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017-12-27 01:23张耀跃
西部论丛 2017年9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培养策略语文教学

张耀跃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问题,根据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总结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培养策略

人文素养主要指的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生存价值的探讨,人文素养本质上是学生对人生理念的看法。教师应当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科学精神、艺术审美能力、道德精神世界进行影响,培养学生的崇高精神品格。

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教学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实。有些语文教师仍以应试教育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一味的进行知识灌输,导致学生没能系统性的掌握知识,学生存在着排斥学习等不良情绪,课堂教学没能深化推进,课堂教学过于机械呆板,没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不利于学生接受知识,更没能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目标。

(二)学生缺乏热情。有些学生对中职语文课堂学习缺乏热情,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于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对语文知识缺乏足够的热情和耐心,还有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较薄弱,学生的自控能力不足,不利于学生充分的感知语文知识,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没能达到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目标。

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教学原则

(一)创新教学理念。新时期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应当改变中职语文教学的理念,丰富语文教学的方法,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在有效优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主动在语文课堂上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并且达到升华学生思想与情感的目标。例如,在《我的母亲》一时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认真阅读,而且还要布置温馨家庭氛围,注重通过视频、故事、学生有感悟的朗读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意识,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发散思想,在阅读中达到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以及培养学生的深刻认知,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实现人文熏陶的效果。

(二)尊重学生个性。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应当优化语文教学方法,切实从中职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学生思想状况,学生个性化语文学习兴趣出发。只有中职语文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质量与学习程度,切实挖掘学生的语文潜力,达到全面优化培养学生语文技能效果。例如,在有关悲剧的教学时,让学生自主寻找喜欢的悲剧作品,然后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悲剧作品的介绍,促进学生在分析悲剧共同特征,引起学生更注重体会悲剧中展示的人类共同的情感内涵,并且激发学生的悲剧审美体验意识,达到促进学生在阅读中提高人文素养的效果。

(三)具像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中职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些学生不理解人文素养的内涵,没能形成自主培养人文素养的意识,教师还要起到必要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教师的示范价值。例如,教師要注重在语文课堂上的形象,在语文课堂上展示出良好的教学风范,通过优良的言行展示出良好的人文素养,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情操,以及实现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进行补充与适当调整的目标。教师应当在教学时激发学生的人语文素养意识,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好奇心,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艺术精神与道德修养,让学生以良好的人生榜样为范例,引导学生借助作品深刻的感知社会生活。

三、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挖掘文本内涵。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充分的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发挥教材对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方面的价值。教师应当结合文本精心挑选课内的阅读名篇,运用文本教材促进学生更好的感知多样的文化内涵,例如,教师可以围绕中职语文课文《好雪片片》中有关描写温暖心灵的片段,以及结合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激发学生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心他人的意识。还可以从《离太阳最近的树》等名篇中培养学生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教师更可以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结合,在促进学生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课下阅读,发挥课堂语文教学的课外导读的价值,起到培养学生阅读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达到引导学生自我成长的目标。教师应当从课文中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从而达到浸润人文精神目标。

(二)激发学生情感。实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注重结合课本激发学生对文本形象的深刻情感体验。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有深刻的寓意,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进行深刻的体会,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设置问题讨论环节,以及结合中职学生处在青春期的特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在激发学生普遍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共识。教师还可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例如,在《最后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体会文本中的心理描写片段,更中要的是围绕着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思想熏陶,结合文本中的有关动作、语言的描写促进学生体会小弗朗士思想感情变化,达到激发中职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共鸣的目标。教师在进行情感熏陶时还要从学生的普遍情感状态出发,在《最后一课》教学时可以结合中国抗战时期的散文进行比较阅读,给学生呈现汪曾祺的《跑警报》、齐邦媛的《来自云端的信》等,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更好的体会文本内涵,引导学生深刻激发爱国情感共鸣的语文教学目标。

(三)弘扬传统文化。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使得中职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有蕴含传统文化内容的课文篇目,这些篇目是用来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熏陶的重要载体。例如,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关《论语》的篇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理念,同时又可以对中职学生进行必要的传统文化与中华道德观念的培养。教师应当掌握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更好的理解《论语》的思想价值,并且让学生怀着一个虔诚的信来品读论语,促进学生在生活内外进行深入性的哲理反思,从而达到促进中职学生在品读中实现文化认同的目标,更好的引导学生突破自身思想与语文认知能力的局限,起到有效传递共同文化理想信念,促进学生思想精神升华目的。

结 论

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应当完善中职语文教学体系,丰富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出发,丰富语文教学素养,注重挖掘学生的情感需要,发挥文本对学生的语文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金燕.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145.

[2] 郭燕芬.优化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J].考试周刊,2015(26):24.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培养策略语文教学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