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在班级建设中如何做到“新”连“心”

2017-12-28 16:38谷子骞贺艳丽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12期
关键词:班级建设高校

谷子骞+贺艳丽

摘要:大学班级是管理和组织大学生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目前各个高校最普遍的一种管理形式和提供学生成长机会的重要载体。加强班级管理建设,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发挥组织团结学生、引导教育学生的职能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新形势下,辅导员应深刻认识到班级建设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深度挖掘传统高校班级管理模式中的弊病,积极探求高校班级管理建设的新途径、新模式,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班级管理理念与思路。

关键词:高校;班级建设;班级干部;队伍管理

“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对自主能力要求更高的大学中,班级的管理更与学生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班级管理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四年大学成长的高度。辅导员在大学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走心”,发现、分析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也需要“走新”,积极探求高校班级管理建设的新途径、新模式。

一、班级建设很重要,“有情有肉才叫家”

(一)面向对象特殊

随着“95后”逐渐成为大学生主体,辅导员在高校班级管理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近年辅导员工作的对象变成刚刚从高中步入大学的“00后”,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渴望独立但是思想又未完全成熟,他们中的絕大多数都是刚从家庭温暖、家长呵护中走出来的,需要班级这个大家庭的呵护。此外,与高中班级不同的是,在大学中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省份与城市,他们各自之间的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爱好甚至民族风俗都不相同,这就要求辅导员们规范班级管理、引导班级发展,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国家发展政策要求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深化改革阶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以前讲“抓两头,带中间,帮强扶弱带一般”,而现在不一样,处在“中间”的这些人还有很多差异化、个性化的成长需求,往往抓住两头是带不动中间的。所以辅导员在工作中一方面要主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而班级建设则是实施这一策略的制度保障。只有强化班级组织建设,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从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三)便于统一高效管理

高校中如学分制、大班上课等制度的实行,使同班同学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少,有的同学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班委是谁,班级概念逐渐变得模糊。因此,辅导员想为班级管理减轻压力,就要加强班级建设,想办法调动学生参加班级建设的积极性。

二、班级建设问题大,单一滞后需进化

(一)滞后的管理模式功能弱化

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可以用“直线型”来形容,而大学中“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的情况十分常见,班级的概念在逐渐被弱化,班级管理的受限使得学生对于班级的文化建设积极性不高,班级没有一个共同的明确目标。对班委而言,组织的班级活动多是为了走过场,满足学校或是辅导员的要求,班会也是不具有吸引力,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对班级活动不是很满意。这样的情况继续延续的话,会使班级管理松散,造成班级整体活力下降、制度弱化等问题。

(二)思想教育工作方式单一

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也经常出现工作方法简单生硬的问题,对学生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味用学校的规定或者纪律管制学生,缺乏对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意识的引导。另外,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当中,教育缺乏针对性,过分强调辅导员的权威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求、独立性需求和主体意识。

如果说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像超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购所需的服务。那么,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像是电视台一样,规定的内容,规定的频道,规定的时间,准时播放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方式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下虽然有效果,但往往事倍功半。我们努力的方向是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这是我们要创新的地方。

(三)班级管理制度不完整

班级管理制度分为“硬”制度和“软”制度。所谓“硬”制度是指学校制定的各种硬性规章制度,如学生手册中规定的校风校纪管理规定、上课考勤制度、公寓住宿管理规定以及班级达标创优规定等。而“软”制度则指的是各个班级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的班规以及班级约定俗成的规范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班级文化。但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班级并没有自己的制度,执行的只是学校的规章制度。

因此,转变班级组织管理的理念,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加强班级信息化建设成了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举措。

三、管理建设一手抓,心语心愿新办法

(一)重视班级学生干部的职能设置,有意识地弱化主要班级成员的职能分工

辅导员在对班级的管理过程中若过分突出部分班级管理者的权力,那么,班级其他班委的作用就会被弱化,导致这些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打击,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班级事物的难度。有限度地弱化主要班级职位分工其实也是在一定程度上锻炼班委自主理事的能力,同时将管理班级的机会留给那些想要展现能力的班委,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其他班委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使其他班委的能力得到锻炼。

(二)确立决策机制,宏观指导,适当放权,设立应急预案

“抓大放小”管理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班级的自主管理,但在班级决定集体重大事项时要有标准的过程和科学的方法,如选拔班干部、确定评优名额、确定贫困补助发放名额等。从目前情况来看,学生之间、学生与班干部之间、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出现的矛盾几乎都是由决策机制出了问题而引起的。比如,大一新生的重大事项一般由辅导员代为决策,这样的做法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权。与之相反,有一些班委私自决策,辅导员在工作管理上过度放权,两者各有弊端。最合适的做法应该是辅导员进行宏观指导并适当放权,班干部具体操作,学生积极参与。但是这样的理想状况很难达到,那么,班级管理就需要辅导员设立应急预案,一旦事情的发展没有在预设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就要通过应急预案来进行调节。比如,在评优名额确定过程中,如果有班委不同意,那么就由班长、副班长、团支书三人投票进行二次选择。

(三)管理手段要创新,管理方式要“走心”

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可以说一日千里,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的方式。失去了网络,也就失去了这代学生,我们现在还停留在将网络作为一种工具,还没有把网络当成一种环境,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辅导员也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工具,如微博、飞信以及微信等,在互联网中发展“虚拟班级”,变传统的“层级化”为“多方位网络化”,在日常进行“辅导员—班长—班委—单个学生”模式的同时多运用“辅导员—单个学生”的模式。这种形式能突破由于学分制等制度造成的“同班不同学”的问题,并且可以在办公之余关注学生的动态,与每位学生建立起各种沟通渠道,做到及时关注、及时关心、及时帮助。在大学生对互联网十分依赖的今天,这种方式与传统的方式相比无疑更具优势,更具教育成效。

(四)將班级制度与班分制度有机结合

班级制度是班级内部制定、每名学生都必须遵守的条约和纪律,对保证班级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包括查寝制度、上课考勤制度、晚自习制度,等等。尤其应在班规制定中建立班分制度,明确奖惩的量化指标,将德育工作书面化、规范化,并将班分纳入每学年的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当中,与评优、奖学金、入党等挂钩。这样,班级管理工作就形成了一套规范的制度,做到评分有理可循、有据可依。

(五)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辅导员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这对德育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要注意引导并激励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动机,其次要注意营造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定期小范围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且小范围内的批评会议并不会影响同学之间的感情,学生之间重新认识彼此,反而会更加促进感情。在班委会议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使辅导员更全面地了解班级骨干情况,增强班委的凝聚力。

(六)辅导员班级月记

辅导员班级月记是辅导员对班集体学习和生活等的书面记载形式。班级月记不但可以为辅导员的管理决策和方法调节提供信息和实践依据,而且更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辛苦,拉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七)丰富管理组织结构

高校班级的管理模式一般是设立班委会和团支部。班长、团支书和各个委员都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各自承担着自己的职责。虽然设置得比较齐全,但是由于其他班委的工作往往集中在很短的一个时间段,时间一长就造成了所有工作都由班长和团支书在做的局面,其他班委的作用被弱化。而一个班级往往有三十多人,只靠两个班干部很难完成良好的班级建设。因此,可以将原有的班级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加强班级的管理和育人作用,即在班长和团支书两个职务之下,直接设立宿舍长,其他班委由各宿舍长兼任,这就大大减小了管理范围,班长和团支书管理宿舍长,宿舍长管理宿舍学生,班级目标分解为宿舍目标,宿舍目标分解为个人目标,这有利于更好地执行班级管理任务。同时,辅导员可以多组织一些以宿舍为单位的评比和竞赛,从而调动宿舍长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宿舍之间的交流,增加班级的凝聚力。

辅导员管理班级经常会出现倦怠,因为总是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甚至是固定的快乐、悲喜和忧伤,那么,他们就很容易觉得生活没有创意,只是简单的重复,带来的不是安全感,而是职业倦怠。高校辅导员要有一种创新意识,要永远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来应对变化。其实,校园里面处处是讲台,生活当中时时是教育,辅导员要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里,辅导员每一天做的每一件事,都应该是积极且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费湘军,段雪爱.高校班级管理的组织结构模式再造[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

[2]李志刚,孟佳,李光.高校德育工作: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9).

[3]马骁.高校辅导员加强班级管理方法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3,(4).

[4]代芳芳.大学班级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班级建设高校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试论班级建设中的群体特征建设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