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程考试改革的探讨

2017-12-28 14:42温桂荣龚旻
教师·中 2017年11期
关键词:财政学考试改革研究性学习

温桂荣+龚旻

摘 要:课程考试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让专业学习和阅读成为习惯。核心是拓展考试内容,改革考试方法,构建新的成绩评价机制。文章从“财政学”课程考试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提出了具体的考试思路和安排,重点分析了考试改革方案和实施细则,并对财政学考试改革优势和创新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财政学”课程;研究性学习;考试改革

一、引言

财政学是经济学学科的核心课程,是财政学专业和税收学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还是经管类本科专业选修课,且具有应用经济学性质。

二、课程简介

“财政学”课程以市场经济为背景,以资源配置效率、收入分配公平和宏观经济稳定为线索,讲授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本课程首先从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出发,引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在讲述公共商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基础上,进而讲授公共支出、公共收入、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政策等问题。从结构上看,课程内容可以分为财政基础理论、公共支出理论、公共收入理论、财政体制理论和财政政策理论五个模块。各模块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通过对“财政学”课程的教学,在方法论上,使学生有能力使用规范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分析财政问题;在理论上,使学生掌握财政职能、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家预算、预算管理体制、财政政策等基本内容;在实践上,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财税政策的能力。總体上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财政相关问题,为以后的财税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宏观基础 。

因此,应用性强、涉及面广是“财政学”课程的突出特征。学生在学习与理解过程中,要重点掌握公共产品理论及其应用、财政收支基本理论、国家预算基本原理和财政政策基本应用。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比较完整系统地掌握和运用财税基础理论,指导我国具体的金融和财税工作。

“财政学”课程是财政税收专业的必修课。开课对象主要是财政学专业和税收学专业的学生,以后逐步拓展到其他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本课程的总学时为48课时,总学分为3学分。

三、考试改革必要性

(一)考试改革的原因

1.考试内容过窄

传统财政学考核内容拘泥于教材,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教材为纲”,不关注和重视财政学经典书籍和期刊文献的学习和积累,不重视观察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财政问题和现象,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视野,不利于拓展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2.考试形式单一

传统考试一般只选择期末考试这一种形式,一考定论。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不计入总成绩,也不设置期中考试,导致学生陷入“应试学习”的困境,局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能力。

3.考试结果片面

考试结果只有一个期末考试成绩,只注重考试结果,学生的平时学习能力无法全面考查和体现,导致学生在期末考试前“死记硬背”“挑灯夜战”进行突击性学习,甚至还能拿到奖学金,不利于调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形成优良学风。

(二)考试改革的目的

一是丰富考核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财政经典书籍和查阅期刊文献的习惯,提高学生善于观察财政问题、解释财政问题的能力。

二是注重学习过程考核,侧重平时学习动态考核,开拓考核环节和方式,注重开放学习,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是构建多元考核体系,将考核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平时学习积累,培养持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四、考试改革安排

(一)考试基本思路

1.平时考试

“财政学”课程内容可以分为五个既相互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模块,平时考试可以在各模块教学结束时组织进行,考核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各模块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以及拓展学习情况。考核方式主要以开放式为主,注重学生学习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2.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对公共财政学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总体掌握情况。考试内容以“财政学”的基础知识为主,考核方式以封闭式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础概念的掌握情况和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

(二)改革方案和实施细则

1.改革方案

考试改革方案设置平时考试和期末考试两个环节。平时考试在各模块教学结束以后组织进行,利用开放式考试的方式。在考核形式上,可以选择课堂测试、课堂讨论、小评论、小组课题等形式。课堂测试的题目以开放性题目为主,测试形式是开卷测试;课堂讨论,由教师提供题目,可以是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现实财政问题,也可以是尚未达成共识的理论问题,由学生组成讨论小组进行讨论,并完成讨论稿选择小组最优PPT进行上台论述;小论文题目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出,论文形式可以是文献综述、读书笔记、数据分析报告等;小组课题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难易适中的课题指南,鼓励学生结成课题研究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研和课题研究,形成研究报告。期末考试在学期末组织进行,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考试内容以财政学教材为主。

2.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核心在于设置考核内容和安排成绩结构。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平时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各占50%。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分为平时考勤成绩、课堂测试、平时撰写读书笔记与财经小评论等。平时考勤成绩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占总成绩的10%;平时考核成绩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占总成绩的40%。根据教学内容模块分为4次,原则上,每次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其中,客观题占总成绩的10%~15%,主观题占总成绩的35%~40%(如下表)。

平时考核成绩主要包括:一是课堂测试。期中以课堂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重点、疑点、难点,及时查漏补缺,同时还可加强学生课堂专注力,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测试内容:课堂测试分三次完成,包括:XX年中国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并评价我国财政支出总体水平和结构;XX年中国财政收入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边际倾向,并评价我国财政收入总体水平和结构;XX~XX年中国国债负担率、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国债借债率4种主要指标的计算,并结合国际警戒线对我国国债负担进行评析。

二是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要求围绕老师提供的书单目录,根据财政学教学主要知识点,个人选择阅读内容并完成读书笔记。要求完成800字左右读书笔记3~5篇,要有个人独立思考和体会,按照老师规定时间和作业一起上交批阅。读书笔记优秀的可以适当加分。每篇平时成绩10分左右。

三是财经小评论。根据财政热点新闻和问题的深入讨论,要求学生根据具体问题每次撰写500字左右的财经小评论,有助于学生吸收当前理论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了解当前国家宏观调控下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执行,激发学生对其感兴趣的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在全面掌握的同时又能做到重点突出。

五、考试改革的优势分析

考试改革注重学生平时学习积累,要求学习均衡用力,保持学习常态化,平时和期末成绩一般五五分,平时成绩以开放式为主,重点培养开阔的财税政策分析解读能力;期末以封闭式为主,重点考查财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为了培养学生专业阅读和讨论的良好习惯,平时成绩中大约有80%来自于读书笔记、财经小评论以及随机课堂测试。通过一个学期的积累和巩固,往往会激发很多学生专业学习和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以后其他专业课程的深度学习和考研考证。为了让学生迅速在课堂上接受考试改革,一定要秉承三公原则开展课堂教学。公开课程教学资源、公开计分环节和比例、公开每次讨论、测试、阅读笔记等成绩,既让每个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动态学习成绩,又让每个学生在公平透明的学习环境中轻松学习。

“财政学”课程考试改革的主要优点很多,有三点比较凸出。一是到课率很高。因为平时考核力度加大,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从本人多年实施情况来看,本课程到课率基本上100%。二是课堂效果良好。增加了讨论和热点分析,且讨论和分析均计入平时考核成绩,上课看手机的人很少,绝大部分学生认真参与讨论,研读财税政策热点,积极参与各项课堂互动,提升了课堂效果。三是专业阅读延伸到课后学习。因为“财政学”课程应用性强,财税政策变化频繁,为了更好地完成课堂讨论热点并拿到加分,许多学生主动关注财政部网站、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以及阅读老师提供书单目录中的相关书籍。为开阔财税宏观分析视野和积累专业知识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六、结语

总之,财政学考试改革创新的主要目的是让专业学习成为学生学习习惯,主要途径是注重平时专业阅读积累,助力养成阅读习惯。主要方法是考试改革,平时开放和期末封闭相结合,总成绩五五开。

参考文献:

[1]林姝敏.PBL教學法在非财经类专业《财政学》教学中的运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1-72.

[2]温雪梅.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J].大学教育科学,2013(5):34-37.

[3]高新芝.从教育概念溯源辨析探究式教学[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4):40-42.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

猜你喜欢
财政学考试改革研究性学习
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2021年年会暨第31次财政学教学理论与学术研讨会综述
全国财政学界共商新时代财政学基础理论研究暨学科建设
《PLC技术及应用》高职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张动物学试卷的思考
培养财政学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财政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