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技巧

2017-12-26 01:57洛军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铁罐陶罐朗读课文

洛军

在小学课程计划中,语文课的课程最多,比重最大,学生为了学好語文,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最多。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自选一篇已学过的课文朗读时,添字、漏字、错字、重复、破句、不知停顿及唱读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呢?我个人总结一下,原因是:

1.思想不重视。很多学生家长甚至教师都认为考试内容一般多为笔试、书面答卷,朗读是次要的。

2.课内外朗读时间少。教师上课以讲代读,一味深挖字、词、段的意思,轻视朗读,由于教师很少布置朗读作业,学生不能主动地练习,而是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读就不读。

3.对朗读作业的态度差。即使老师布置了朗读作业,由于无法监控,所以学生只能应付、偷懒,教师检查朗读作业又费时又费力。

4.很多学生认为朗读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只是一味模仿教师、同学的腔调去读,自己不动脑想,不去体会文章的思想。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在一、二年级,我们使用语文实验教材,已经完成大量识字的基本任务,学生已识字3000个左右,基本上已能独立阅读,所以在低年级朗读方面,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

哲学家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学生模仿能力极强。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朗读的技巧掌握还不够,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使学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及语气的变化。好的范读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接领略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并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实践证明: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二、使学生明确朗读可以发展智力

很多学生认为朗读就是读读课文而已,其实不然。朗读是一种智力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密集型的智力活动。资料表明:汉字的音、形、义的变化,复杂细微,字形有多一画、少一画、长一画、短一画之差;字音上不同的词句中读音有很多变化,学习朗读是一种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协调的活动。从脑科学角度看,对于语言,大脑左半球分管词的连续性,而右半球分管声调,这说明朗读也是双脑分工合作的,朗读有利于开发脑的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增长智慧。

三、教给学生朗读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我们对朗读的基本要求。有的学生认为,不读错,一口气快速地读完课文就是流利。其实不然,我告诉学生不同的课文,在朗读中运用不同的语调起伏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例如,人教版第27课《陶罐与铁罐》中,铁罐那骄傲、蛮不讲理的样子,在读它说的话时语调要高扬,有挑衅的意味。而陶罐自始至终是谦和宽容的态度,语言也是平和讲理,语气自然平稳。最后当陶罐被人从废墟中挖出时说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挖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受够了。”要读得稍快些,从中表现出陶罐那不计前嫌、对人宽容的高贵品质。再比如:表明兴奋、喜悦的用高语调读;表明悲伤、惭愧的用低语调来读,如《灰雀》中小男孩所说的话。读课文时还要用普通话,不要带方言。还要注意速度适宜,节奏和谐。所谓节奏,我们常说朗读时要注重抑扬顿挫,就是节奏的体现,而且轻重要恰当,这一点在读古诗时表现非常明显。朗读和理解是互为因果的,朗读得好可以帮助学生把课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反过来,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朗读得更好。学生如果对课文理解不深刻,那么朗读也必然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正因为这样,我们教师就可以通过朗读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四、给学生充分的朗读空间

每天早晨晨会前,安排学生朗读课文,可以自己读、同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分自然段读,教师可以同时抽查个别学生的朗读情况,读后留朗读作业,家长签字(起督促、检查作用)。课堂上给充裕的朗读交流时间,有感情地读,有你喜欢的句子或段,可以放音乐进行配乐朗读,不定期举行评比“小黄莺”等活动,表彰朗读好的学生。

总之,朗读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能力的形成,朗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经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地反复训练才能提升。所以,语文教师要有耐心、恒心,采取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技巧,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铁罐陶罐朗读课文
陶罐会呀会跳舞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青铜葵花》选段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对话显“品格”
铁罐帆船
《陶罐和铁罐》告诉了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