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愚公移山》教学片断引发的思考

2017-12-28 18:12黄起祥
考试周刊 2017年52期
关键词:愚公移山生成性资源预设

黄起祥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的精彩可以通过预设体现,然而更多的精彩往往出现在预设之外。由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诱导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让课堂绽放活力。

关键词:预设;诱导;生成性资源

《愚公移山》教学片断:

学习了课文内容,相信同学们对愚公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那么,如果我们从现代人的眼光来评析愚公的行为,你觉得愚公愚不愚?

学生对愚公的行为各抒己见:有的人认为愚公的做法充满了智慧;有的人认为愚公的做法是愚蠢的;有的人认为愚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课堂上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相当激烈,在浓烈的氛围中,我提出让学生用小组辩论的形式展开讨论,围绕“愚公的行为愚不愚”这个问题开展小组辩论。

正当学生激烈讨论的时候,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辩论的形式讨论“愚公到底愚不愚”这个问题,根据所持观点将位置分成相对的两个阵营,进行正反方大辩论。

正方:以课本语句为内容,从愚公移山目的、过程、结果等方面论述了“愚公不愚”的观点,强调新时期应大力倡导和发扬愚公移山精神。

反方:愚公移山的行为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果人人都像愚公一样,上天给我们的恩赐将是“特大洪灾”。

反方:愚公他虽有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但他缺少了灵活性,不思变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其实,他只要把家搬迁,易地而居,二山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在辩论中,我发现反方的同学逐渐占据了上风,他们结合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用大量的事例,旁征博引,时时把正方辩得哑口无言,无力招架。

此时,我拿出了准备好的一篇文言材料,提出由三位同学共同研读《愚公移山》:

生甲合卷而长叹说:“甚矣,愚公之愚。年且九十,而欲移山,山未移而身先死,安能自享其利乎?”

生乙慨然曰:“愚公之移山也,本是为子孙造福,非谋个人利益,因此,若是从个人利益的角度来看,认为愚公愚蠢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从利人的角度来看,愚公就是大智大勇之人了。”

生甲动容曰:“今听君一言,胜读十年书啊。”

丙生听了两个同学的言论,笑曰:“愚公之精神虽甚可嘉,然其法则实愚也。移山何若搬家,所费之力寡,而子子孙孙免受山之阻、移之苦,何乐而不为?况移山之法,叩石垦壤,毁山之草木,损海之生灵,实有百害而仅一利之为也。愚公之愚,愚不可化也。”

听完文言材料的朗读之后,双方辩论继续进行,但此时辩论双方的情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先处于优势的反方有不少同学“倒戈相向”,而措手不及的正方似乎又渐渐的占据了主动……

经过同学们的辩论,最终大家的结论是:“愚公不愚”。学生从中不仅真切地感受到愚公那种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精神的可贵,而且还树立了在新时代要以新的方法来完成愚公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理想。

几点反思: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我真切地体会到:精心预设可以让课堂展现精彩,但更多的精彩是无法预设的,课堂上的精彩才能体现学生的智慧。这就

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看待课堂生成性资源,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让课堂绽放活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实际话题。

(一) 课前预设,预备生成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活动,也是教师有计划的组织教学活动,不仅有预设性,更有很大的生成空间,对课堂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是课堂生成的前提和基础,而课堂的生成是对预设的超越和发展。例如,对“愚公到底愚不愚”这个问题的辩论,我预设了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了一边倒的倾向,于是事先准备了一篇文言文材料,让几个学生朗读,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辩论。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既生动又活泼。

当然,教师在课前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解读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既要领会教学的设计意图,又要研究学生的现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及实际生活环境,预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并做好矫正准备措施。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提高教育质量。

(二) 创设情境,诱导生成

课堂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一個动态的过程,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即使考虑再充分,依旧难以想到课堂中会出现的种种形形色色的情况和问题。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生长的情境,把学生的生命力量引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例如,对“愚公究竟愚不愚”这个问题的辩论也正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它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以及与自然作斗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强毅力和伟大气魄,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 尊重学生,确保生成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留心学生的反应,努力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心灵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特别是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学生,对这些问题更是不能置之不理,不要用“课后时间再说”方式来处理,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四) 因势利导,拓展生成

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的生成是动态的,它紧随文章内容千变万化,因此,我们在课前即使有再好的预设,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也会与课堂实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发挥自己教学机智,做到心中有预案,但又不拘于形式,让自己的每一堂课都能按编写好的教学设计有序进行,才能随时把握课堂中的意外之声,因势利导,让意外衍生出更多的精彩,充分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智慧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因素,抓住时机,因势利导,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拓展生成真正做到预设与生成的融合统一。

参考文献:

[1] 陈旭远,杨宏丽.论生成性教学[J].福建教育,2004(7A):22-23.

猜你喜欢
愚公移山生成性资源预设
影像艺术家杨福东与劳斯莱斯汽车合作艺术短片《愚公移山》上海全球首映
《愚公移山》——杨福东影像新展
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生成性资源的实践探索
《愚公移山》一课的教学设计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