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结构表达方式

2017-12-27 12:08汪圣龙
江苏教育 2017年21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教学

【摘要】思维导图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具有不同的结构表达方式,体现不同学生的思维特征。思维导图的结构可分为线性、发散性和平面形三大类,教师结合教学实例具体分析不同结构思维导图的特点、适用情形和体现的思维类型,有助于了解学情,抓住学生不同类型的思维特点因材施教,从而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结构表达方式;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1-0025-04

【作者简介】汪圣龙,南京市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南京,211100)主任,高级教师,全国教科研先进个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导图,是有效表达教师和学生思维过程的可视化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线性结构、放射结构和平面结构三大类,每一大类下可细分为若干小类。不同结构的思维导图既反映了不同认知类型学生的思维过程,也揭示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探究过程。因此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结构表达方式有助于教师了解学情,因人施教,从而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逻辑性和思维力。

一、线性结构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线性结构思维导图可以分为陈述连环式和步进层累式两种。陈述连环式的思维导图注重事物脉络的陈述和描写,而步进层累式的思维导图更加注重事实发生或某一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陈述连环式可分为陈述式和连环式。步进层累式又可分为步进式和层累式。

1.陈述式:公平客观。

陈述式思维导图对每一要点或事件的介绍用力比较平均,显示出相对客观的特点。例如图1,这幅《拉萨的天空》就是陈述式的思维导图。苏教版三上《拉萨的天空》与同单元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这两课相比,篇幅稍短,生字词也较少。学生只要学会了“妙、纯、线、圣”这四个生字,能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特别是描写和赞美拉萨天空的词语,就能轻松地扫除阅读中的障碍,体会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于是图1的小作者就采用简单图形、关键性文字和相应的色彩这种陈述式的结构来表现相应的思维导图,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思维过程是由字联想词语,由词概括特征。

2.连环式:细节取胜。

连环式思维导图适于以一条主线为发展线索的思维或记忆活动,它以几幅主要的多彩图形以及图形中的少量文字作为思维的参考或标识,帮助梳理思维或记忆内容。由于它对细节的描述或刻画更加深入,适用于作文的构思、文章的精读与回忆、课文的背诵等。相对于陈述式思维导图,连环式思维导图作者的观察更细致,描述更生动,形象更丰富,色彩更鲜艳。例如图2,这幅《池上》就较好地表现了连环式思维导图的特点。

师:你的思维导图真有特点,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吗?

生:这张思维导图画的是《池上》这首诗。一边是诗句,一边是我对诗意的理解,中间是一个乡村孩子摘莲蓬的插图。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法,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在画的过程中自己也好像那个小孩子一样很快乐。思维导图能帮助我记住学习内容,还能让我展开想象。

《池上》这首诗的学习目标是在朗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在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图2小作者的这幅思维导图按照诗句的逻辑顺序,生动地再现了古诗的重点内容,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小作者的画笔下显得栩栩如生,更是自己情感体验的化身。

3.步进式:步步为营。

线性结构步进式思维导图是以主导线路的发展为基础,采用推理、分析,一步一步建立起思维通路。这种思维导图的制作方式,便于制作者对学习或思考对象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探究问题。步进式思维导图更多地适用于推理或探究原因的学习。例如图3,《清明》这幅导图就是步进式思维导图的典型。《清明》是苏教版五下的一首古诗,这幅思维导图根据课文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一步一步地表现“古诗→诗人→酒→行”的层次关系,一步一个台阶,思维导图一层一层递进,说明学生形象地记住了作者杜牧所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时节的景象,也更能感受到诗人借连绵细雨表达惆怅和感伤之情,最终达到掌握本课知识重点的目的。

4.层累式:层层递进。

层累式思维导图是把连环式、陈述式思维导图的横向发展线索,变成了竖向的层累式结构,底层内容往往是上层内容的充分必要条件。层累式思维导图多用于具有严密逻辑关系的、单一发展脉络的学科和知识点的教学中。图4这种结构导图就是很好的例证。该思维导图表现了苏教版二上《有趣的发现》这篇课文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小作者通过导图条理分明地表现出岛上不同昆虫能够适应环境的原因,从而更好地体悟到“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一自然规律。同时也展示了小作者思维的全过程。这就是抓住了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用一种适合的方式,较完美地表达出来,这正是思维导图要追求的基本境界。

线性结构的思维导图虽然表现形式有横有竖也有斜向的,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体现了思维或记忆内容、发展线索的单一性与连续性。陈述式和连环式基本是一条横线的发展脉络;步进式有的是一步步增高,呈斜线上升的趋势,有的和层累式一样是纵向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层层递进。

二、放射结构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放射结构思维导图分为基本式、花木虫草式和意象联想式。基本式是指以中心為放射点向四周放射这种模式的思维导图。花木虫草式是保持了以中心为放射点的基本模式,但在表现上以花、树、蝴蝶、蜻蜓等花木虫草一类的形象为图的基本结构画出的思维导图。意象联想式保持了以中心点向四周放射的基本结构,不同的是其形象是作者自由想象、自主发挥的,有时图形也不是完整对称的。放射结构的思维导图表现了创作者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

1.基本式:面面俱到。endprint

放射结构基本式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发明和推广的思维导图的基本模式,适用于梳理以一个中心议题或一个知识点为核心的相关的思维或记忆的内容。用放射结构基本式记忆或梳理这些知识,不至于疏漏和遗忘。正如巴赞所说:“你可以把思维导图和一幅城市地图相比较。你的思维导图的中心就像城市的中心,它代表你最重要的思想;从城市中心发散出来的主要街道代表你思维过程的主要想法;二级街道或分支街道代表你次一级的想法。以此类推,特殊的图像或形状代表你的兴趣点或特别有兴趣的想法。”如图5,这幅苏教版二上《识字3》的思维导图就是典型的放射结构基本式思维导图。

2.花木虫草式:美观生动。

花木虫草式思维导图主要是用花木虫草的外在形式,表现需要记忆与思考的内容。这种形式的思维导图保持了一个主要的基本核心,采用花木虫草的基本形状,反映相关的思维及记忆要点,把基本式中的二级、三级思维或记忆内容变为树、草的分叉或昆虫的肢体。一般而言,花木虫草式的结构比较对称。例如图6,这幅思维导图就用一朵荷花来表现汉语拼音字母表大小写的顺序和写法。鲜活的形象,粉色系列的色彩,把枯燥的记忆内容变成了轻松的联想,达到了梳理学习内容、掌握学习要点、轻松快捷记忆的目的。

3.意象联想式:自我创造。

意象联想式思维导图是在保持放射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把自由联想获得的相关意象作为表达思维和记忆内容的表现方式。图的形象更加生动,作者的思维更加活跃。这一类思维导图使作者对思考和记忆的内容保持更高的兴趣,使观赏者也能深刻地感受图中情趣,增强了思考和记忆的效率。例如图7,体现《池上》这首诗的思维导图,图中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生动传神,颇有趣味。整幅导图通过简单的话语点明了本诗诗句的含义、诗文的意境和童真童趣,明快的色彩与活泼的图画让书上的文字在思维中跳跃,学生将想象和对知识的理解融入图中,使那个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得以重现眼前。

三、平面结构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平面结构思维导图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图表图解式和并列分解式。

1.图表图解式:直观明了,整体把握。

图表图解式思维导图是借鉴地图、示意图、线路图等直观明了的表达方式表现思维或记忆的内容,或在一个整体画面中,用图的形象解释思考或记忆的内容。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上《珍珠鸟》一文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又引导学生发现珍珠鸟活动地点与方式的变化。根据这样的教学流程,有学生就绘制了下面这幅图表式思维导图。图8这幅图表式导图清晰再现了文本内容,根据导图学生不仅可以轻松背诵相应段落,而且可以根据珍珠鸟的活动地点和方式的变化自然体会出“信赖是渐渐产生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表达的逻辑顺序。

2.并列分解式:齐头并进,化繁为简。

并列分解式思维导图是在一个平面内,表现几个相关的并列主题或概念的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导图适于对知识进行梳理、对事物进行分析。例如图9这幅思维导图,把苏教版四上《泉城》这课分成四个场景。小作者绘制的思维导图构思巧妙,设计新颖,色彩艳丽,采用了场景记忆法将整篇课文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每一种泉的特点都有相应的图形对应,并配上简洁的文字,给人感觉思路清晰、记忆方便,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思维的效率。

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重视不同类型思维导图的运用

思维导图是供学生用来思考和记忆的参照和工具,也是各位老师解读学生的媒介和工具。对思维导图的结构类型进行分析,本质上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关注。对思维导图进行分类,能够帮助老师抓住学生不同思维类型的特点,在对同一类思维导图的比较分析中,解读学生的思维脉络,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同时,根据不同类型思维导图的特点,指导学生把学习内容与表现的形象完美地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清晰地梳理自己的思路,更加轻松、快乐地学习。老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在画思维导图中表现出的差异,了解学生在对待同一个知识点上不同的思维特征,从而进一步关心和帮助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地把“以学生为本”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2]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叶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托尼·巴贊.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

[4]时龙,李荐.友善用脑思维导图浅说[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9.

[5]高志军,李海青.对思维导图在教育应用研究的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11):16-17+31.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语文教学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