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表现性评价的学习任务

2017-12-26 14:12盛鸿彪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表现性评分评价

盛鸿彪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表现为多样化的外部考试,且以选择题为代表的客观题居多,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另一方面,外部考试评价缺少学生的自评,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学习缺乏主动性,抑制了学生个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语文表现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时代的呼唤,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知识总量的不断增加,人类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愈来愈高,面对不断加快的知识更新速度,对教育领域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成了教学的重点。因此,与学习结果相匹配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应运而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识记相关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践过程中。传统的纸笔测验仅能测试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表现性评价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实际表现。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习内容是无法形成最终的结果:如朗诵、唱歌、跳舞等。而表现性评价则既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又是对结果的评价,如在教授《小石潭记》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清楚地判定学生对本课的实际掌握情况,既考察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交流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新课程改革的产物,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学习效率的提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要求做出了清晰的界定,而界定和表现性任务则是一种共生的关系,互相依赖,只有通过表现性准则才能清晰地界定学生的进步和现状,才能把评价和教学结合起来,使教师弄清楚学习目标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使学生清楚评价的标准,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除此之外,通过表现性评价的任务开发,教师明确了知识的范围,准确解读了课程标准,化抽象为具体,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教学、评价相统一。

(三)打造高效课程的利器,扩大了教学实践的范围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的限制,课堂上有效的教學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学生在本节课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困难、教师该如何突出重、难点……每个班级、每位学生的实际水平都是不同的,不能搞一刀切。而表现性评价则可以让教师根据学习结果所设计的表现任务和明确的评分规则,清楚地审视自己的教学,时时诊断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参与到学业评定过程之中,将教与学直接联系起来,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四)凸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杜威在其办学理念中主张“学校即社会”,陶行知扩大了杜威的观点,强调社会即学校,新一轮课程改革引导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最大限度的扩展了学生生活、学习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量体裁衣,设计表现性评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真实、复杂的生活情境中展现自己的才能,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便是具体语境中语言的运用,这样的评价设计既重视了学生读写听说的实践,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技能。例如在教授刘白羽《日出》时,让学生回顾自己以前碰到的日出景象,与刘白羽、海涅、屠格涅夫的日出作对比,写一篇小作文,在班内交流、展示,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课堂教学有了较强的方向性,教学内容有了更强的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使传统课堂教学中学习效率低、训练密度低、体验无强化,浅尝辄止的现状得到了改变。

(五)表现性评价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施表现性评价,学生知道了自己的优缺点,知道了自己该如何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在教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疏通文意,讲解作者生平,交流自己的感受,学习动力更足了,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除此之外,表现性评价还给予了学生很好的自我管理的机会,通过多种任务的参与,及时的反馈,既提高了学习效率,还锻炼了学生很强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彼此的评价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日益深入,思维的火花在不停的碰撞,人际关系也逐渐轻松融洽,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二、开发语文表现性评价任务的着力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紧扣课堂学习目标

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评价目的,将评价聚焦到课堂教学目标上,与课程标准相对应,要求学生自己成为评价的主体,综合已有的知识策略来解决评价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根据评价指标来判断自己的成绩,清楚自己的水平,明白自己的优点和弱项,从而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表现。

(二)钻研教材,注重评价质量

教师在开发表现性评价的任务过程中,一定要对教学目标了然于胸,学生完成评价任务的时间要与学习目标相匹配,注重评价的风险,在评价范围、评价目的、评价形式、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需要的诊断性信息、可用的人力资源等方面必须优化,以便能编制出高质量的表现性任务。

(三)注重情境的真实性、可操作性

表现性评价任务的开发一定要努力做到真实可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任务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把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评价任务的真实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紧密联系与其相关的生活领域;二是表现在知识的整体性和成果的复杂性上。以语文学科的核心知识为主,辅以相关知识,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技能。

(四)制定高质量的评分规则

评分规则的制定要以学生为本,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表现是好的,令人满意的。要针对全体同学,涵盖他们的表现;其次,要包含所要评价的内容,要让家长、学生可接受并容易理解。据此,我们将评分规则的质量标准总结如下:

1.清晰度。评分规则无论是对过程还是结果的评价,它的语言应尽可能简明、扼要,确保规则的一致性。

2.可观察性。在编制评分规则的过程中每个维度都应该是能直接观察到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准确。

3.完整性。评分规则的编制一定要注意内容的完整性,并且符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评分规则的最终目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实施表现性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评价需要一个多元,平衡的评价体系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很多时候有些课堂并不适合表现性评价,给人一种生搬硬套之嫌,尤其是对一些文学常识,字词等基础知识方面,就更适宜采用选择性评价。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多元的。因此,评论的目的和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特长和优势。

(二)理论联系实际,只有付诸实践,才能收获硕果

很多时候,有些教师持观望态度,只有少数人在实践。很多人认为传统的纸笔测验才是客观的、公平的。因此,在数学实践中,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以此来赢得大家的信任,为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创造有利的环境,“实施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我们只有群策群力,才能让表现性评价结出硕果。

猜你喜欢
表现性评分评价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我给爸爸评分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An Optim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Caching-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Backhaul-Limited Small Cell Networks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