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
〔摘 要〕导演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导演专业教学中要重点进行的教育工作,它是体现学生专业素养高低和专业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导演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导演专业素养提高的途径。
〔关键词〕导演思维 培养 训练 探究分析
文化市场和艺术市场的变化,对导演专业业务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且,在优秀作品创造的过程中,导演思维是决定作品水平最为直接因素,且每个作品在开始就贯穿于导演的思维之中。此外,在现今影视作品的创造和构建中,导演队伍是非常核心的创新要素,且影像作品制作的具体方向和时间、空间等都是在导演的指挥和引导下进行的。因而其在影视制作中的权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导演对于制作优秀的作品而言,是真正的决策者和领导者。那么,基于以上分析,影视作品在创新构建的过程中,导演都是处于核心的位置,将事先编排好的剧本按照特定的艺术方式搬上大银幕,塑造良好的艺术形象。而导演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则主要是针对导演运用的视听语言,对导演掌控全场,对各个有关影视制作的设备、仪器、人员等进行合理的调节,并且在必要的情景下能够给演员说戏,以此指导现场拍摄。总体而言,导演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系统化的、多方面共同培养的过程。
一、促使文字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
导演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促使导演专业的学生将最为基础性的文字转化为思维,也就是能够将其所构建的文字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一般而言,无论人的思维是以怎样的方式体现和构建,其不可忽略的是人们对文字的依赖;同样,文字也是思维起点、发展和创新构建的一个最为主要的依托载体。而且,对于导演专业的学生来讲,其最先获得的剧本、文案等都是在以文字为中心的基础上,使用各种形式进行展现的。基于这一方面而言,现今存在的一个问题则是众多导演专业的学生在初次接触专业化的导演工作时,往往使用舞蹈编排的方式对表演进行编排,此种方式虽然能够以优美的形体、多变的组合方式对所要表达的内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但是容易流于形式,而忽略了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深刻蕴意,不能够完全地展现创作者地内心世界。以上的情况现今广泛存在于影视作品的制作中,而出现此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则是导演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专业化的知识学习之前,其思维方式已经养成了固有的文字思维和逻辑思维。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非常低下的,以此导致学生在导演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中往往还是遵循答案的追求和固有模式的运用。这种弊端深刻反映在对导演专业学生的思维培养中,发现学生普遍性缺乏创新能力。所以,在针对导演思维培养和训练的过程中,导演专业学生在具体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能够打开学生的大脑,挖掘埋葬在学生脑海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积极地促使学生将具体化的问题转化为形象化的问题,将文字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而且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运用“物体模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再现。只有在学生亲身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再模仿生活,才能够形象化地把作品展现出来。
二、强化简单形象思维向复杂形象思维转化
影视作品对于导演来讲,是体现其思维和才能的综合载体。而且影视作品是由多个“行动”构建成的艺术。在这一构建的过程中,影视作品所体现的思维则是形象思维,但是其又与一般的绘画、摄影等行动性形象思维是不同的。其更多体现的是将简单形象思维向复杂行动性形象思维的转化过程。所以,就这一方面而言,导演专业的学生在导演思维培养和训练过程中,首先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的表演知识,对表演元素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在舞台行动熟知的前提下,导演专业的学生能够利用真实有效的舞台行动把导演脑海中的思维形象地呈现出来。其次,为了能够促使学生把简单思维向复杂思维转化,应积极采用“无实物表演”和“动作组合练习”两种方式,在学生在明白“行动思维”的前提下,将所有的文字、图画等都能够用行动体现出来,以此培养复杂化的形象思维。
三、促進客观世界表象向艺术形象转化
导演专业学生在导演思维培养和训练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培养的着重点是不同的。如从共性研究到个性研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的实现则是学生将积累的客观世界表象向艺术形象转化的过程。基于这一方面而言,首先能够积极地运用片段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创作丰满的艺术形象。其次,则是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成熟的、可借鉴的作品,通过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对“艺术形象”的喜欢,鼓励学生能够重视作品中典型性与性格化的人物形象,熟练地掌握表演技巧。导演除了掌握熟练的导演技巧外,还能够积极地强化生活中学生对熟知物品的利用,教师做好示范教学,以此能够让学生分析教师是如何对戏剧中的矛盾进行处理的,是如何实现完美的叙事的,从而能够促使学生在熟练地掌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理解思维体现在对戏剧片段的编排中。
综上所述,导演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在进行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地促进简单思维向复杂思维转化、文字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以及客观表象向艺术形象转化等,总体上促进导演专业学生进行积极的培养和训练,构建高水平、高素养的专业导演队伍,并为创造高质量的、优秀的戏剧作品奠定基础,从而能够有效地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和艺术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黎明. 导演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新世纪剧坛, 2014(6):54-59.
[2] 张青. 导演思维的创造性培养——元素训练在短片教学中的独特作用分析[J]. 祖国:教育版, 2013(7):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