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温馨 刘颖 李佰萍
[摘要]目的:分析观察重症监护患者不良心理反应情况以及实施相应护理对策的效果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重症监护室资料采集来的86例重症患者的有效数据,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患者数量为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而给予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护理方法后患者情绪焦虑、恐惧、抑郁、依赖以及绝望等内心状态。结果:对比发现干预组患者在实施干预护理后患者心理抑郁、情绪焦虑、恐惧、依赖以及绝望等心理反应均较对照组高,差距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有效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恐惧、抑郁、绝望以及依赖等不良反应,并提升患者配合医务人员治疗的积极性,效果较为明显。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不良心理反应;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有效护理分析
本文就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重癥监护室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并实施护理干预对策,为今后临床护理提供有效参考和证据,现将报道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重症监护室资料采集来的86例重症患者的有效数据,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患者数量为43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范围为24-67岁,平均年龄为(45.2±3.1)岁,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4-13天,平均时间为(8.1±0.72)天。而干预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范围为23-66岁,平均年龄为(44.9±3.4)岁,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3-15天,平均时间为(8.8±1.1)天,告知患者和家属在入住重症监护室后注意事项以及相关事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取得患者和家属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治疗,且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现,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住时间均无明显差距,具有对比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如向患者简单概述疾病相关知识和健康教育。
1.2.2干预组
给予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详细内容如下:(1)有效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积极疏导内心紧张、情绪焦虑以及绝望等不良心理反应的患者进行有效的疏导,提升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依存感和信赖感,以及提升患者对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治疗主动性,并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对于患者沟通,减少患者孤独感,且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应注意语言和语气,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的距离;(2)建立信任: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拟定患者护理计划,并根据患者性格采用个性化沟通方式与其沟通,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3)鼓励患者: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完成的护理任务进行适当的鼓励,激发患者信心。
1.3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护理后患者心理抑郁、焦虑、恐惧、绝望以及依赖等不良反应情况的优良率。
1.4判定标准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统计分析,每份问卷为百分制,75-100分为优秀,60-74分为良好,60分以下为差。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多有采集数据均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处理、分析,采用x±s表示组间计数资料,以及%表示组间计数资料,当P<0.05时说明本次对比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改善率
对比发现干预组患者心理抑郁、恐惧、焦虑和绝望等不良心理改善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差距显著(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心理反应的优良率
对比发现干预组患者心理反应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距显著(P<0.05)。详见表2。
3讨论
重症监护室为各大重要疾病的治疗场所,且大多数患者为意识不清楚,且患者面对长时间的外界治疗和仪器侵入心理发生严重变化,严重的影响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效果,甚至可加重患者现有病情。且目前的心理护理无法满足和达到患者康复效果,经过本次调查常规护理效果发现为单纯实施健康教育和宣传,无法解决患者现有心理情况。而给予干预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发现患者在与医务人员建立信任和良好管理后,积极配合治疗,并且信心有所提升,进而主动与医务人员沟通并参加临床治疗,大幅度缩短患者临床治疗时间同时提升患者治疗后预后效果。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绝望以及依赖的不良心理反应情况明显较对照组高,差距显著(P<0.05)。综上所述,对于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不良反应,提升患者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