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威
摘 要:音乐课程的教学富有艺术性和趣味性,能够启迪人的智慧,给人身心带来愉悦的享受,因此,我国的课程教育体系中设置音乐课程,也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小学音乐教学不同于传统课程教学,而是要在快乐课堂的构建中激发出学生的音乐灵感,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到轻松、快乐。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小学音乐快乐课堂构建策略等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 快乐课堂 构建策略 音乐素养 鉴赏能力
课程教育改革中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音乐课程的教学属于兴趣类和艺术类课程的教学,能够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其获得身心愉悦[1]。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果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灌输式和任务式教学,就会导致学生的课程兴趣下降,不利于学生的音乐水平提高。而构建小学音乐教学的快乐课堂,则是在课堂上组织多种活动、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增强主动学习音乐知识的意愿,促进学生的快乐学习。
一、小学音乐构建快乐课堂的原因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学生鉴赏不同的音乐曲目,学习基础的音乐知识,并在歌曲的学习中发掘自身的音乐潜力、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2]。但是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老师完全流程化的对学生进行音乐指导,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的学习被动,学生感到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只有通过构建快乐课堂,才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小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音乐感悟,并综合化的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力、感受力和音乐创造力、表现力等。构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快乐课堂,可以实现教学形式的创新,为学生营造更加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音乐是一件快乐的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音乐情感得以升华,情感世界更加丰富,感受到音乐魅力后,学生的心理愉悦程度也得到大大改善。
二、小学音乐快乐课堂构建策略
(一)问题导入
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构建快乐课堂,需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只有在学习实践中获得主体地位,才能够提升自主学习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导入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例如在北师大版的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材中有一首歌是《快乐宝贝》,根据这首歌的主题和内容,老师可以在课前导入问题,向学生提问“你们感到快乐吗?”“是什么事让你感到快乐呢?”“大家都是怎么分享和表达自己的快乐的?”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后,能够对音乐课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继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好奇心[3]。
(二)角色表演
小学生天性活泼,对新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而在学习实践中会有很多自己的独特想法,老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为其创设不同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充分的融入到课堂中来。例如在北师大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一首歌曲是《少先队植树造林歌》,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播放音乐,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经历,进行角色表演,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可以扮演“树”,也可以扮演植树的“少先队员”。这就在课堂上形成一种音乐表演的情境,使音乐教学更加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一边歌唱一边表演,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课程兴趣度大大提高。
(三)音乐想象
小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激发和锻炼自己的想象创造能力,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老师要遵循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为学生构建快乐课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构建快乐课堂的同时,根据音乐欣赏曲目,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歌曲,让学生自己闭上眼睛聆听并在脑海中想象相关画面,从而使其对音乐内涵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音乐课程中有一欣赏曲目是《蓝天白云跟我来》,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想象蓝天、白云、草原、马群等的美景,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4]。学生自身经历不同,想象的画面内容也不同,老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谈谈自己闭上眼睛看到的画面,在课堂互动中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结 语
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单一的对学生进行乐谱知识的讲解,或者是一句一句的带领学生学唱,容易使学生学习音乐感到枯燥和乏味,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失去音乐兴趣。小学音乐教学中构建快乐课堂,是根据不同歌曲类型,组织课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音乐鉴赏中品味歌曲意境,让学生在课堂情境中更好的感受音乐魅力,构建快乐课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学习和感悟音乐更加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全面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艳辉.乐享音乐 快乐课堂——小学音乐快樂教学漫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8(18):15.
[2] 海星.体验式小学音乐教学之快乐课堂[J].北方音乐,2016,36(11):142.
[3] 王琴.让欣赏在音乐教学中有“声”有“色”——构建童心特质音乐快乐课堂的创新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2):233.
[4] 陈钊安.让流行音乐推动小学音乐快乐课堂构建[J].北方音乐,2015,35(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