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继典
摘 要: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开展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对于学生各类知识、能力的培养,还加强了对于传统道德内涵以及思想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初中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借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继而确保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这一内涵,促进其素质全面提升,带动初中生成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责任意识;素质培养
初中阶段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务必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新修订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涵盖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在实施德育方面和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初中政治课教师,应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责任感素质教育的重任,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丰富责任意识教育
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时,教材是基础性的课程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涵盖了很多责任意识的内容,教师应认真开发和利用好教材资源。如人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师长情谊”强调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第七课,《亲情之爱》要求学会有效沟通,做家庭成员的小小黏合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明确生命来之不易,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也要关切他人的生命,树立道德责任意识;七年级下册第六课《美好集体有我在》使学生意识到集体的不断进步与个人的锻炼成长休戚相关,着力培养学生在集体共建中尽职尽责;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能够体会法律是我们的“保护神”,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八年级《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权利义务伴我行》、九年级《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等等,教材本身就为责任意识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使之为责任意识教育服务,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二、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责任意识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合适的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脱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在讲授式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法、榜样示范法、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究知识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自悟其中的深刻道理,达到责任意识教育的目的。比如在讲授《法律为我们护航》一课时,我先展示了一段多媒体材料:2015年初,南京某市民在网上发布了一组疑似男童遭虐待的照片,迅速引发了一场“养母疑似殴打养子”的轩然大波。这段视频播放之后,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表情都很气愤,再导入新课,进入知识点的讲解,学生也很容易理解,懂得了应该增强自我保護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在讲授《亲情之爱》时组织开设了“家务知多少,善解亲人心”的主题讨论,然后布置了帮助家长做一次力所能及的家务的课外作业,写出自己的书面感受并回收作业。使学生们在这过程中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艰辛付出,明白了孝敬父母不仅是成年子女的责任,未成年子女也要承担责任。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或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根据事件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鼓励学生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言论。例如,在讲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让学生们在课前搜集相关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然后把自己搜集的案例带进课堂进行讨论分析,去分析这些现象的危害,增强学生们在消费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课堂讲授的内容印象深刻,还能够培养学生在法律方面的责任意识,一举两得。当然,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需要教师事先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将责任意识培养贯穿教学目标才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三、 利用生活化的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的培养,与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密不可分。生活化的课堂,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受和理解深刻的道理,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讲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课《敬畏生命》时,我例举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2016年2月11日,某水库发生一起溺亡事故,一名14岁女生不慎落水,另一名19岁男生不会游泳,但仍奋不顾身去救人,最后女生被救起,男生却永远失去了生命。这一案例,学生都有生活体验和感受。于是,我设置了一个问题:在自身安危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去营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们怎么看?这时候,学生七嘴八舌地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在我的引导下达成了共识:当然不是,对每个人来说,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必须要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敬畏生命,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的,更向学会关爱他们的生命。然后,我让同学们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漠视生命的现象,同学们又展开一轮激烈的讨论,踊跃发言:有的说遇到小偷无人相助,老人摔倒无人扶起等等。然后我又接着抛出下一个问题,为此,你有哪些合理性的建议?从中得到哪些启迪?这时候,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深刻感悟:认为如果对他人的生命漠不关心,就会人人自危,社会就会混乱不堪的状态;只有相互关怀,才能感到温暖人人有责。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应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入手,进而引发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共鸣。
四、 延伸课程,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强化学生责任意识
思想品德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停留在观点的灌输和道理的解释上,应该以课堂为基础,积极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接触自然、了解社会的机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耳闻目睹观察社会使责任意识在学生的活动中逐步内化到心中,这样的德育才是长期有效的。教师可以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观察等方法组织学生开展有益的实践活动。比如:在学习《法律伴我们成长》(人教版七年级第九课)教学活动中,我布置学生调查收集日常生活中对青少年学生的诱惑。通过调查活动,学生了解和掌握很多案例和事件。课堂上,同学们把自己搜集的现象一一列举出来,去分析这些现象的危害,这一调查活动激起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强化了社会责任感。此外,可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帮扶残疾人过马路,到敬老院参加献爱心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寓教于乐,在教学中营造了一种正能量,让学生体验承担责任的感受,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实效。
结束语
总之,中学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步增强,正是培养他们责任意识和形成良好品德的最佳时期。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勤于探索,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会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促使他们过上积极、健康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周治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98.
[2] 韦柬,郭哲.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化自主发展[J].职业技术,2012,(05):98-99.
[3] 夏国英.初中学生的法制意识与法律责任[J].绍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88-92.
[4] 谢丽卿.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3).
[5] 刘慧.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6).
[6] 李君茹.思想品德课培养初中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5).
[7] 段富萍.初中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探索[D].天津师范大学,20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