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术后镇痛和麻醉应用舒芬太尼的临床效果

2017-12-28 02:54:58杨丹丹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芬太尼麻醉静脉

杨丹丹

静脉术后镇痛和麻醉应用舒芬太尼的临床效果

杨丹丹

目的探讨静脉术后镇痛及麻醉应用舒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化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芬太尼维持麻醉方案,试验组患者采取舒芬太尼维持麻醉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所需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清醒所需时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疼痛程度及手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前(T0)、苏醒时(T3)期MA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麻醉起效时(T1)、手术时(T2)期MAP、HR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2 h、手术后1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所需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清醒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30.0%,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术后镇痛及麻醉应用舒芬太尼临床疗效确切,能够取得满意的维持麻醉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舒芬太尼;芬太尼;临床麻醉;术后镇痛

舒芬太尼是临床常用的麻醉药物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及镇痛中[1]。舒芬太尼容易穿透血脑屏障,能够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水平,从而起到一定心肌保护作用,发挥有效的镇痛疗效。本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60例患者,探讨静脉术后镇痛及麻醉应用舒芬太尼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化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2~67岁,平均(40±5)岁;手术类型:10例为胃肠道,8例为子宫附件,5例为骨科,3例为胆囊,2例为乳腺,2例为甲状腺。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1~65岁,平均(39±5)岁;手术类型:9例为胃肠道,8例为子宫附件,5例为骨科,3例为胆囊,2例为乳腺,3例为甲状腺。本研究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较好,能够听从医护人员安排进行手术及术后随访;排除严重心脑血管、肝脏、肾脏系统疾病,精神类疾病,既往有阿片类药物过敏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术前30 min予以阿托品0.5 mg皮下注射,开放静脉通路,确保监护仪连接完毕,并停留10 min静息,监测生命体征指标,予以咪达唑仑0.1 mg/kg联合维库溴铵0.12 mg/kg作为诱导麻醉药物组合,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芬太尼2 μg/kg,试验组予以舒芬太尼0.5 μg/kg,两组患者均采取气管插管,成功后予以丙泊酚泵入,速度调整为每小时30 ml,常规消毒铺巾,手术过程中,对照组采取芬太尼维持麻醉,每45分钟追加0.05~0.1 mg,以抑制过高的应激反应,试验采取舒芬太尼维持麻醉,每1~1.5小时追加10 μg,两组患者在手术完毕前30 min停药,采取止痛泵维持效果,患者予以持续静脉自控止痛治疗措施,试验组予以舒芬太尼1 μg/ml,速度控制为每小时2 ml,对照组常规予以吗啡止痛治疗,剂量为2 μg/kg,药液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液稀释后持续泵入镇痛。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所需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清醒所需时间及手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全身麻醉诱导前(T0)、麻醉起效时(T1)、手术时(T2)、苏醒时(T3),检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手术前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进行评估,总分为10分,0分代表完全不疼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难以耐受,患者依据自身疼痛感受在模拟表格上给出分数,VAS分数越高提示疼痛感觉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AP和HR生命体征比较两组患者T0、T3期MAP、H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T1、T2期MAP、HR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MAP和HR生命体征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MAP和HR生命体征比较(±s)

注: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T0 T1 T2 T3 MAP(mmHg)对照组 30 81±17 91±20 94±21 83±18试验组 30 82±17 73±16 74±17 82±18 t值 0.07 3.87 4.04 0.27 P值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T0 T1 T2 T3 HR(次/min)对照组 30 82±13 92±17 97±1683±18试验组 30 82±13 74±13 75±1683±17 t值 0.06 5.11 5.46 0.09 P值 >0.05 <0.05 <0.05>0.05

2.2 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2 h、手术后12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手术前 手术后2 h 手术后12 h对照组 30 0.6±0.3 5.6±0.6 4.4±0.3试验组 30 0.7±0.3 5.7±0.4 4.3±0.5 t值 1.52 0.76 0.94 P值 >0.05 >0.05 >0.05

2.3 恢复自主呼吸所需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清醒所需时间比较试验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所需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清醒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2/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P<0.05)。

表3 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所需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清醒所需时间比较(min,±s)

表3 两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所需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清醒所需时间比较(min,±s)

组别 例数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清醒所需时间对照组30 13±4 16.6±3.8 38±11试验组30 9±3 12.3±2.4 29±8 t值 4.41 5.14 3.78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手术麻醉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选择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显著的药物对于手术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3]。患者手术后出现疼痛不适会引起机体内源性物质明显释放,这会对患者的消化、循环、呼吸系统造成一定负担,也是造成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原因之一。手术患者往往存在身体创伤与精神痛苦的双重打击,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手术疼痛显得十分必要,对于降低术后心律失常、高血压及感染也有一定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4]。

舒芬太尼应用后存在一定的呼吸抑制,其主要通过阿片受体达到效果,在呼吸抑制过程中μ受体起到决定性作用。有研究显示,止痛剂吗啡应用于小鼠,能够显著抑制小鼠呼吸系统,而μ受体缺失的小鼠未出现显著的呼吸抑制现象[5]。舒芬太尼的药物动力学与蛋白结合、肾功能因素、体外循环密切相关,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肾脏移植,应用舒芬太尼时参数改变明显,其与蛋白结合率超过90%,能够有效降低游离性舒芬太尼的血药浓度,故本研究将肾衰竭的患者排除在外。芬太尼也是临床常用的镇痛药物之一,其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和舒芬太尼相当,两组均能够有效降低外周阻力及心肌耗氧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T1、T2期MAP、HR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前、手术后2 h、手术后12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的止痛疗效较强,且消除半衰期较短,但其镇痛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为芬太尼的两倍,原因是舒芬太尼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强,其代谢产物去甲舒芬太尼也有镇痛效应,强度与芬太尼相当。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静脉麻醉时患者的循环功能更为稳定,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及心血管手术的麻醉。采取舒芬太尼方案也能够避免止痛后心动过缓等状况出现。舒芬太尼应用于静脉术后镇痛及麻醉,能够有效缩短苏醒所需时间,临床患者止痛后出现遗忘症状的情况极少。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应用舒芬太尼引起的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术后清醒质量较高,对自助呼吸无明显抑制作用,在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静脉术后镇痛及麻醉应用舒芬太尼临床疗效确切,能够取得满意的维持麻醉疗效,且无明显呼吸系统抑制作用,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1]朱海伦,李世文.舒芬太尼复合氯诺昔康用于脊柱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10,23(2):362-363.

[2]刘琉,赵丹.舒芬太尼应用于静脉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22(3):1164-1165.

[3]周擎宇.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中外医疗,2011,26(15):1126-1128.

[4]刘廷艳.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0,10(6):142-143.

[5]井宝泉.舒芬太尼应用于静脉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175.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12.031

化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茂名 525141

杨丹丹(1984.4-),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麻醉

猜你喜欢
芬太尼麻醉静脉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云南医药(2020年5期)2020-10-27 01:38:14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5年5期)2015-12-01 03:58:10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