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桂香
摘 要:好习惯,益终身。好的学习习惯自然也会有益于终身的学习。鉴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浅显论述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葉圣陶说:“好习惯是助推器,是助人腾飞的动力;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如果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不仅会学得轻松惬意,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稳步提升。反之,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花费再多的功夫,学习成绩也不会有明显的提升。鉴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更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并让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成为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助推器。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预习习惯——有的放矢听课之保障
预习,简单来讲,是指在学习之前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通过预习,学习者不仅可以提前预知学习内容,还可以准确地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学生带着这些不懂之处步入课堂,他们自然就会有的放矢地去听课,听课的效率必然也会大幅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精心设计各种预习作业。通过督促学生完成这些预习作业,借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了一项预习作业。完成课本第24页第一题“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以及第二题“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你是怎样找到一个数的倒数的?”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完成第一题透彻理解倒数的含义,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学生会通过完成第二题知道寻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即将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此外,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也会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即0的倒数是几。
在学生兴致勃勃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种预习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着实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听课习惯——富有成效学习之保障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的教学效率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是师生双方互动的场所,所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不行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更多地应该依靠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换言之,学生在课堂中的听课效率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听课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听课习惯。鉴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如一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每当讲到关键内容的时候,笔者总会有意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或反复强调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第二,笔者刻意培养学生边听边思考的习惯,并且鼓励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打断教师讲课,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借此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第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者还会时不时地提醒学生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及时记录在书上相应的位置。
在教师的有意培养下,学生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听课习惯。良好的听课习惯成为学生富有成效学习的保障。
三、验算习惯——准确无误计算之保障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计算出错更是在所难免的。那么,怎样让小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少出错呢?良好的验算习惯是确保学生准确无误计算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验算习惯之后,他们的计算准确率自然会得到大幅提升。
笔者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仅会反复衡量作业量的多少,还会有意设计一些验算环节。学生在一丝不苟地完成这些验算环节的过程中,势必就会尝到验算的“甜头”,即能够及时发现计算中的错误。当学生尝到验算的“甜头”之后,自主验算也就成了他们一种良好的习惯。以下是笔者设计的一些旨在培养学生验算习惯的计算练习:100÷25=,25×4=,45÷3=,3×15=等。
教师将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润物无声地融入各种数学练习中。学生在一丝不苟地完成这些数学练习的过程中,良好的验算习惯自然而然也就养成了。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为目的,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听课习惯以及验算习惯。毋庸置疑,小学生需要养成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诸如良好的复习习惯、探究习惯以及质疑习惯等。总而言之,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好习惯成为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陈锦辉.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7(4):173.
[2]黄志发.谈小学数学习惯的培养[J].都市家教月刊,2015(4):58.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