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融入中亚价值链研究

2017-12-29 03:03曹颖轶
生产力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五国中亚价值链

曹颖轶

(西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融入中亚价值链研究

曹颖轶

(西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文章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背景,首先概述了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的内涵和特征,融入中亚价值链的必要性以及现存的问题,梳理嵌入中亚价值链模式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发挥设计优势、销售优势,建立渠道、品牌运作、通过品牌效应,施行精加工等方式嵌入中亚五国价值链;既可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又可加快民族地区与中亚五国的经济合作。

价值链;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嵌入模式;中亚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的国家为主,人口总量占全球63%,但经济总量却只占全球的29%,这些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是缺少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为我国及中亚国家经济带来许多机遇与契机,将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嵌入中亚价值链中就是带动双赢局面的一个很好的机会。面对日益发展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如何与中亚价值链形成良好的嵌入,如何在价值链中与中亚五国的经济积极互动,不断调整融入中亚价值链,创造、保持、捕捉价值?促进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也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价值链的内涵与文献综述

(一)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的内涵

关于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的概念是没有明确的定义,其内涵可以分为少数民族地区和特色产品产业。少数民族地区从字面解释,中国是一个汉族占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其他民族相对于汉族即为少数民族,从而他们聚居的区域称为少数民族地区。因此,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就是汉族之外的其他民族聚集区的特色产品,所形成的产业也就是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少数民族区域经济的本质就是特色经济,任何民族区域都必须以区域特色为基础构建区域产品。特色产品即包含本区域特色生产技术和工艺的产品,而生产这些特色产品的企业所形成的产业即特色产业。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特色产业是依托当地独有的资源、环境、技术和人工,以特色产品为品牌,特色产品生产企业集聚带来规模优势,这样的企业并不一定要在少数民族区域内。经济学家对特色产品产业的定义是本区域内拥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稀缺性的产业。文中对其内涵的界定是基于地域、相对优势和产品所蕴含的特色。

产品产业价值链首先由波特(Michael E.Porter)在他的《竞争优势》中提出,他认为企业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利润就要增加商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在这一过程中,联合企业内全部有差异但彼此存在联系的生产经营流程所形成创造价值的增值过程就是价值链。寇加特(Kougut)拓展了价值链,他强调生产技艺、所需资源、机器和人工融合在一起,把这些条件通过组合从而形成最终的产品,最后通过市场完成价值循环。在他的这一流程中,企业可能只参与某一环节。约翰·沙恩克(John Shank)和菲·哥芬(V.Govindaraj an)认为任何产品产业价值链都应该包含从上游供货商提供原材料到将成品交付给消费者的整个过程。彼特·海恩斯(Peter Hines)认为产品产业价值链是形成实质价值的递送线,他将所有与产品生产过程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企业都囊括为价值链的一部分,也就是不同企业之间的协做配合从而构成价值链。随着理论的不断完善,价值链理论由雷波特(Jefferey F.Rayport)和斯威尔克拉(John J.Sviok la)丰富为虚拟价值链,他们的理论将价值链升级为信息化的虚拟商务世界和可被感知的物质世界。

国内学者文嫮(2007)讨论了产业集群的嵌入模式,传统产业通过订单贸易、代工等多种形式嵌入全球价值链,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通过自身的技术嵌入全球价值链中[1]。张天顶(2017)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测算了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多国嵌入性影响企业重构价值链治理模式[2]。章韬等(2016)基于需求侧“技术复杂度偏好”,考察价值链嵌入位置对出口产品复杂度的影响[3]。魏龙等(2016)研究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产业间和产业内的互补性均强于竞争性,中国占据了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4]。李跟强(2016)从增加值流转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各区域对全球价值链的嵌入模式,研究表明,中国各区域在1997—2007年逐步由内向型垂分工转向外向型垂直专业化生产[5]。李建军等(2016)年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视角,研究了制度质量和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显著影响,应着力完善制度质量[6]。王聪(2016)提出投资合作是以互联互通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部分,为此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产业链条上的分工与合作,以融入全球价值链[7]。

产品产业价值链实质就是波特所定义的企业价值链向企业外的延伸。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是指单个企业内部生产活动的集合。而在产业价值链中,产品价值是由不同的生产单位或流程所决定,各个生产流程不仅决定着本环节价值,还会决定整个产品的价值。而生产活动越来越不会局限于一个企业的内部生产,可能由外包、分工、组合的形式构成,所以产品产业价值链是涉及生产某个产品的所有企业的联合,是多个企业产品价值链的联合,是产品创造和增值的联合活动。

(二)产品产业嵌入价值链模式

围绕着产品产业嵌入价值链模式的研究,主要分为嵌入位置和嵌入程度两个方面。一些学者认为传统产业往往采取代工、订单贸易等形式嵌入价值链;高新技术产品产业通过技术贸易模式嵌入价值链。产品产业嵌入价值链的模式可以从上、中、下游来划分,分别看其带来的附加值的多少。价值链的嵌入模式有些学者认为有四种,接单产品组装、接单加工生产、设计生产加工和自由品牌生产加工。一些学者通过测算,发现原材料生产以及能源开采等部门居于价值链的上游,零售业以及服务业等居于下游。另有一些学者认为高技术、中技术、低技术制造业分别处于价值链的上、中、下游。

中亚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于1843年提出,其所包含的范围存在多种界定。范围最狭窄的界定来自苏联官方的定义,即仅指其下属的五个加盟共和国: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塔吉克、土库曼,苏联时期,这一界定在国际上也广泛使用。在此基础,中亚价值链可以理解为在以上特定的区域,为了使商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和完成某些商品的生产,解构不同企业对于某一商品的整体生产经营流程为一系列分工、外包和组合,不同企业参与不同或类似的生产环节,以达到合作生产和产品增值,这一过程就是中亚价值链。

文中通过分析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价值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一方面研究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嵌入中亚价值链的可能性以及必要性,找到合适的嵌入模式。另一方面研究如何实现特色产品产业嵌入价值链,以及嵌入价值链中的哪一个环节。最终做大做强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

二、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融入中亚价值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融入的可能性

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亚五国的合作交流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尤其体现在我国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如与中亚穆斯林国家合作交流生产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民族服装、民族医药以及民族工艺品等,开展民族村寨保护活动和发展特色旅游,加工特色农产品,多方位全领域深度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并且为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与中亚各国的合作提供了新平台。

第一,地理形势占优势,处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和甘肃等,与中亚五国距离较近,对交流以及贸易有着积极的作用。第二,在文化设计方面,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如穆斯林孟加拉帽、男女式长袍等的设计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但除了个别生产少数民族产品的企业在产品研发和设计方面有着优势外,其他小的企业并没有优势。大多数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的附加值比较低,如青海穆斯林服饰企业主要是生产和加工,处于微笑曲线的生产和代工阶段。第三,穆斯林服饰及用品的生产企业,如青海伊佳布哈拉集团,拥有资产近4.2亿元,员工2 000多名,年产值2亿多,年出口占总产量的90%以上,“布哈拉”品牌的全球市场份额约占25%,无论在中东还是中亚都具有强有力的竞争力。第四,中亚五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我国经济、社会等发展都强于中亚五国,总体劳动就业情况好于中亚五国。从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来看,由于我国改革开放较早,义务教育普及较早,中国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比中亚五国的劳动力文化程度要高。根据图1可以看出2015年我国制造业人均收入高于世界平均值22左右,而中亚五国制造业人均年收入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亚五国的劳动成本低于我国的劳动成本。

图1 以当年世界平均值为100的各国制造业人均收入

(二)融入的必要性

中亚价值链是全球价值链中重要的环节,是连接欧洲、连接世界的重要渠道。本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主要在亚太地区。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大多位于世界价值链的最低层,而探讨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价值链嵌入中亚价值链模式,对民族地区产业升级、转型,增进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加入世界产品产业链分配,进入国际高端价值链具有重要的意义。

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在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个良好的机遇下,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嵌入中亚价值链实现增值,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嵌入中亚价值链中,不仅可以发展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也可以与中亚五国的经济联动发展,使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走向中亚市场,是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因此,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嵌入中亚价值链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性。

三、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价值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价值链发展现状

以清真食品为例,新疆、甘肃、宁夏等地是我国穆斯林聚居的地区,这些地区清真食品行业占了我国清真食品的80%以上。近年来,清真食品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同时,清真食品产业链不断延伸扩展,产品种类除了清真餐饮、牛羊肉外,开发了许多清真方便食品、速冻食品等。其中宁夏、新疆食品产业较为成熟,中国国际清真食品展会多次在新疆成功举办。以新疆阿曼清真食品为例,新疆阿曼清真食品工业集团成立于1995年,现称为国家级清真食品产业的重点龙头企业。新疆的清真食品趋于多样化,从普通的牛羊肉等食品到各种果仁巧克力等乳制品系列再到一些清真饮料等,其清真食品已达上百种。清真食品产业逐渐形成,从安曼收购哈斯乳业到阿曼与富田食品有限公司的战略联盟。

以穆斯林用品以及民族服饰产业为例,青海的生产销售遍布国内外,2013青海的穆斯林用品及民族服饰公司完成销售收入多达5 600万美元。其中龙头企业发展强劲,青海最大的民族服饰以及穆斯林用品生产企业,青海伊佳布哈拉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亚洲最大的伊斯兰民族服饰用品生产企业,拥有资产2.68亿元,员工5 300多名,主要生产穆斯林孟加拉帽、沙特帽、女士纱巾、阿文刺绣、阿拉伯挂毯、礼拜毯及床上用品等民族系列产品,其中出口量占总产量的90%左右。企业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已经设立多个分厂,例如青海乐都、循化等,在宁夏设立分公司,并计划在新疆等地区设立分厂。

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价值链发展迅速,无论是清真食品产业还是少数民族服饰以及穆斯林用品都发展良好。总之,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因“民族特色”而具有创造民族品牌的潜力。这些特色产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国内商品市场的繁荣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产品产业,逐步成为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如少数民族服饰,清真食品等,己经成为民族地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价值链存在的问题

1.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价值链附加值不高。我国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大部分属于微笑曲线的中部,属于低级的加工生产,其附加值处于最低端。对于设计研发缺少创意创新。例如青海伊佳布哈拉集团在制造民族服饰中具有较为发达的产业链,但其设计方面缺乏人才,在附加值获取方面欠缺。

2.产业链不完备。虽然现在清真食品以及少数民族服饰销量都很好,但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导致市场中的知名度不够,原因主要有:(1)缺少专业的宣传团队以及策划团队;(2)推广、销售团队营销意识等运用不成熟;(3)对广告等宣传投入少。在西北地区,多数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都以小作坊为主,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及品牌效应。

3.市场分布不均。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市场分布比较局限,在非民族地区销量少之又少。在销售环节存在缺陷,创造的价值比较低。民族服饰以及食品在少数民族地区销量达90%以上,在其他地区销量占比较小。

4.缺乏资金、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发展受到限制。生产设备得不到更新,企业技术无法改造,生产受到限制,生产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例如新疆阿曼清真食品由于资金缺乏,建立厂房少,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只有几十万,开发产品能力不足。

四、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融入中亚价值链的模式选择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亚地区,核心合作伙伴投资合作关系更为显著。首先,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相对集中的西北地区与中亚五国位置相近,合作更加密切。其次,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如清真食品以及穆斯林服饰等于中亚文化相契合。嵌入的模式选择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使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得到发展,也推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西北地区与中亚五国的合作。

(一)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基础

为了选择合适的嵌入模式,先判断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贸易情况。相对于中亚五国,中国无疑是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大国。表1的数据说明了2014年中亚五国与中国的贸易情况。

表1 2014年中国对中亚五国商品进出口贸易占比 单位%

通过数据表1可以看出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均以进口为主,进口额占总贸易额比重的均值达到66.37%,出口额占总贸易额比重的均值在33.63%。中国在中亚五国的贸易中处于“逆差”。通过具体分析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商品贸易结构来看,中国对中亚五国进口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如表2所示,中国对中亚五国的进口中,初级产品占比为77.07%;出口中,初级产品占比为2.67%。产品的互补性较强,我国企业具有嵌入价值链的优势。

表2 中国与中亚五国商品贸易具体分析 单位%

(二)融入模式的选择

寻求较好的嵌入位置,获得多的附加值。分析我国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嵌入中亚价值链的可能性可知,以青海穆斯林用品以及民族服饰产业伊佳布哈拉为例,该企业可以嵌入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附加值较高的两端,嵌入产品设计环节和品牌销售环节。将附加值较低的产品生产组装放在中亚五国,或通过自由品牌贴牌生产的方式,与中亚五国的少数民族用品进行合作,发挥设计优势以及销售优势,嵌入微笑曲线的两端。

以新疆阿曼清真食品为例,阿曼清真食品已经形成良好的产业链,阿曼食品可以将生产加工放在中亚五国。中亚五国的劳动成本远远低于中国,这样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阿曼食品可以在中亚五国寻找接单生产加工的企业,通过自有品牌的设计以及销售打开中亚五国的市场,获取更高的附加值。

(三)适时动态调整产业嵌入中亚价值链模式

丝绸之路经济带投资合作需要突破现有模式,寻求沿线国家和地区真正的共赢发展。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嵌入中亚价值链,不仅要使我国获得更高的附加值,同时也带动中亚五国产业的发展,为其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机遇。只有实时调整嵌入模式才能得以长足发展,共同获利。

1.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应加大研发以及设计。研发和设计处于微笑曲线的上游,可以获得更高的附加值,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目前一些大的企业,例如新疆阿曼食品以及青海的伊佳布哈拉已经在设计方面拥有优势,但是一些小的企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的经费,引进技术开发人员。

2.建立渠道,品牌运作。在销售方面,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应积极发展中亚五国的销售以及售后,通过品牌效应占有中亚五国的市场。

3.摒弃原有的粗制滥造的加工,实行精加工,细加工。生产方式、企业管理方式以及销售方案的创新,突破局限,打破传统,将新兴的设计加工销售与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融合形成良好的价值链。

五、结语

现阶段,生产少数民族特色产品的传统企业需要加快战略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资本实力,运用资本市场,占据有利地位,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要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就要通过嵌入式的研发在销售环节提高附加值,提高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价值链在中亚价值链上的地位。获得高附加值,一方面需要重视研究开发和人才竞争,另一方面需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加强各国文化的差异和文化元素融合的研究。从而增强我国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的竞争力,同时提高国际竞争力。

其次,要加大力度培育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产品生产企业,少数民族特色产品生产企业不仅是构建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体系的基础,同时也是满足少数民族生活需要的基石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国家提供的政策支持为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产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产品产业。例如,通过国家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多种优惠政策,加大投资、融资等力度,从而促进少数民族特色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构建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体系,包括少数民族工艺品产业、民族服饰产业、少数民族食品产业、旅游用品产业、旅游文化用品产业等。政府政策应将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的发展规划与培育发展特色产品生产企业相结合,促进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在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集聚化和分工专业化。

[1]文嫮,杨友仁,侯俊军.嵌入性与FDI驱动型产业集群研究[J].经济地理,2007,27(5):741-746.

[2]张天顶.全球价值链重构视角下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J].统计研究,2017,34(1):33-43.

[3]章韬,卢晓菲,沈玉良,2016.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出口目的国与出口产品复杂度[J].世界经济研究(9):29-47.

[4]魏龙,王磊,2016.从嵌入全球价值链到主导区域价值链——“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可行性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5):104-115.

[5]李跟强,潘文卿,2016.国内价值链如何嵌入全球价值链:增加值视角[J].管理世界(7):10-22.

[6]李建军,2016.全球价值链分工、制度质量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4):40-49.

[7]王聪,2016.以全球价值链为切入点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投资建设[J].经济纵横(8):67-71.

F127.8

A

1004-2768(2017)11-0008-05

2017-09-14

西北民族大学校级规划项目“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民族地区与中亚经济空间相关性、协同效应及合作研究”(xschzl2016-2);中央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专项资金项目(10019153)

曹颖轶(1972-),女,新疆霍城人,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C 校对:R)

猜你喜欢
五国中亚价值链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中亚五国网络媒体对华关注度现状分析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中亚速览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及竞争力分析
民营油企的中亚并购潮
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研究——以中亚五国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