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秋萍+汪季石
【摘要】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所提炼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其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本质和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那么,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是新课程标准修订和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学科核心素养 形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087-01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机制分别是学科知识、学科活动、学科教师和学科考评。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
一、思想政治学科知识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是学科知识。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原理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为什么”或“怎么做”的知识,包括方法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是关于“怎么思维和认知”的知识。我们可以简单地借助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帮助大家理解思想政治学科知识。陈述性知识可以理解为知识目标;程序性知识可以理解为能力目标;策略性知识可以理解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形成机制来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来自三维目标,是三维目标的进一步提炼与整合,是通过系统的学科学习之后而获得的。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二、思想政治学科活动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是学科活动。思想政治学科活动,由思想政治活动组成,是以思想为核心的活动,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思想政治学科活动意味着对学科知识进行加工、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化、转化、升华。
完整的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应包括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两个方面。从哲学上来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它们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思想政治学科的认识活动,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它更偏向于一种间接经验的传授。政治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主要是以书本知识为依据。书本知识的学习符合教学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它能快速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思想政治学科的实践活动,更凸显直接经验。没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间接经验。例如:在讲解《国家财政》这一课时,要考虑学生的自身知识和生活阅历。学生对于财政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而且高中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一般,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尽量将财政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这样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来接受新知识。因此,思想政治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师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条件是学科教师,要从知识教学走向素养教学,教师必须从知识型教师转变为素养型教师。教师的核心素养来自知识技能,却又高于知识技能,素养是一种智慧,一种精神财富。思想政治教师的素养主要包括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
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深刻地掌握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他能够独立钻研和分析教材,并能吃透教材,将教材与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有效的结合起来,并能够做到“深入浅出”的进行教学。再次,思想政治教师要有独到的见解。独到的见解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有创新精神,而教师在教学中独到的见解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独创性是思维最宝贵的品质,任何新见解、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都是独创性思维的产物。最后,思想政治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是最重要的,只是占他知识的十分之一还要少。在你的科学知识的海洋里,你所教给学生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一粟。正因为思想政治课具有时代性和综合性,所以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该拥有广博的知识。
思想政治教师的教育素养其实是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不是叙述,不是讲解,而是启发。启发是一种教育方法,一种教育素养,更是一种教育智慧。其突出的表现就是教育机智,它是教师在政治教学活动中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教育素养,也就是教育机智。
四、思想政治学科考评
考试评价改革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保障,而建立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考试评价体系,学科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考试评价改革的重点是提升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命题改革,改革的要点是大力推进综合素质评价。
首先,确立命题的立意。思想政治学科的命题既要符合课程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又要确立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本的命题理念。其次,命题要有情境。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考试和评价题目应该来自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凭空想象。正因为政治课的时代性和政治性,时政热点近年来在高考命题上获得青睐。最后,在考试的命题中,优质的设问也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的载体。有的时候我们发现一篇材料可以用于不同的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也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命题人的问题不一样,考查的角度也不一样。值得强调的是,纸笔测验有其局限性,如果要想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单方面的纸笔测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其他的评價方式。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德智体美方面,这不仅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更是学生核心素养评价里不可缺的一部分。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采用的是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以及“成长记录袋”评价。描述性评语是指教师在与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就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现写成评语。该评价方法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有爱的氛围中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提高学习质量。思想政治项目评价中的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都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素养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所以“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一种较为全面且比较适合的评价方式。其通过记录学生、教师、同伴和家长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来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状况。
总之,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学科活动、学科教师和学科考评是一个有机整体,四者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只有他们的条件同时满足,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6.
[2]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