晰的、差异化的分支机构目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什么样的金融结构才能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是政府部门主导研究的问题。作为一家商业银行,主要是分析并紧跟政府导向,寻找目前的地方金融结构与目标金融结构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做出前瞻性判断,找出业务结构调整的方向,顺势而为地开展各项业务。比方说,大型银行在营销大型企业方面是具有一定优势的,随着苏北地区大型企业的迁入,银行竞争格局可能变化较大,大型银行的业务发展机遇可能更大。当然,也要注意观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问题,对于产业结构偏离区域资源特点的地区,要控制好信贷结构,以免未来产业剧烈调整时,风险过高。
根据前述分析,工业化水平对于网均利润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地区的银行业规模主要受经济总量影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提高,应当更加重视经济总量的差异对银行业在资源分配上的影响。目前,苏北地区的单位网点覆盖人口数(总人口/网点)远高于苏南和苏中地区,应把握形势,积极在该地区布局新网点,特别是经济规模已经较大的城市,做好业务发展的渠道建设。
深入研究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产业结构特征和发展方向,实施分类指导,形成差别化的区域信贷政策,根据产业链之间的梯度分工,商业银行应加大苏南、苏中、苏北的分行间合作。苏南地区已经逐步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在先进制造业升级、现代服务业、城市和城际轨道、农村金融领域等方面,具备发展优势,应以综合化经营为重点,加强商行、投行业务的联动,充分挖掘产品交叉销售带来的中间业务发展机会;苏中地区应紧紧围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的区域战略,重点关注跨江通道建设和沿江产业园区的升级,择优支持造船和海洋工程、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能源等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苏北地区应积极支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一带一路”相关的物流基地、产业园区等项目的建设,择优支持劳动密集型和具有地区资源优势的部分资源型行业,进一步做大信贷业务规模,充分利用利差相对较大的阶段性优势。
经济发展较高水平的地区,企业的转型经营能力可能更强,对于各家商业银行而言,谁能更快地从传统行业中退出,摸索出介入新行业的方式,谁就能率先走出资产质量的压力,同时获得业务增长的新动力。商业银行在行业管理时,也要适当提高对方向性产业的容忍度,加强产品创新。不少研究认为,如果产业的发展路径较为确定,金融资金的先导性可能更加重要,并且回报能够获得一定保障。比方说,农业的产业化我国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即将步入快速发展通道,并且有发达国家的经验可借鉴,因此必须跟随国家政策,加大相关业务的创新和介入力度。
经济结构变迁对金融需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工业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收入结构等一系列的结构变化,而结构的变化伴随着资金流的变化,未来资金流越充分的领域,业务拓展机会越大。这种领域划分有多种方式,既有按总需求分,也有按总供给分;既有区域性的,也有行业性的;既有客户规模的,也有客户行为习惯的。多种划分方式相重叠的领域,应该是未来选择的首要重点,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领域的产品创新。
银行业在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也面临着盈利要求,健康发展的金融业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则会导致或加剧经济的波动。20世纪80年代日本银行业对资金流向监管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市场泡沫和金融风险的堆积,也是日本银行业90年代长期发展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研究银行业如何支持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时,也要注重探讨风险控制的问题。例如,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行业的特点是资金需求量大、运营周期长,银行业应该以何种产品介入、份额如何控制、风险如何评价,是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也需要各家商业银行密切合作,总结分析其中的经验教训。
[1]Borio C.,Furfine C.,Lowel P.,Procyclicality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Financial Stability:Issues and Policy options.BIS Papers,2001.
[2]Arpa M.,Giulini I.,Ittner A.,Pauer F..The Influence of Macroeconomic Developments on Austrian Banks:Implications for Banking Supervision,BIS Papers,2001.
[3]Salas V.,Saurina J..Credit risk in Two Institutional Regimes:Spanish Commercialand SavingsBanks[J].Journal of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02,22:203-224.
[4]王莹,2010.经济周期与银行盈利周期的历史表现与启示[J].新金融(2):15-18.
[5]张成思,朱越腾,芦哲,2013.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之谜[J].金融研究(6):16-30.
[6]纪志宏,2013.存贷比地区差异研究——基于商业银行分行数据的研究[J].金融研究(5):12-31.
[7]王力宏,张杰,2013.城市商业银行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检验[J].求索(12):25-27.
[8]张伊伊,2013.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区域分析[J].统计与决策(16):151-153.
[9]谭燕芝,丁浩,2012.经济周期、所有权与银行盈利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17家主要商业银行的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15.
[10]沈小平,2014.关注长三角不良贷款双升压力[J].中国金融(11):37.
[11]谭燕芝,张运东,2009.信用风险水平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美国、日本部分银行的比较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4):48-56.
[12]肖梓光,2013.银行不良贷款形成与区域经济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15):171-173.
F127;F832.33
F59
1004-2768(2017)11-0030-05
2017-09-05
项晞(1971-),女,江苏南通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盛天翔(1983-),男,江苏海门人,博士,现供职于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货币经济学、商业银行管理。
M 校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