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传统写作学得窥创意写作学发展的内在张力

2017-12-26 06:30朱林杏
雨花·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写作学纯文学文学

朱林杏

国内创意写作学最早于2009年由复旦大学和上海大学引进,其鲜明特点是引鉴在国外已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的创意写作学科,并建立了与先前中国已有的写作学颇具差异的文学写作观念和学科教学体系。话涉及此,已经引出了关乎写作学的两个指向。文章将高校写作学学科称为传统写作学,以便于与创意写作学区分,而广义写作学应将两者包含在内。

中国现代写作学的建设可溯源至20世纪20年代,且直至如今仍然处于自我探索与外在质疑的矛盾之中。对写作极其表层化的认识已经被时代发展中愈来愈丰富的横纵向研究取代,写作被分为主客观行动来看待,从而探索出写作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美学、文艺学等诸多学科的可贯通之处。可瞻其全局,理论的驳杂异行,恰恰反映出本体的模糊。传统写作学的根本问题,在于其教学重点一直以来都落脚在代表精英文化的文学创作,其过度注重文本的研读以至于忽视了真正的创作实训,以及在大时代背景下对创作工作视野格局认识的缺失。

本文从自身建设、文学发展、社会文化三个层次阐述创意写作学在建设过程中蕴含的巨大内动力。创意写作发展的张力,正是蕴于自身对实践和创意的极端重视、文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和社会文化产业的诉求之中。

写作学建立的意义自始便被质疑,其学科地位也往往被边缘化,实在是有自因与外因两个层面的因故。尽管如此,时代发展至今,与以往相比写作学建立的意义非但没有模糊消退,反而因为社会文化极具生机的发展和国家文化创新活力提升的需要而愈加显现。现实的需求与其说是一种促因,不如说是一种导向,在此导向之下写作的需求将会不断被激发、被唤醒。我们说这是一个机会,不仅仅是对于备受质疑的写作学的发展而言,更是涉及到了为创意写作正名并激发其内在张力这一视点。

一、自我建设层次——横向思考与纵向发展

(一)横向思考

传统写作学发展至今仍然没有获得应有的学科地位,并非只体现在人们仍然抱有“中文系不培养作家”的成见。创意写作学的建设也绕不开这个问题,应从传统写作学的前车之鉴中获得些必要的横向思考。

现代写作学在最初探索时期,陈望道、鲁迅、夏丐尊、叶圣陶等人的研究为写作学的发展垫下第一块基石,诸如结构主义写作教育观、科学主义写作教育观等新型写作理念体现了这些写作学家可贵思想和探索精神。但从现在看来,他们的视野仅仅限于对写作客体的研究,尚少涉及到主体层面。在随后的发展中,写作理论逐渐丰富,但是仍然处于太过重视文本审阅品鉴这一窠臼之中。

自80年代开始,写作学真正步入了正式发展轨道之中,出现了诸如《写作学高级教程》《高等师范写作教程》等较为成熟的著作,也涌出了不少新的写作理论。科学主义写作观是对写作过程的科学化讨论,并将之升到理论高度,力求探索出可处理的写作系统;人本主义写作观则将目光投向了写作主体,诸多种种皆可见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借鉴与吸收;而文化主义写作观视野开阔,在交织混杂的各类学术思想中有其独特意义。写作学涉及的层面之多难以尽数,给这一学科的理论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更大的横向借鉴其他学科的可能性。

如今,在文化大背景之下写作学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传统写作学仍然在中文学科建设的边缘徘徊,尽管它已经有一大批理论著作,其中不乏有分量之作,却仍然被中国文学传统和自身理论体系的混乱所牵绊。对写作的研究可以说不少,但具体到教学实践上其教学手段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传统写作学的地位被边缘化?

首先,传统写作学尽管已有大量理论著作,却至今仍未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没有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应有的、界内共同承认的自我本质认识。学者们为写作学体系提出了许多建设猜想,有的认为其应由基础理论、分支理论、训练体系构成,有的认为可将其分化为作者论、制作论、文章论三方面。传统写作学理论体系之分见可由此窥出。创意写作的发展尚未成熟,却也由上述可知学科理论建设是重中之重。其理论体系,应是以创意思维的培养为主要支点,并由此架构出创意写作实训操作、创意理论研究以及创意写作评价体系等诸多发散方向的研究。

其次,传统写作学至今在教学实践中仍然重视文本的研读和审阅,究其根本是在培养出一个鉴赏家、批评家之后,再通过对写作技巧的点拨和训练作品的批改来使得这一鉴赏家向作家靠拢。诸多理论仍待向实际操作层面转化实现。创意写作自创立之初,就明确彰显出对实践的极度重视,无论是创意工坊的形式,还是实际教学的内容,都直指力图能切实提升创作能力的目标。其借鉴了国外的学科理念和教学方法,涉及了一个全新的关注领域,系统化的教学法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可塑性和应用性。

再者,传统写作学的教学重点一直以来都是代表精英文化的文学创作,欣赏类文本写作几乎是其全部教学内容,若其要走出文化圈子随后走入社会难免有些曲高和寡。如今,文化产业急速发展,文学扩张自己的场域从而实现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互动是大势所趋,在这个前提下,仅仅自顾芳影从而固足于欣赏类文本显然无法响应社会需求的呼唤。创意写作指涉的领域除了一般文学创作之外,更是与社会现实状况接轨,介入文化产业范围。创意写作的未来,是将文化产业前景和社会创作活力纳入新学科发展之中的未来。

最后,文学传统的影响带来了根深蒂固的偏见,“中文系不培养作家”“作家不可被培养”等论调直至今日仍然大行其道,他们认定写作學的功用可以被其他学科代替,并强烈反对淹没独创性和思想性的系统学习,认为这与个人思想和独创性这一文学相当重视的核心理念部分背道而驰。传统写作学没有对文学创意的培养,它教授的是语言文字学、词句文章学、文本分析能力,或者涉及对写作技巧的外在传授和平面批改,少有思考过写作教学应该是一个立体的过程。作家可不可以被教出?创意写作以自己的方式做出了回答:创意可以培养、创作技巧可以教授,程式化的教学手段与个人私密性并不冲突,因为它自始至终都将视点投向创意思维的训练。传统文学教育的守旧及其急需改革自我的诉求相对应,形成了一个矛盾体。

上面讨论传统写作学被边缘化的原因时,已经蕴含了其与创意写作的横向对比。在创作过程的重点上,传统写作学和创意写作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们一个侧重成文阶段,一个侧重构思阶段。创意写作注重对创意思维这一看似朦胧之物的培养。这一区别是传统写作观念与创意写作理念的碰撞,或可深化写作究应隶属于哪一學科的思考。

创作的环节包含两个阶段,即文格阶段和创作阶段。

文格阶段是素养生成时期,主要包含个人积累和文识构成,也就是文学素养的积累和个人文学观的建构。这个阶段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文学审美、美学观念、行文风格和创作取向。这一时期的依托是作家的文学素养、见识阅历、个人认知、偏爱喜好。

创作阶段可分为两部分,即作品预生成时期和作品生成时期,前者可称之为上游构思阶段,后者可称为下游成文阶段。

上游构思阶段是文格素养向作品写作过渡的中间阶段,即创意构思时期。其中涉及到了对个人审美认知的整合、激发与表现,对阅历经验的选择、加工和拓展,对创意思维的激活、发散与捕捉,对行文写作的组织、安排和架构。这一时期的依托便是创意与构思。

下游成文阶段是具体作品诉诸笔端的生成过程,也就是狭义的写作过程,涉及到了篇章、词句、叙述、架构等传统写作学写作技法点拨的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创意思维的流动和浸润。

创意写作不仅以自成体系的方法训练写作技巧,更对创意思维的培养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也就是说,相较于传统写作学来说更注重上游构思阶段,注重作品预生成时期的安排与架构,从实践层面拓展了对创作环节的理解。

(二)纵向发展

谈到创意写作,就必须为其给出一个有别于传统写作学的定义。

目前广为引用的定义是:“创意写作”是以文字创作为形式,以作品为载体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文化创意产业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环节。这个定义已经将创意写作有别于传统写作的两个要点指出:一是“创造性”,将定义最终落脚到创造性活动而非写作活动上,显示出对创意的高度重视和在创作理念上与传统写作学的区别;二是“文化创意产业链”,这里便涉及了对创意写作来说尤为重要的一个方向——在当今文化大背景下将学科教学与社会需求进行粘合,实现同文化产业的互动和交接,进而使得自身成为文化产业链中的创作源头。

所以,创意写作是以创意的流动为根本依托,具有动态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特征并以文字为最终呈现方式的创意展现。它注重作者的自我发掘和系统的实践操作,并在实现写作领域扩张的基础上与社会文化需求接轨,以文化产业需求为发展导向,以期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源泉。“动态性”指涉写作活动,它不是单一的文体写作,而是包含创意思维的流动交融;“综合性”指涉写作体系,它被视作是一个理论、技巧与实践共重的立体过程,并最终在实践中得以综合;“系统性”指涉写作训练,以体现它所具有的高度能动性、应用性和可塑性。

创意写作学科仍需发展以至成熟,而这纵向发展之中确需由传统写作学科建设现状而来的的横向思考。前文已经探讨了传统写作学在当今所处的困境,之后创意写作未来发展的重点与脉络将会愈发清晰。

传统写作学是以写作这一特定的文化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建立写作理论体系,探索写作规律为目的,以研究写作的理论和实践为内容的一门科学。它常常是文学审阅与技巧训练相辅相成,文化素养教育与一般创作并重,即使涉及到实践技巧训练,也只是外在技巧的点拨,是将写作活动作为静态过程来处理,所沿袭的精神内核其实是一直以来文学教育的深化。创意写作学科的理想方向,应是以学校为基地平台,以教师为指导者,创意与创作并重,融合产业生产经验和形式,实时接轨社会现状与需求,寻求与产业接轨的实践机会,以使得创意写作学科中的创作实践成为模糊学校与社会界限、模糊学生与践业者身份、模糊深造与践业范围的开放性存在。

正是基于这一学科教学理念和实践体系所蕴含的、极具内在继续性的巨大活力,创意写作发展的内在张力得以彰显。如此,从自身建设层次来看,无论是横向维度对传统写作学的借鉴及思考,还是纵向维度对自身的建设及定位,都显示着创意写作学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二、文学发展层次——发展现状与学科改革

创意写作发展的张力,又从文学自我前进的需求和发展动力不足这两个矛盾之中孕育而出。谈及文学发展,便要说说当今发展现状和中文学科的建设。

(一)发展现状

中国文学面貌受其内在继承性和外在吸收性两个方面的影响而显得尤为多面,无论是古典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在此发展出了成熟的作品。就与创意写作息息相关的方面来说,现如今文学的发展指涉了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纯文学在当今社会形势之下所处的空间越来越逼仄,且愈显活力的缺失和视界的局限。激发创作活力,繁荣文学创作,是文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其次,文学的领域正在扩张。文学性正溢出纯文学边缘而大范围漫延,自我意义发生裂化从而实现了大范围的他者融合,最终使得文学性涉足的范围极其广泛。文学性漫延的重要前提,便是如今技术条件的优化和写作形式的变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电子写作成为常态,也使得文字的传播方式产生了革命性改变。网络让信息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数量更庞杂,如此数据时代必然重塑人们的欣赏倾向:严肃而深沉的纯文学并不符合人们的审美期待,大众文化本身就有反精英特质,但文学趣味并没有消失在他们的渴求之中——他们需要的,是颇具文学性而又非纯文学的东西。

在这个语境下,传统写作学和创意写作学的学科建设重点便可窥端倪。传统写作学遵从的是精英教育理念,但在言及培养成果如何以及是否符合文学现状之时却颇有可推敲之处。创意写作积极面向文学时代特点,在理清纯文学与非纯文学之间的关系之后,不仅仅对纯文学创作给予应有的足够的重视,更将目光投向了非纯文学这一极其广阔而富有生机的领域。

(二)学科改革

猜你喜欢
写作学纯文学文学
“纯文学”概念的历史生成与意义
——以纯文学在近代和八十年代的两次现身为例
我们需要文学
改革开放时代的写作学
——《当代写作学40年(1980—2020)》序
高校写作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路径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文章学、写作学与文艺学的辨证
“纯文学”界定及其混用现象分析
我与文学三十年
纯文学想象与“戏仿”经典化——论先锋小说的“戏仿”手法
论当代写作学后现代走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