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秀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114-01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针对我们农村初中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老师,为此做了大量的努力。
我调查摸清了我班所有学生的家庭情况,将我班的留守儿童进行了简单分类,大致如下:一、是农民工型;二、父母离异型;三、父母亡故型。
针对这两个主要问题,我在数学课堂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帮助关爱他们。
一、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我都设置一些简单基础的问题,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适当鼓励和表扬。一个人成功次数越多,自信心就越强;反之,失败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例如在教学苏科版七(上)数学1.2活动 思考 这节课时,我让学生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图折叠、剪裁、展开。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掌握了基本的方法,于是便去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然后说一说。开始,成功的学生并不多,老师并没有心急,而是鼓励学生向周围的学生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人越来越多,快乐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在这节数学课上,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探索知识、发现规律;更重要的是,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无疑对学生自信心的提高有着很大帮助,使他们有信心能学好数学。
二、培养他们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课前准备好导学案,布置学生自学和互学,然后要求他们在数学课上展示,这样有些学的好的学生非常乐意在课堂上展示,而这部分学的好的“领头羊”又带动了中等生。然后我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到大家面前展示,这样所有同学都得到“表演”的机会,他们在数学课堂学得非常轻松愉悦,甚至在内心期待上数学课。
另外我在数学课上密切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苏科版七(上)6.1线段、射线、直线时,其中有数线段的知识点教学。
【议一议】
1.如图,点B、C在线段AD上。
(1)图中以A为一个端点的线段有哪几条?
以B为一个端点的线段有哪几条?
以C为一个端点的线段有几条?
以D点为一个端点的线段有几条
(2)图中共有几条线段?是哪几条?
(3)线段AD中共有n个点,图中共有几条线段?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我设计了這样的活动情节:我先将学生分为8组,让每个组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出规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组内同学各抒己见,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此时老师再适时对题目进行点拨分析,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然后进一步拓展:教室里有2位同学,如果每位同学都要和其他的每一个人握一次手。
(1)那么这2个同学一共握手多少次;
(2)若是3位同学,一共握手多少次;
(3)若是n位同学,一共握手多少次?
学生在小组内以游戏的形式来解决数学问题,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得出问题的答案,然后再和其他小组交流,自然而然得将数线段的知识进行应用。后来在单元测试时遇到此类题目,全班同学无一出错。事实证明,当一个学生真正认识到这门课成为他实际需要的时候才会对它产生兴趣,只有把所学的东西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掌握。
三、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怀。
1.培养学生感受数学的美
在数学课堂创设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引领学生感受数学的美。譬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我就创设了这样的数学情境。我利用幻灯片让学生观察一张图片, 这是一张邮票的图片,是1955年希腊发行的一枚纪念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邮票,邮票上的图案是根据一个著名的数学定理设计的。现在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邮票上,然后我借机向学生发问,观察这枚邮票上的图案和图案中小方格的个数,你有哪些发现?如果你的发现正确,可能多少年前勾股定理的发明者就是你了,学生听到这兴趣更高了,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眼睛紧紧的盯着图片,手里还不停地比划着。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美。
2.培养学生创造生活的美
如在教学苏科版九(上)2.4圆周角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应用圆周角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学生喜爱的足球运动中的进球角度问题。问题:足球训练场上教练球门前划了一个圆圈进行无人防守的射门训练,如图,甲、乙两名运动员分别在C、D两地,他们争论不休,都说在自己的位置射门好。如果你是教练,评一评他们的说法。
3.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与数学的美妙结合
在我的数学课堂,我从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离不开生活入手,引领学生一起走进数学课堂,领略数学让我们生活更美好。然后从生活实践中引申出数学问题,从而运用我们所学的数学来解决问题,继而再拓展开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是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摸索,我想通过我的努力,让我们的留守儿童健康快乐,让孩子们在数学课堂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郝振,崔丽娟;留守儿童界定标准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10期
[2]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