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区域合作:出现阶段性的“分大于合”趋势

2017-12-28 08:31张蕴岭
世界知识 2017年24期
关键词:区域合作亚太地区谈判

张蕴岭

2017年亚太地区经济形势有了显著的改观,在政策调整和新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可能进入一种新的恢复性增长期,但区域、次区域合作势头减弱,在“竞争性构建”的推动下,进入一种调整重构期,就亚太整体而言,出现了阶段性的“分大于合”的趋势。

奉行“美国第一”的特朗普当选,他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重谈北美自贸协定和已签署的双边协定,放弃了美国领导区域性自贸区构建的战略,对于亚太经合组织(APEC)设定的“茂物目标”,即建设统合的亚太开放大市场目标不感兴趣。美国的新政对亚太地区的合作产生重大影响。

2008年发生次贷危机并引发全球性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后,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进入结构性调整期,出现了两个很明显的调整趋势:其一,各国的政策内向性凸显,集中精力处理内部问题,推动国内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对外政策带有更多的内顾因素,保护主义上升;其二,各国更加强调均衡发展,更加注重本国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构建,而不是像以往在“自由主义”指导下那样,把主要的关注放在推动市场开放。

不过,在美国宣布退出TPP后,“竞争性构建”的能动性变得更为凸显。原来,美国领衔构建TPP就基于领导新规则制定的信条,美国不搞了,日本变得积极起来,拉其他成员继续维护TPP框架。他们给TPP改了个名,前面加上“CP”,C是comprehensive,即综合的,P是progressive,即进步的,也有进取性的意思。新的CPTPP保留了TPP的基本框架,冻结了原来美国要求强烈的20个条款,越南、马来西亚、加拿大、日本四国提出修改原来的部分承诺,预计2018年可以完成修订。为了便于生效,把原来需要有占80%GDP分量的成员签署(美国一国占60%)改为6个成员签署。被冻结的条款留给美国再加入时自动生效。CPTPP保留了TPP核心内容,但更关注差异性、渐进性等,可以说与原来美国主导TPP时强调的最大程度开放的思路还是有区别的。

由东盟牵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进展并不如原先预想的顺利,进程一拖再拖,今年完成谈判没有希望,推到明年。当初是为与TPP竞争抗衡,维护东盟经济一体化和东亚合作的势头,现在RCEP谈判没有了TPP的竞争压力,难度也进一步上升,不仅是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障碍,比如日本坚持让印度也参加进来,而印度并不具备全面、高度开放市场的条件,加入后自然让增整体谈判的难度增大。当然,导致RCEP谈判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还是参与方在经济上的结构性差异,这样一个内部差别过大的区域贸易便利化安排能不能像各方初衷那样搞成“一揽子”“高标准”,存在很大疑問,看来还是应该强调包容性、渐进性。可以搞RCEP模式,考虑先签基础性协议,再分步走,逐渐达到高度市场开放的目标,也可以考虑实施“16-”,让不具备条件的国家先退出谈判,准备好了再加入,像印度,可以劝其先退出。

经济全球化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亚太地区坚持市场开放也是十分必要的,谁都不能倒退回去推行保护主义。但是,开放并不能解决所有发展问题,过急过大的开放还会带来很多问题。亚太各方已经认识到这一点,过去几十年那种全力推进贸易自由化的思维方式正在发生转变,对区域合作进行也在产生影响。在我看来,“自由化主导”的开放模式正在终结,新的模式正在酝酿。

那么什么是新的趋势?首先要理解“经济全球化2.0”是在朝什么方向升级、调整。我认为就是两个大趋势:第一,各国更加注重自身的综合发展利益和新理念下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网络新技术、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速度快、规模大,改变增长和发展动力机制与经济结构。新技术本身具有超能力,即超越国家市场边界,超越政府管控规制,也会改变政府主导下的制度化构建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思考在新形势下建立什么样的开放机制的问题,其中,可以看得清楚的是,要更加重视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利于合作发展的功能性机制建设,更加重视新技术发展对市场结构重组的推动和重构作用。

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世界和区域市场,因此需要坚持开放,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行,这是十九大确定的方略。因此,中国需要支持世界多边贸易体制,需要通过谈判构建自贸区,需要维护亚太地区开放合作的大方向。美国要退回双边,搞单边主义,我们也没有办法让它改变,但是我们要继续推进亚太地区的开放合作,高举“命运共同体”大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是基于开放、合作、发展的,我把它称之为“合作发展方式”,这还是与以往的发展合作不同的,发展合作的基本精神是发达的国家帮助不发达的国家,而合作发展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也可以称之为新型发展合作的方式。与原来的发展合作方式不同,合作发展是动员所有的积极性和资源,正因为如此,它得到国际社会绝大多数成员认可与支持。“一带一路”框架不同于自贸区框架,尽管基于开放原则,但不需要谈判,也不光是市场开放,而是着眼于改善综合发展环境,提升当地的发展能力。当然,它也不是替代自贸区建设,与多边贸易体系、区域合作机制互补与对接。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研究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区域合作亚太地区谈判
俄乌第五轮谈判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第30届亚太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2019亚太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国家谈判改变了什么?
英国区域合作元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未来亚太地区包装印刷业发展趋势
长三角区域合作
欧盟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启示
关于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朝鲜战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