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九州
2017年11月24日,埃及北西奈省阿里什市阿布德井村的一座清真寺遭到恐怖袭击,造成300多人死亡、100多人受伤,创下埃及现代史上最严重的恐袭伤亡人数纪录。埃及总统塞西紧急召开安全会议,并在电视讲话中表示将对恐怖主义势力发动“猛烈反击”。根据埃及总检察长发表的声明,制造这次袭击的恐怖分子有25至30人,袭击时挥舞着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标志性黑旗,应是“伊斯兰国西奈省”成员。
“伊斯兰国西奈省”原名为“圣城支持者”组织,以北西奈半岛为大本营,2014年10月效忠“伊斯兰国”,现在是“伊斯兰国”在伊拉克与叙利亚之外最大的分支机构之一。2015年10月俄罗斯民航客机在西奈半岛上空爆炸,造成224人死亡,这一事件被认为与该组织有关。自2017年3月以来,该组织在埃及境内发动了数次袭击,约造成120余人死亡、200余人受伤。从目前情况看,其袭击目标日渐多样化,包括油气管道(曾炸毁一条连接埃及和以色列、约旦的主要天然气管道)、军事设施、政府官员、军人、游客(西奈半岛主要旅游城市努韦、达哈卜、沙姆沙伊赫都发生过针对游客的恐袭)以及以科普特基督徒为主的非逊尼派族群,而此次袭击是埃及近代以来首次针对清真寺的袭击。虽然“伊斯兰国”也开始在埃及本土招募成员,并于2017年4月在坦塔、亚历山大和艾斯尤特等三座本土城市实施恐怖袭击,但其仍主要活跃在西奈半岛。
西奈半岛是连接非洲和亚洲的三角形半岛,位于埃及的东北端,与东边的以色列和加沙地带相连,战略位置显赫。二战后,在四次大规模的阿以战争中,西奈半岛都是主战场之一。历史上西奈半岛在大部分时间都属于埃及的统治范围,但由于地理环境艰苦,少有埃及本土人定居于此。西奈半岛的主要居民为游牧民族贝都因人,约占70%,主要居住在半岛北部与加沙地带相邻的区域;其次是巴勒斯坦人,约占10%。西奈半岛“游离”于埃及本土,在埃及经济发展中长期被边缘化,当地部落、教派构成复杂。近些年来,在埃及政局动荡的大背景下,西奈半岛局势也不容乐观。由于历史等原因,很多贝都因人并没有注册埃及国籍,对部落的认同感远远高于国家,对埃及政府的政策颇为不满。事实上,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奈半岛就一直是极端组织滋生、蔓延的温床。
首先,长期的军事管制导致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从1956年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到1982年以色列从西奈撤军的这段时间,任何埃及人进入西奈都必须获得军方的许可证。以色列撤军后,西奈半岛名义上回归埃及的管辖,但事实上仍然处于半封闭状态,与彼时对外开放的埃及本土有天壤之别。尽管军方许可准入制度被取消,但是西奈半岛依然遍布安全检查哨所,外人在该地区难以自由行动。政府对西奈半岛的开发和发展重点是旅游业,半岛南部一些地方发展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但是贝都因人的生存状况并未得到改善,很多人处于失业状态。在穆巴拉克执政的30年里,除了在軍方授意下由埃及商人在此建了一所私立大学外,西奈半岛上没有一所公立大学。
其次,西奈半岛武器泛滥,走私等犯罪活动猖獗。由于邻近加沙地带的特殊地理位置,西奈半岛的走私等活动一直很活跃。很多贝都因人为了生存,从事走私枪械、毒品生产、贩卖人口等违法活动,导致西奈半岛黑市交易和跨国犯罪活动日益猖狂。尤其在2011年埃及政局动荡后,来自利比亚、加沙地带以及苏丹的武器纷纷流入西奈半岛。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后,前政权遗留的大批武器处于失控状态,其中大部分通过埃及与利比亚边境走私到西奈半岛。
其三,当地的安全力量薄弱,社会管理能力落后。自1979年埃以签订和平条约后,西奈半岛基本处于安全力量的真空状态。埃以和平条约规定,埃及和以色列交界地区实行非军事化,西奈半岛的安全由埃及警察和多国维和部队负责,埃及不得部署军事人员,且必须遵守该地区人员和物资的部署限额。自2011年埃及动荡以后,驻西奈半岛的多国维和部队和埃及警察经常遭到极端分子袭击,无力在安全形势恶化的情况下继续坚守。穆兄会出身的穆尔西执政后,以色列对埃及政府并不信任,坚持要求埃及遵守和平条约的限制。直到2013年埃及军方上台后,以色列才默许埃及使用和平条约中禁止在西奈使用的武器、在西奈部署正规军。在穆巴拉克时期,埃及警察对西奈的管理较为粗放,主要依靠武力震慑和笼络当地部落领袖来进行监管;军方接管政权后并未吸取经验教训,往往对可疑分子不加区分地逮捕,以暴制暴甚至“公报私仇”的执法手段加剧了当地居民对政府的不满。
自2011年以来,埃及政府一直试图有效应对西奈半岛的混乱局势。穆巴拉克下台后,接管政权的最高军事委员会放宽了对西奈和加沙的陆上过境限制,以此促进巴勒斯坦内部和解以及重建法塔赫对加沙地区的控制,同时还重启了与贝都因人的谈判,试图和部落领袖讨论西奈居民的公民待遇问题。但是这些措施都因为国家局势整体不稳半途而废。2011年8月,最高军事委员会发动“猎鹰行动”,调动了自1973年十月战争后最大规模的埃及军队进入西奈半岛,试图将“圣战分子”赶出北西奈的城市地区,但收效甚微。2012年7月,穆尔西上台后欲在西奈半岛实行和解政策,但因与军方、当地部落的复杂矛盾而不了了之。2012年8月,西奈半岛多个军事检查站遭到武装分子袭击,造成十多名埃及士兵死亡。
埃及军方推翻穆尔西后,新政府在西奈半岛执行了更为强硬的政策,大量逮捕涉嫌协助恐怖组织的西奈居民。2014年10月,埃及政府宣布在西奈地区实行宵禁和进入紧急状态,并摧毁了部分与加沙接壤地区的民居,制造出14.5公里的缓冲区,很多居民被迫迁离边境地区。2015年7月,埃及军方宣布“百分百控制西奈北部地区”。自2016年6月以来,埃及军方在西奈的反恐行动取得一些进展,击毙了包括“伊斯兰国”西奈分支领导人安萨里在内的多名极端分子。
此外,埃及政府积极同他国合作打击西奈的极端组织。埃以共同在边界地区收集情报,在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上互相协调。从2015年7月后,以色列默许埃及在西奈半岛的一切军事部署行动。美国向埃及军方提供反恐和军事技术培训的同时,也协助打击西奈半岛的极端组织。2017年4月中旬,美国地中海舰队曾向西奈半岛发射导弹,以摧毁埃及军方无法前往的西奈中部山区中的“伊斯兰国”据点。
一方面西奈半岛拥有类似阿富汗南部的崎岖山区和戈壁,严重影响反恐行动的推进,另一方面在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下,极端组织能有效地动员当地贝都因人,在地化和“藏兵于民”的策略往往令政府的反恐行动无从下手。事实证明,贝都因人是多起恐袭的执行者。
此次“伊斯兰国”西奈分支在西奈农村地区制造出如此大规模的伤亡,既显示了“伊斯兰国”在伊、叙以外地区的威力,也反映了埃及政府的安保困境。首先,西奈分支的武器装备和组织规模正在全面提升。2017年在与西奈中部规模最大的部落塔拉宾部落爆发武装冲突时,该组织就使用了迫击炮、火箭炮甚至导弹等武器。其次,“伊斯兰国”在叙利亚逐步瓦解后,部分成员向外转移的目的地主要有三个:叙利亚与伊拉克边境的幼发拉底河谷地、靠近约旦边境的伊拉克安巴尔省和西奈半岛。有实战经验的“圣战分子”回归,极大提升了西奈分支的作战能力。再次,埃及反恐力量无法有效覆盖整个西奈地区。军方将防守重点放在城镇地区,而农村地区则依靠在村外设置路障来阻挡恐怖分子,然而无人防守的路障对于恐怖分子来说形同虚设。
归根结底,西奈半岛混乱局势的症结仍是发展问题。自2011年以来,埃及经济一直受到动荡局势的冲击。塞西上台以来,将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作为主要任务。塞西政府得到海湾阿拉伯国家大量财政支持,经济情况较前有所好转。但是,混乱且对外资缺乏吸引力的西奈地区很难成为埃及政府的优先发展区域。
(作者为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生,目前在埃及访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