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 静,李青文
(1.山东省武城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山东 德州 253300;2.沈阳医学院护理学院)
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宁 静1,李青文2*
(1.山东省武城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山东 德州 253300;2.沈阳医学院护理学院)
目的:探讨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整群抽样法抽取我院2014级护理专业本科学生1~8班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个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试验组采用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课程结束后,采用理论实践考核、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护生的理论及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对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结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微课程;翻转课堂;基础护理学;评判性思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一章提出: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及参与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1]。近年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逐步应用到多学科教学中。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2]。微课是指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的全过程[3]。本文以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我院2014级护理专业本科学生1~8班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个班。其中对照组122名,男15名,女107名,年龄18~22岁;试验组118名,男14名,女104名,年龄19~21岁。2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期末考试成绩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护生均以第5版“基础护理学”作为授课教材。该课程在第二学年分2个学期讲授,理论课68学时,实践课80学时。2组学生的理论课均由相同教师任教,实践课由基础护理教研室教师任教,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均一致。
1.2.1 对照组教学方法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基础护理学”教学,理论课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辅;实践课采用教师示教、观看VCD、学生练习、教师总结的流程进行。
1.2.2 试验组教学方法 采用基于微课程的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试验组每班分为4组,每组7~8人,进行分组学习讨论。(1)课前准备:“基础护理学”授课教师团队在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情况下,提前制作好下一阶段学生课前学习要用的微视频、作业及自测题资料。至少提前一周将上述学习资料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应课程版块,并设置相应问题督促学生提前预习及自主学习。学生登陆到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应护理专业课程,观看微视频并完成作业及自测题,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交到网络教学平台。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监督管理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问题随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果。(2)课中教学:对课前预习阶段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内化解决的阶段,采用合作探究、释疑拓展、练习巩固、自主纠错及总结反思等方式解决。(3)课后巩固阶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及点评,并将这些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分享给学生。
1.3.1 理论及实践成绩比较 2组采用相同试卷进行理论考试,试卷内容包括主观题及客观题。操作考试采用病例分析结合技能考核,以抽签的形式决定考核项目,由相同的评委老师对2组护生进行评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2个学期的理论及实践考核成绩(取2次考核的平均成绩)。
1.3.2 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采用评判性思维量表(Chinese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TDI-CV)[4]进行测评。该量表包括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等7个维度。每个维度10个条目,共70个条目,总分为70~420分,总分≥280分表示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超过350分说明评判性思维较强,总分<280分说明评判性思维能力较弱。各维度得分为10~60分,≥40分表示正性的特质表现,超过50分为强的特质表现。
1.3.3 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干预结束后,向试验组学生发放自制的“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效果调查问卷”,了解试验组学生对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护生理论及实践考核成绩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护生的理论考试及操作成绩分别为(85.75±10.46)分和(89.42±14.8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9.36±12.67)分和(81.36±15.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干预后2组护生理论及实践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干预后2组护生理论及实践考核成绩比较s,分)
?
2.2 2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超过300分,表示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而对照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低于280分,说明对照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较弱;试验组护生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基于微课程的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和团队合作精神,使护生对知识掌握更加牢固。见表3。
表2 干预后2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s,分)
表2 干预后2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s,分)
?
表3 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n(%)]
3.1 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有利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翻转课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课前预习、讨论及问题探究[5]。课前学习资源主要是以教师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的微视频为主,微视频是围绕本次课重难点、典型案例、疑难问题及技能操作等内容制作,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交互性强等特点,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学习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同时微课程中创设了各种真实情景,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仅局限于课上时间,且主要是教师教授课程内容,师生间课下交流及个性化指导较少,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而翻转课堂则由传统课堂的教师为主体翻转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课程内容的单纯传授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6],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掌握更牢固。
3.3 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观看微课程,疑难问题可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及其他渠道自行查问资料,在此过程中,不仅获得大量知识,而且也学会各种检索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案例及问题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求助于老师,又进一步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本研究显示,86.44%和85.59%的同学认为有助于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86.44%的同学认为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均得到提高,并慢慢内化成为学生的内在能力,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罗丽蓉[7]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各方面素质,而且提高了“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7-29.
[2] Katie Ash.Educators Evaluate'Flipped Classrooms'Benefits and drawbacks seen in replacing lectures with on-demand video[J].Education Week,2012(10):6-8.
[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4]许虹,彭美慈,汪国成,等.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55-157.
[5]张金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人体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5,44(17):2441-2442.
[6]王岚,吴怡,王东月,等.微课程在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6,18(5):407-409.
[7]罗丽容.翻转课堂对大专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学习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8):106-108.
Application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Based on Microcoursein Teaching Basic Nursing
NINGJing1,LIQingwen2*
(1.Department of Nursing,Wucheng People's Hospital,Wucheng 253300,China;2.Department of Nursing ,Shenyang Medica College)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combined with microcourse in teaching “basic nursing”course.Methods: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from class 1-8,grade 2014 in our college were selected by convenient cluster sampling metho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4 clas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aught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aught with the flipped classroomcombined with microcourse.Theteaching quality wasevaluated by examination,critical thinking skillstest and questionnaire.Results: The scores of theoretical examination and operation skills tes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Scores of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its all dimens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more satisfied with the teaching model.Conclusion:The flipped classroom combined with microcourse is helpful to improve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an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basic nursing” course.
microcourse;flipped classroom;basic nursing;critical thinking
R47-4;G434
A
1008-2344(2017)05-0458-03
10.16753/j.cnki.1008-2344.2017.05.023
2015年度沈阳医学院教学研究课题(No.2015-21);2015年沈阳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No.2015-180);2015年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No.JG15DB426)
宁静(1981—),女(汉),硕士,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管理.E-mail:anjelning@126.com
李青文(1979—),女(汉),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E-mail:liqingwen2004@163.com
2016-11-29
(毛亚萍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