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017-12-27 15:25朱姿绮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46期
关键词:阅读训练口语表达小学语文

朱姿绮

【摘要】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的教学工程,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无论是年龄还是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均处在一个初期的成长和积累阶段。反过来深思,也恰恰体现出了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此外,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基于此,笔者结合我校实际以及个人的工作经验,根据四年级学生具体的生活环境和知识掌握情况,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口语教学安排及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表达 阅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078-02

一、语文表达教学的现状反思

笔者以为,在以往很长一段时期内,对于语文口语表达教学,全国各省市地区中小学校普遍存在共性问题。单以我校为例,尽管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使得该层面的问题弊端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进,但仍然存留较大的漏洞。具体来看,可以简单总结为两点。

其一,说写分离,重写轻说。在教育界可谓是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字,是形影不离的“两口子”,也可以看作是两条腿走路。换言之,对于我们的学生在该层面能力的学习和培养中,两条腿缺一不可。更为直观一点来看待,文字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从语言出发的,同时又可以反过来影响语言、帮助学习者提升语言。然而,我们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更多是讲两者分离开来,将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分成孤立的两项内容。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也是更多看重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二,脱离生活,机械训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观,生活即教育。可是以往在教學实践中,尽管包括本人在内的许多语文老师,或许都非常清楚这一点,但在具体的教学开展中仍然还是被考试牵着鼻子走。众所周知,小学语文考试中,主要的分值还是在于写作。所以,我们的很多老师一般都会频于应付,为了应试考试进行大量的写作训练。并且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也曾听见不少学生的“吐槽”,“什么,又要写作文?这次写多少字呢?”满堂的叹息声。更为严重的是,真正到了考试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还是无法写出像样的作文。这也恰恰体现出了脱离生活教育的必然后果,轻视口语交际的机械式训练,根本谈不上与习作教学相辅相成。

二、小学语文教学口语表达能力的创造性培养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以四年级语文教材为例,简要谈述一番个人见解。

1.语文表达课程的开发

这里所提到的语文表达课程,并不是单独开发一套独立的课程,而仍是以课本教材实际为基础,但要更多的联系生活、深入实际。老师可以独创性的反思和审视。

第一,立足教材,寻找说写综合的结合点。对于该层面的教学问题,上述已经阐明的很显现了。众所周知,教材才是教学的基础和立足点。仔细观察分析一番不难发现,教材中口语交际的内容和习作内容实际上是相似的、是统一的。可是我们在现实教学中却没有认清和理顺其中的关联。譬如,在四年级下册教材中,许多课文后的习作与练习是前后衔接的。前面一节是关于口语交际训练的“自我推荐”,而后面一节则是紧随前面一节的训练要求,重新让学生写一篇此类的文章,后续的章节也亦如此。包括前面一节要求学生表演、礼仪等之类的口语交际,后面均是要求学生写作相关的内容。

第二,立足生活,进行表达课程的综合建构。生活即教育,生活化教育、人本教育,这才是新课改下的本质属性。联系到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来,生活则是表达的源泉。换言之,任何离开生活的表达均是毫无意义的无病呻吟、是机械式的矫揉造作。对此,新课改下我们教育教学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为我们的学生创造出充满生命活力的表达教学和课堂实践环境。比如上述提到的“自我推荐”口语表达训练。可以适当扩充主题,立足于属于这些年龄段学生的文化与生态,触动他们的心弦,寻求符合他们心理特征的口语话题。

2.创造性的培养

如上所言,借助于新课改的优势,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以小组为单位,从学生感兴趣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逐层深入。在联系课文教材与生活的大前提下,多设主题,而不是死板的固化宣教。继续以我们四年级的学生为例,四年级的学生大多在9-11岁之间,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基本都有自己的零花钱。所以,该话题就是一个相当好的高关注论点。设定主题“小学生该不该有零花钱”。当然,也可以是其他话题。然后3-5人成群分组讨论。再比如像“上网”,现在的学生与以往的学生相比,各方面条件均比较优越。包括电脑、手机等等。尤其是目前一些比较火热的游戏,让许多小学生沉迷其中。所以,抛开游戏本身,以此为话题,让学生参与进来。大家便会积极主动开展调查,收集各类资料,并私下组织语言表达,尽情将各自的上网体会表述出来。而老师适当加以引导,指出利与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就是丰富课堂,多组织一些别样的实践活动。包括像朗读比赛、故事续改、自编相声比赛等等。对于老师而言,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朗读类的录音带,让学生反复听这些音带并跟读。潜移默化式的生活宣教,其效果要远远优于强制性、机械式的灌输。当然,这些更需要学校领导的关注和重视。我们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将所有的学生都变成演讲家,仅仅只是期许学生能够成为一个自然流利表达自己情感的普通人,这才是新课改下语文教育的本质目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终身受益。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训练口语表达小学语文
如何培养初中生英语的阅读能力
课前热身五分钟精彩语文大不同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