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讨译员角色空间内的多维度适应性选择转换。文章认为,首先译员的角色不仅仅局限于“显隐”,而是在口译生态环境下形成的灵活的立体空间;其次译员在其角色空间遵循“多维整合”的原则,实施三个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从而实现译者与口译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角色空间 三维转换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口译模式研究”(2014SJB436)。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026-02
1.前言
口译中译员角色的讨论和研究经历了从“隐身中立态度”到“显性主体意识”的变迁。研究者们普遍认为,译者是翻译活动的真正主体并在翻译过程中具有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因此,“译者中心”地位愈加凸显。然而,一味的强调译员的操控,弱化源语的中心地位,则又陷入译员主体性无限夸大的误区,从而造成译员“越位”行为。
基于此,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的关系出发,探讨译员如何在其角色空间内遵循“多维整合”的原则,在“选择”和“适应”之间转换,达到自身与口译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
2.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员的角色空间
2.1 生态翻译学理论
“生态翻译学”是一个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生态学翻译研究途径,也是一个“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和研究领域(胡庚申,2003)。 它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为指导,探讨“翻译生态环境”中译者适应与选择行为的相互关系,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等作出新描述和解释(胡庚申,2003)。
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活动,同样涉及到“口译生态环境”和译员的“适应/选择”,它是译员为适应口译生态环境而进行的多维度适应性选择转换,译员既要适应口译生态环境,又要对译文进行选择,实现自身与整个口译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
2.2 译员的角色空间
近年來,译员角色的研究充满了“矛盾”和“对立”:一方面翻译职业组织的行为规范要求译员“隐性中立”保持不偏不倚的立场和举止。另一方面,研究者们又强调译员的主体性和主体意识,译员的“显性自主”是受到其内在机制和外在因素影响下的必然结果。事实上,作为主体的译员成为真正的“隐性人”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时译员还受到“口译生态环境”的制约和限制,不能进行“肆无忌惮”或“为所欲为”的口译。
因此,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译员的角色不是简单的“显隐”平面,而是活动的三维立体空间,即X轴表示口译生态环境中互联互动的整体;Y轴表示译员的选择与适应活动;Z轴表示译员三维转换(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程度。在该空间内,译员既要适应口译生态环境,还要对译文进行选择;其选择和适应活动将直接影响自身角色空间内三维转换的效果;译员通过积极恰当的三维转换来保持其行为的自由与生态环境的限制之间的平衡。
3.译员角色空间内的多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员在其角色空间内,通过实施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创造“整合适应度”高的译文。
3.1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员不仅需要适应源语语篇的难易,发言人的语速和讲话方式,同时还需考虑听众的需求、知识水平、接受程度等,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传递源语的意义。下面通过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1:
温家宝: ……我将在最后一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译员:…in my last year I office, I will not waive in carrying out my duties and I will remain true to my conviction. I will always be with the people.
有着“诗人总理”美誉的温家宝,引用黄石公《素书》中的诗句“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回答上述个人任职问题,其含义是恪守本职工作不轻易放弃,受到嫌疑能居义而不反顾。温总理用这种修辞手法,说明自己在最后的任期内,无论面临怎样的评论,仍然将坚持不懈的为人民服务。译员将其译为“I will not waive in carrying out my duties and I will remain true to my conviction”,其中“waive”一词表明决不放弃一切可以行使的权力为人民谋福利,百折不饶、永不回头。同时译员在处理句式时,给两句话分别添加上主语“I”,传递出温总理个人的心声和主观意向。译员领悟了意思,进行准确的译语表达,完成了较好的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3.2 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译员还需要关注文化内涵的传递,从而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信息差异,确保口译中信息传递的质量和效果。这是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例2:
李克强:……变是向有利于中美双方,有利于两国关系稳定的方向去走,还是要择宽处行、谋长久之利。
译员:… China and the U.S. need to focus more on common ground in pursuit of long?鄄term benefits.
李克强总理2014年答中外记者问时,用“择宽处行,谋长久之利”来说明中美关系。“择宽处行”来自于清代洋务运动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左宗棠的字词“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意为立志要高远,处事要平淡,心胸要开阔。李总理稍加改变为“择宽处行”,说明中美关系的内涵是要求同而非求异,要扩大中美的共同利益。对于这种文化内涵丰富的信息,译员进行了灵活处理,“focus more on common ground”说明“择宽处行”,“in pursuit of long?鄄term benefits”解释“谋长久之利”,译文简单明了,符合译语听众的习惯。译员利用此种方式简明达意地表达出源语的核心内容。从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的角度,译员运用其较高的文化素养,完成了“整合适应度”较高的译文。endprint
3.3 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口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活动过程中双语之间的交际意图是否得以体现是译员除语言和文化之外,另一项需要关注的重点。因此,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同样必不可少。
例3:
李克强:……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所谓民是众的意思,你们的肚子加起来远远超过我一个人,还是要让大家不能挨饿。……
译员: …The Chinese people see food as an overriding priority. With so many people at the press conference, I hate to stand between you and your lunch. …
这段对话是2015年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最后一个问题。在此之前中外记者询问了许多“尖锐”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李总理的回答,表现出其个人幽默朴实的话语风格,也缓解了记者会上若有似无的“硝烟”带来的紧张感。译员对这层交际意图心领神会,将“民以食为天”形象的译为“see food as an overriding priority”,突出食物是中国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接着采取释义的方式将“你们的肚子加起来远远超过我一个人”译为“I hate to stand between you and your lunch”,风趣诙谐,形象生动,引得译语听众会心一笑。译员不仅保留了源语语言的形象幽默,还准确地实现了源语的交际功能,传达了语篇的实际意义,。
当然,译员以上“三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有时单独实施,更多时候则体现了“三维”综合性的整体适应和选择,是一种“多维整合”。
4.结语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员的角色得以重新诠释和呈现,译员作为口译活动中真正的交际者处于源语和译语的核心位置,协调口译生态系统互联互动整体间的相互关系,保持自身口译行为的“自由”和口译生态环境“限制”之间的平衡。只有对译员在 “适应”和“选择”间的活动进行描述,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呈现译员的角色,才能使口译活动顺利进行,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的口译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陈圣白. 口译研究的生态学途径[D]. 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2012.
[2]胡庚申. 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概观[J]. 上海翻译, 2008(2): 1-5.
[3]胡庚申. 适应与选择: 翻译过程新解[J]. 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4): 90-95.
[4]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 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基础[J]. 外语研究,2010(4): 62-67.
[5]肖华. 论实现“翻译”多维度适应的语用顺应途径[J]. 宜春学院学报, 2011(6): 169-171.
作者简介:
郭芮(1985-),女,江蘇理工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口笔译理论与实践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