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摘要]目的:对个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以我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接收的82例产妇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对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及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不仅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且有利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妇;个性化护理;产科护理;应用效果
本文以我科患者为依据,对个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效果进行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接收的82例产妇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观察组产妇平均年龄(28.8±3.9)岁,平均孕周(38.4±1.1)周,经产妇、初产妇分别为18例、23例;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29.1±3.2)岁,平均孕周(38.7±1.2)周,经产妇、初产妇分别为17例、24例。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上差异不大(P>0.05),有可比性;且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對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即给予产妇相关产前宣教,密切观察其产程情况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
(1)个性化健康教育: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孕期保健与生理知识宣传,根据孕产妇个人偏好与具体情况合理制定产妇饮食食谱,保证其营养补充;在病房内放置育婴及产科保健相关图书与画册,方便产妇及家属全面了解围产期相关知识。
(2)个性化心理护理:加强与孕产妇沟通与交流,掌握其心理状况,向孕产妇详细介绍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产前可带领产妇对产房进行参考,引导产妇熟悉生产环境,消除其产前及生产过程中因未知而容易滋生的紧张与焦虑感。
(3)个性化生产护理:对孕产妇子宫口与宫缩情况密切加以观察,将其及时推入待产室,向产妇传授分娩经验,稳定产妇心情;生产过程中可酌情选择一名家属陪伴,给予孕产妇充分精神安慰。第一产程需注重推进产程进程,鼓励有条件产妇自然分娩;第二产程注意指导产妇生产技巧,护理人员应更加体贴和关心产妇,给予其充分鼓励与支持;第三产程注意协助胎盘娩出,对产妇会阴、宫缩、阴道流血等情况进行记录,对产妇体位、血压、呼吸进行测量,帮助产妇擦净身体并换好衣物。
(4)个性化产后护理:产后及时将婴儿抱给产妇,使产妇心理安定;指导产妇产后生活注意事项,认真观察产妇与新生儿情况,直至确诊母婴平安。
(5)个性化环境护理:可根据产妇需求对家庭护理病房加以设置,允许产妇家属陪同;病房应干净整洁、舒适温馨,营造和谐环境。
(6)个性化预约服务: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模式,如电话预约等,及时满足产妇各种服务要求,及时处理产妇异常情况,提升产妇诊疗效率。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对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及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护理满意度统计以护理调查表为准,该表由院内护理人员自拟,发放患者,调查表中护理满意度评定设置为三级:分别为对护理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对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0.0加以采用,对两组产妇观察指标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X2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准。
2结果
(1)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为97.6%,明显比对照组(78%)高(P<0.05)。详见表2。
3讨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即实施个性化护理,对产妇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上投入关注的同时,着重产妇产程护理与产后护理,并在环境及服务上投入较多精力,提升产妇体验感与舒适度。
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产妇相比,实施个性化护理的观察组在自然分娩率上为70.7%,明显高于对照组(48.8%)(P<0.05);观察组无一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对照组产后出血率则为9.8%,观察组在产后出血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6%,对照组为78%,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提示,在产科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不仅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且有利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